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研究了稀有的鮈鲫鱼肌、性腺的生化组成,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9.12-79.65%,蛋白质为68.39-70.20%,脂肪为20.11-20.65%,灰分为15.88-16.04%,能值为19.91-20.84Kj/gdm。鱼肌中含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19.45-20.13%,极性氨基酸占17.23-17.45%,非极性氨基酸占17.51-18.16%,鱼肌中Ca、Na、P、Mg、Zn、Fe含量均较高,此外还测定了稀有的鮈鲫的活饵-水蚯蚓及人工饲料的生化组成。  相似文献   
52.
稀有(鱼句)鲫的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有(鱼句)鲫汉源种群和彭州种群全鱼中共检测到3种饱和脂肪酸(SFA),它们是C14∶0、C16∶0、C18∶0.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它们是C14∶1、C16∶1、C18∶1、C20∶1.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它们是C18∶2、C20∶4、C20∶5(EPA)、C22∶6(DHA).SFA 占总脂肪酸的23.63-28.97%,MUFA 占40.73-54.32%,PUFA 占9.96-23.17%,EPA占0.41-1.74%,DHA占0.11-5.37%.EPA 含量一般低于 DHA.UFA(MUFA+PUFA)%>SFA%,且 MUFA%>PUFA%,n-3FA/n-6FA为0.33-0.99.此外还测定了鱼肌、内脏脂肪、肝脏、性腺等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  相似文献   
53.
稀有鮈鲫近交系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7对微卫星引物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野生群体和近交系F20和F22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野生群体中17个微卫星位点均为多态位点,但在F20中仅有6个多态位点,F22中则仅有4个多态位点。在野生群体中共检测到64个等位基因,F20、F22分别为26、21个。近交系的平均基因纯合率均较高,其中F20为86.18%,F22达91.96%,而野生群体平均基因纯合率为46.84%。近交系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较野生群体低。在近交系F20和F22中,群体间遗传相似性指数最大,其遗传距离最小,说明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HAN系遗传多样性明显降低,已具有较高的遗传纯度。  相似文献   
54.
1978年在整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保存的鳅科(Cobitidae)鱼类标本时,发现分別于1950和1963年采自云南滇池的两尾标本是属于条鳅亚科(Nemacheilinae)的一个新属新种——球鳔鳅属,新属Sphaerophysa gen. nov., 滇池球鳔鳅,新种Sphaerophysa dianchiensis sp. nov.。为了能得到较多的标本进行比较研究,作者曾数次到滇池及其周围河流采集,结果没有发现这种鳅,也没有发现有其他的条鳅亚科鱼类(曾经记录有四种),表明滇池的鱼类组成已有很大变化。1982年,在已故的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55.
根据已有的基础资料, 采用IUCN评估等级和标准, 对中国目前已鉴定的1,443种内陆鱼类受威胁现状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 1,443种内陆鱼类中, 灭绝3种、区域灭绝1种、极危65种、濒危101种、易危129种、近危101种、无危454种和数据缺乏589种。同已有的IUCN评估结果相比, 本次被评估的物种数目多, 受威胁物种大幅度增加, 其数目达295种, 占已知中国内陆鱼类总数的20.44%, 低于全球平均值(29%)。属于灭绝等级的鱼类是大鳞白鱼(Anabarilius macrolepis)、异龙鲤(Cyprinus yilongensis)和茶卡高原鳅(Triplophysa cakaensis); 属于区域灭绝等级的鱼类是长颌北鲑(Stenodus nelma)。鲤科是受威胁物种数最多的科, 其中裂腹鱼亚科和鲤亚科的种类受威胁程度最高。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受威胁物种最多, 是受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中国内陆鱼类受威胁的主要因素为河流筑坝、生境退化或丧失、酷渔滥捕和引进外来种。列入数据缺乏等级的鱼类较多, 占中国内陆鱼类的40.82%, 表明对中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了解不充分, 需要加强野外调查以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6.
鄱阳湖及洞庭湖红鳍原鲌的群体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形态和线粒体Cyt b数据, 研究了鄱阳湖及洞庭湖定居性鱼类红鳍原鲌的6个地理群体(湖口群体、星子群体、都昌群体、鄱阳群体、余干群体和洞庭湖群体)共186尾样本的群体分化情况. 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地理群体间形态差异较小. 遗传分析结果中, 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 为-0.00567-0.33429, 显示群体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而单倍型分布和分子变异分析(AMOVA)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根据群体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树, 6个群体分为两大支: 洞庭湖群体与其他群体距离最远, 单独聚为一支; 星子、都昌、鄱阳和余干4群体聚成另一支, 而湖口群体处于两支的过渡位置. 因此, 群体间已产生显著遗传分化, 且主要体现在洞庭湖和鄱阳湖各群体间.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及红鳍原鲌的生活习性认为, 鄱阳湖及洞庭湖红鳍原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是红鳍原鲌定居性的生活习性导致不同地理群体间长期的群体隔离、缺乏基因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
稀有鮈鲫血液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有鲫( Gobiocypris rarus Ye et Fu)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鲤科鱼类, 具有生命力强、性成熟周期短、繁殖季节长、产卵频率高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发育生物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毒理学、污染生物学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8.
中华鲟物种保护的历史与前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华鲟是在我国和朝鲜近海生长,在长江上游或珠江中游繁殖的大型溯河洄游鱼类,长江中华鲟种群的繁殖季节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1、2,珠江的在3初至4月初3,二者属于不同的生态类群,但也有学者认为二者是不同的种4,60年代末,国家决定在长江中下游交界处宜昌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简称葛洲坝),由于该枢纽将阻隔中华鲟的生殖洄游通道,有关其对中华鲟资源影响的程度,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等问题,曾引起广泛的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