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研究了外源甜菜碱对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DLL1耐盐性的影响并对其渗透保护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甜菜碱可以改善DLL1细胞在高盐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添加150mg/L的甜菜碱可以使DLL1在1.2mol/L NaCl的基础盐培养基中生长,添加10mg/L的甜菜碱就足以显著缩短渗透胁迫条件下DLL1细胞的延滞期和代时,增加生长量;和不添加对照相比,延滞期由24h缩短到6h,代时由60min缩短到35.7min,最大生长量OD610由1.29增长到1.57。在渗透胁迫条件下,细胞从外界快速吸收外源甜菜碱来代替自身相容性溶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52.
一个新的高温产氢菌及产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Hungate滚管技术从西藏山南地区热泉淤泥中分离到一株高温产氢的厌氧发酵细菌T42。菌株T42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阴性,但KOH裂解试验证实其为革兰氏阳性杆菌。菌体大小为0.7μm~0.9μm×3.2μm~7μm,不运动,不产芽孢。其生长温度范围为32℃~69℃,最适生长温度为60℃~62℃,生长pH范围为5.0~8.8,最适生长pH为7.0~7.5,代时30min。有机氮源是T42菌株的必需生长因子。菌株T42利用淀粉、纤维二糖、蔗糖、麦芽糖、糊精、果糖、糖原和海藻糖等底物生长并发酵产氢,发酵葡萄糖的终产物为乙酸、乙醇、H2和CO2。G C含量为31.2mol%。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T42与Thermobrachium celere和Caloramator indicus位于同一分支,生理生化特征也表明菌株T42应是Thermobrachium属的一个新菌株,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保藏号为AS1.5039。菌株T42的最佳产氢初始pH为7.2,最佳产氢温度为62℃,其氢转化率为1.06mol H2/mol葡萄糖,最大产氢速率为24.0mmol H2/gDW/h。20mmol/L的Mg2 和2mmol/L的Fe2 可分别提高菌株T42的产氢量20%和23.3%,而Ni2 对其产氢无明显的作用。当菌株T42和热自养甲烷热杆菌(Methanothermobacter thermautotrophicus)Z245共培养时,由于降低了氢分压,使其葡萄糖利用率和氢产量分别提高1倍和2.8倍,发酵产物乙酸和乙醇的比例也从1提高到1.7。  相似文献   
53.
对玉米Hz85(O2/O2)和 Hz85(o2/o2)以及S7913(O2/O2)和 S7913 (o2/o2)两种不同核背景下的近等基因系(NIL),采用cDNA芯片杂交技术研究玉米o2突变基因及赖氨酸形成和胚乳发生相关基因在RNA水平上的表达差异。在两套NILs中检测到共同的表达差异克隆87个,对其序列分析得到26个TUGs(tentative unique genes)、11个未命名蛋白和6个新序列。这些TUGs分别参与了生长发育、胁迫响应、物质运输、信号转导、电子传递链、细胞防御、代谢等细胞过程,以及作为细胞组分和贮存蛋白。基于O2/o2 NILs间胚乳发育中基因表达的差异,讨论了o2籽粒中的不透明粉质胚乳形成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4.
玉米DEAD-box RNA解旋酶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AD-box RNA解旋酶参与RNA转录、前体mRNA剪切、核糖体发生、核质运输、蛋白质翻译、RNA降解等重要的生命活动.根据本室在S-Mo17Rf3Rf3cDNA芯片研究中,检测到花粉发育后期RNA解旋酶上调表达的结果,应用RACE技术从S-Mo17Rf3Rf3花粉中克隆得到该RNA解旋酶基因全长cDNA,命名为ZmRH2并在GenBank注册登记 (DQ327709).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全长1 652bp,从第163 bp开始到1 386bp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407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具有DEAD-box RNA解旋酶特有的9个保守模体,与水稻、拟南芥和豌豆中的DEAD-box RNA解旋酶的氨基酸序列存在着很高的同源性.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近等基因系S-Mo17Rf3Rf3和S-Mo17rf3rf3的叶、根、和雌穗中的表达没有差异,但在花丝和花粉中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5.
红火蚁入侵草坪过程中蚂蚁类群变动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研究了红火蚁入侵草坪之后蚂蚁群落结构的变动趋势。对各处理区在不同时期的蚂蚁优势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红火蚁入侵后各处理区的蚂蚁优势种发生了明显改变,红火蚁替代了原来的优势蚂蚁种类,并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而且各处理区的蚂蚁类群多样性、均匀度降低,优势度明显增大。通过分析红火蚁入侵过程中各处理区的蚂蚁类群相似性,表明轻度发生区与对照区的蚂蚁类群相似性系数q一直处在0.25-0.50之间,为中等不相似;中度发生区与对照区的蚂蚁类群相似性系数q一直处在0.075-0.444之间,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重度发生区与对照区的蚂蚁类群相似性系数q一直处在0.0-0.222之间,为极不相似,这也说明了不同的红火蚁危害程度对本地蚂蚁类群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红火蚁种群数量越大,对本地蚂蚁类群的影响也越大,排挤或取代它们所需要的时间也越短。  相似文献   
56.
烧伤病房MRSA医院感染暴发的PFGE分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表型分型和基因分型的方法解析医院感染常见致病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造成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传播途径。本实验对某医院烧伤科、ICU、肿瘤科病房内从患者和环境分离的19株MRSA,进行了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和全基因组稀有位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析,并聚类分析归纳了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19株MRSA中有11株属于同一个菌种A型,在这些菌株中,有8株属于相同的克隆亚型A1型,分别来自烧伤科和ICU患者以及烧伤科医生、护士的手。4株属于B型,均分离自同一烧伤病房。这暗示该医院可能存在MRSA(A型)院内感染的暴发,并且存在B型流行的潜在危险。MRSA很有可能通过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及鼻腔等媒介在患者间传播。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观念,利用灵敏、可靠且分辨率强的分型技术加强MRSA感染监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7.
题号答案题号答案题号答案题号答案题号答案题号答案题号答案题号答案l一l A l一2 B l一3 D 1-4 E 2 C 3 C 4 B 5 A 6 E 7 D 8 B 9 D l0 ll B l2 D l3 C l4 AC 15 E l6 B l7 B l8 B l9 A 20 C 2l B 22 E 23 B 24 D 25一l G 25一2 F 25一3 D 25--4 A 25一5 B 26 27 28 C 29 E 30  相似文献   
58.
报道了采自西藏墨脱县悬钩子属绢毛亚组Rubus subsect. Lineati (Focke) Yü et Lu两个中国新纪录种, 即酒红悬钩子R.calophyllus Clarke.和炫丽悬钩子R.splendidissimus Hara.  相似文献   
59.
报道了采自西藏墨脱县悬钩子属绢毛亚组Rubus subsect.Lineati (Focke) Yü et Lu两个中国新纪录种,即酒红悬钩子R.calophyllus Clarke.和炫丽悬钩子R splendidissimus Hara.  相似文献   
60.
中国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淡水池塘养殖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正蓬勃兴起.以“鱼-菜共生”模式为代表的原位修复技术和以循环水养殖模式为代表的异位修复技术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从水体富营养化的角度,以池塘氮循环为切入点,评述了这两种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模式的优缺点,并对其涉及的面积配置关系进行了探讨.评述结果认为,只能通过“鱼-菜共生”模式降低池塘养殖的产排污系数,但通过推广该模式实现全国池塘养殖生态收支的平衡是困难的.虽然循环水养殖模式无法避免产生额外的经济成本和土地资源,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富营养化严重的区域,其零排放的特点使其推广应用有一定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