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CRISPR/Cas9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 nuclease) 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可以实现基因特异性敲除和敲入的技术。本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将3×FLAG标签定点敲入HeLa细胞SND1基因前方,使细胞内源性表达的SND1蛋白带有3×FLAG标签,并观察SND1与应激颗粒及加工体的定位情况。设计针对SND1基因起始密码子ATG附近的sgRNA,以px459为表达载体,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设计含有3×FLAG及待插入位置上下游150 bp同源臂的序列,经公司合成获得重组质粒。将2个质粒共同转染HeLa细胞,使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挑取单克隆后培养。Western 印迹表明,细胞表达3×FLAG-SND1融合蛋白质。提取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测序。测序无误获得稳定株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发现与WT细胞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使用0.5 mmol/L亚砷酸钠处理,细胞发生氧化应激,eIF2α蛋白磷酸化增加,胞浆中出现应激颗粒,SND1与应激颗粒标志蛋白TIAR存在共定位现象,但不存在与加工体蛋白DCP1α的共定位。  相似文献   
52.
摘要 目的:比较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下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开放性手术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颈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开放组(开放性手术)和腔镜组(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下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例数分别为37例和43例。对比两组疗效、免疫功能、颈部功能、美容学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开放组相比,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长,引流液总量更多(P<0.05),两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数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CD3+、CD4+、CD4+/CD8+下降,但腔镜组高于开放组;CD8+升高,但腔镜组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3d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部损伤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吞咽障碍指数低于开放组(P<0.05)。腔镜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开放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相比,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下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虽然延长,但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更轻,同时还可减轻患者吞咽障碍,获得更好的美容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暗色真菌威尼克何德霉菌浅部皮肤及附属器感染的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我科就诊的威尼克何德霉感染病例7例。总结威尼克何德霉菌的特点,分析皮肤及附属器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结果其中4例为掌黑癣病例,临床表现均为手部单个扁平、暗棕色斑片,无明显鳞屑,界限清楚。另外3例与掌黑癣的临床表现不同,分别表现为手部湿疹样改变、指甲损害及足癣样变。结论威尼克何德霉除了可引起掌黑癣外,还可能引起手部湿疹样改变、甲真菌病及足癣样变等非掌黑癣表现,掌黑癣可通过临床表现及真菌学检查诊断。若以非掌黑癣为临床表现的威尼克何德霉感染,容易误诊漏诊,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4.
摘要 目的:对比垂体腺瘤患者采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后的临床疗效,分析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78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手术器械的不同将178例患者分为A组(显微镜,n=91)和B组(神经内镜,n=87)。比较两组的肿瘤有效切除率、临床指标、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术中是否发生脑脊液漏分为脑脊液漏组和无脑脊液漏组。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A组、B组的肿瘤有效切除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与再次手术、肿瘤大小、年龄、肿瘤质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有关(P<0.05)。肿瘤大小为巨大腺瘤、再次手术、肿瘤质地为韧是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效果相当,但神经内镜下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肿瘤大小为巨大腺瘤、再次手术、肿瘤质地为韧是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5.
摘要 目的: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对患者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检查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2月~2020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和随访6个月后侧貌软硬组织的角度和厚度、软硬组织标记点到垂直参考线的距离及随访6个月后上下颌中切牙牙根体积和根长减小量及减少百分比、上下颌中切牙的根颈部与根体部体积减小量及减少百分比。结果:随访6个月后,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上唇缘点垂直参考线(UL-VRL)、鼻唇角(NLA)、上中切牙点矢状面距离(DUI)、上唇缘点矢状面距离(DUL'')较治疗前升高,MLA、鼻下点前下交角(MP-SN)、L1-SN、下唇缘点垂直参考线(LL-VRL)、Pog-VRL、颏唇沟点矢状面距离(DBs)、颏前点矢状面距离(DPo)、软组织颏前点矢状面距离(DPos)、下中切牙点矢状面距离(DLI)、下唇缘点矢状面距离(DLL'')、颏前点至鼻根点一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Po-NB)较治疗前降低(P<0.05)。随访6个月后,上中切牙牙根总体积、牙根顶端体积高于下中切牙(P<0.05);根颈部上中切牙、下中切牙体积变化和体积减少百分比均低于根体部(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改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侧貌软硬组织,但可导致患者牙根吸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汾河入黄口夏季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河流交汇区日益成为流域生态治理的焦点和热点之一。【目的】探明汾河入黄口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方法】应用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汾河入黄口夏季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了解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区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高。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发现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属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其次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hgcI_clade。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汾河与黄河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微生物的影响程度不同,p H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是汾河入黄口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7.
Wang L  Liu L  Xu X 《生理学报》1999,51(4):439-444
在44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迷走神经的健康成年家兔上、观察电、化学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和腹内侧区对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1)长串电脉冲刺激dMNF引起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明显增强;(2)短串电脉冲刺激dMFN,当刺激落用于吸气相时,引起颏舌肌和膈肌在呼气相的肌是有终止;(3)长串电脉冲刺激vMNF使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明显被抑制;(4)短中电脉冲刺激vMNF,当刺激落位有气相  相似文献   
58.
Biomarkers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How good are they?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Rachakonda V  Pan TH  LE WD 《Cell research》2004,14(5):347-358
Biomarkers are very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normal and abnormal biological processes. Specific changes in pathologies,biochemistries and genetics can give us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nature of any particular disease. A good biomarker should be precise and reliable, distinguishable between normal and interested disease, and differentiable between different diseases. It is believed that biomarkers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predicting chances for diseases, aiding in early diagnosis, and setting standar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emedies to treat diseases. New technologies have enabled scientists to identify biomarkers of several differen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The followings, for instance,are only a few of the many new biomarkers that have been recently identified: the 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 and aggregated β-amyloid peptide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D), α-synuclein contained Lewy bodies and altered dopamine transporter (DAT) imaging for Parkinson‘s disease (PD), SOD mutations for famili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and CAG repeats resulted from Huntington‘s gene mutations in Huntington‘s disease (HD).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most-recent findings of biomarkers belonging to the four mentione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相似文献   
59.
鸽丘脑听觉中继核团传出神经投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明雪 《动物学报》1998,44(1):35-40
应用神经示踪物生物素标记的葡聚糖对环鸽丘脑听觉中继核团的传出神经投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丘脑卵圆核的传出纤维投射至端脑新纹状体内侧的L2听区;(2)卵圆核壳的传出纤维投射至L1、L3和部分L2听区,在L区周围亦存在许多标记终末;(3)尾侧卵圆核壳的传出投射参与了卵圆核壳的形成并发出二束纤维分别投射至下丘脑腹内侧核和端脑新纹状体L区外侧的旁听区。本实验结果首次揭示在鸟类丘脑听中继核团、端脑新  相似文献   
60.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调查了4种AMPA受体亚单位(GluR1、2/3、4)和谷氨酸(Glu)在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内的分布及其匹配关系。我们发现,GluR1和2/3免疫阳性胞体和纤维密集分布于Vc的Ⅱ层和Ⅲ层外侧部,在Vc的其余各层呈散在性分布。GluR4免疫阳性胞体和纤维在Vc各层均无分布。Glu免疫阳性胞体分布于Vc各层,尤以浅层(Ⅰ、Ⅱ层)密集,Glu免疫阳性纤维及终末结构主要分布于Vc浅层。结果表明,Glu免疫阳性纤维及终末样结构与AMPA受体免疫阳性胞体和纤维在Vc浅层的分布总体上是相互匹配的,但AMPA受体各亚单位在Vc内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提示,Vc内的Glu可能通过作用于不同的AMPA受体亚单位而发挥其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