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几种外源激素对杜仲剥皮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仲剥皮后,在暴露表面,分别涂以适当浓度的乙烯利、2,4-D、萘乙酸(NAA)和赤霉素(GA),以及 NAA GA 等植物激素,可看到不同的反应。发现用2,4-D、GA 和 NAA处理的,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层的发生都早于对照,而用乙烯利处理的,只是木栓形成层的发生提早。只有用 NAA 处理的,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层的发生都与对照相似。  相似文献   
52.
20 0 1年全国植物结构及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 ,于 2 0 0 1年 1 1月 3日至 6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 ,在南京师范大学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 2 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植物学工作者 1 0 0多人。开幕式由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国新教授主持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崔克明教授致开幕词。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凌孚教授出席了开幕式 ,…  相似文献   
53.
对杜仲 (EucommiaulmoidesOliv .)一年生枝条休眠中的芽和维管形成层的结构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杜仲不同休眠期转化的生理生化机理。结果证实了杜仲树的休眠期包括 2个被动休眠期和一个生理休眠期。在生理休眠期 ,无论用外源IAA处理 ,还是给予适当的温度和光照 ,形成层都不能恢复活动。而且 ,雌株进入各个休眠阶段的时间都比雄株早。树皮中的蛋白质含量在第一被动休眠期间 (Q1)显著地逐步增高 (P <0 .0 1) ,进入生理休眠期 (R)后 ,急剧降低 ,但第二被动休眠期 (Q2 )开始后又显著升高 (P <0 .0 1)。杜仲雌雄株树皮中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但雄株发生变化的时间比雌株早。SDS_PAGE电泳结果表明 ,在Q1 R Q2的转变期出现一11.8kD的特异蛋白条带。此特异蛋白条带可能与形成层休眠期中各阶段的转变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54.
杜仲次生木质部分化过程中的细胞编程死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DNA断裂检测及类似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like proteases,CLPs)降解检测等技术,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次生木质部分化过程的细胞编程死亡进行了研究。分化中的次生木质部细胞总DNA凝胶电泳检测到DNA ladder,并通过TUNEL检测进一步确定了DNA被降解。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aspase-8和caspase-3状蛋白酶(caspase-8-和caspase-3-like proteases,CLPs)及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在次生木质部分化过程中被降解。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杜仲次生木质部的细胞分化是一个典型的编程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过程,CLPs可能参与了此过程。  相似文献   
55.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实验形态学的方法揭示茉莉酸在木本植物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ll.Arg.)中的分布和运输的特点,并分析其与机械伤害和外施茉莉酸对巴西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的诱导效应之间的关系。外施的茉莉酸进入体内后,在较长时间内大部分集中在施用部位。机械伤害阻止外施的茉莉酸进入体内,同时,又使进入的茉莉酸阻滞在受伤部位的附近。与茉莉酸在草本植物中可以向上和向下运输的情况不同,茉莉酸在木本植物巴西橡胶树中主要是向下运输的。机械伤害和外施茉莉酸对巴西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的诱导效应是局部的,只在受伤和施用茉莉酸部位的树皮中诱导次生乳管的形成。机械伤害削弱外源茉莉酸对次生乳管分化的诱导效应,这与机械伤害阻止外源茉莉酸进入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体内高水平的茉莉酸是诱导巴西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56.
构树形成层活动周期中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工酶分析表明:在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形成层活动周期中, 形成层区域和木质部中过氧化物酶酶带变化最大,参与IAA 浓度调节的酶带在晚材形成前出现,当其它生长停止、韧皮部仍在分化时又消失,完全休眠后, 所有酶带又都出现。在周皮、形成层区域和木质部中,酯酶同工酶酶带变化明显与形成层活动有关,有些酶带只在木栓细胞和/或木质部细胞分化时出现  相似文献   
57.
十四种种子植物环剥再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从发现一些植物环剥后可以成活,再生出新皮以来,几年来已经陆续对有些树木进行了试验。但是,对于环剥后的形态结构变化,除了少数几种树木外,一般都未有系统报道。我们对14种种子植物进行了剥皮试验,发现不同的植物剥皮后的形态结构变化差别很大,再生作用也不尽相同。材料和方法本试验于1984年6—7月在北大校园中进行,选取银杏(Ginkgo biloba L.)、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苹果(Malus pumila Mill.)、桑树(Morus alba L.)、洋槐  相似文献   
58.
银杏(Ginkgo biloba L.)贮粉室的发生涉及位于珠孔端的珠心细胞的程序性死亡(PCD).本研究观察了贮粉室发生过程中发生PCD的珠心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这些珠心细胞在PCD过程中形态变化显著,细胞组分有序地降解,液泡在此起关键作用.在液泡化过程中,细胞质基质和一些细胞器被液泡所吞噬,此时的细胞器结构完整.当液泡膜破裂、细胞质基质消失之后,细胞器才逐步解体.最终,这些珠心细胞仅具有残留的细胞壁.随着胚珠的生长,细胞壁也被破坏.在整个PCD过程中,内膜系统发生明显改变:细胞质膜出泡,产生多泡体;形成多环膜结构;出现由膜包围的小体,其中含有细胞质基质和一些细胞器;液泡膜破裂;细胞器解体;细胞中出现大量的小膜泡.珠孔端的珠心表皮开裂形成贮粉室的开口有两种方式:一种为专一细胞的自溶,而另一种是在两个邻接细胞的中胶层处分离,没有发生细胞的自溶破裂.贮粉室开口位置的特定表皮细胞在开裂发生前就死亡,从而提前标示出表皮开裂的发生位置.这些细胞形态的变化反映出银杏珠心细胞的死亡是受发育调控的PCD过程.  相似文献   
59.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DNA断裂检测及类似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like proteases,CLPs)降解检测等技术,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次生木质部分化过程的细胞编程死亡进行了研究.分化中的次生木质部细胞总DNA凝胶电泳检测到DNA ladder,并通过TUNEL检测进一步确定了DNA被降解.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aspase-8和caspase-3状蛋白酶(caspase-8-和caspase-3-like proteases,CLPs)及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在次生木质部分化过程中被降解.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杜仲次生木质部的细胞分化是一个典型的编程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过程,CLPs可能参与了此过程.  相似文献   
60.
构树形成层活动中内源IAA的变化及其结合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Vent.)形成层活动周期中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形成层区域的内源IAA浓度的变化,并用自行发展的免疫荧光检测方法测定了由此处生活细胞制得的原生质体中IAA结合蛋白的分布。结果表明,形成层旺盛形成未成熟木质部和未成熟韧皮部时期,内源IAA急剧增加,当这些细胞分化成熟时IAA浓度降低,并维持在一定范围内。IAA结合蛋白主要分布于质膜、胞质、核膜及核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