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大亚湾水体的环境DNA分别进行18S rDNA的V4和V9区的引物扩增,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并比较分析二者浮游真核生物基因多样性和相对丰度。18S rDNA V4区引物扩增共检测出浮游动物56纲, 101目,浮游植物52纲, 69目; 18S rDNA V9区引物扩增共检测出浮游动物47纲, 81目,浮游植物56纲, 101目。两对引物对浮游真核生物扩增都具有较高覆盖度,在纲级别上二者的结果相近:颚足纲(Maxillopoda)是浮游动物优势类群;甲藻纲(Dinophyceae)、圆筛藻纲(Coscinodiscophyceae)、小豆藻纲(Mamiellophyceae)是浮游植物优势类群,其中甲藻纲多样性与丰度的结果相近,而18S rDNA V9区引物扩增得到的圆筛藻纲丰度高于18S rDNA V4区引物。分析结果表明, 18S rDNAV4区引物扩增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比18SrDNAV9区引物高,而18SrDNAV9区引物扩增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比18S rDNA V4区引物高。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首次确定大亚湾海区大量存在着寄生型甲藻(Syndiniales),小豆藻目...  相似文献   
52.
大亚湾潮间带软体运动的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7月在大亚湾潮间带4种不同生境(岩石岸、砾石滩、泥沙滩、沙滩)10个样方采集软体动物38种,隶属于23个科。采用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对不同生境软体动物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软体动物物种丰富度指数砾石滩、岩石岸(D=4.328~9.378)>泥沙滩(D=4.328~6.493)>沙滩(D=2.886)。多样性指数也显示砾石滩、岩石岸(H′=0.429~0.842)>泥沙滩(H′=0.315~0.450)>沙滩(H′=0.182)。对上述样方聚类结果表明,软体动物种类分布及数量受底质、浪击和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赤潮过程浮游植物与营养物质时间变化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0年大亚湾澳头海域赤潮定点连续调查资料及其多年现场调查资料,采用灰色回归模型,综合分析赤潮发生过程水体中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营养物质(NO3-、NH4+、PO4^3-、SiO3^2-、Fe)的时间变化率关系,分析了叶绿素a含量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基值本一致,复相关系数范围在0.51~0.83.当水体叶绿素浓度为5.8μg·dm-3,预示可能发生赤潮,通过采样分析水体叶绿素a含量或利用水色卫星遥感资料反演水体叶绿素浓度,计算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赤潮的预测预报提供简便有效的方法.此外.本水域初级生产力由磷控制.  相似文献   
54.
为了较为系统地研究大亚湾水域叶绿素a和营养盐的垂直分层状况, 并为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的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 作者于大亚湾大辣甲和桑洲之间连线的中间点附近海域选点, 在2007年~2008年进行了4个季度的垂直采样监测。本次研究分析了大亚湾大辣甲水域叶绿素a及营养盐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变化, 并分析了叶绿素a与DIN、PO4-P和SiO3-Si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监测时段内, 叶绿素a和DIN、PO4-P、SiO3-Si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50~5.80 mg·m-3、0.023~0.159 mg·L-1、1.606~19.69μg·L-1和0.065~1.13 mg·L-1, 营养盐和叶绿素a在4个季度里的垂直变化趋势各有不同;在季节变化上, SiO3-Si与DIN比较相似, 总体呈现夏、冬、秋季高, 春季较低的特征, PO4-P恰好相反, 夏季的浓度最低, 叶绿素a总体呈现夏、春、冬季高, 秋季较低的特征;在整个垂直水柱内, DIN和SiO3-Si对叶绿素a的影响相对较小, PO4-P和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5.
于2007年10月~2008年9月进行了4个季节的垂直采样监测,对大亚湾大辣甲水域溶解无机碳(DIC)的垂向分布和季节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大亚湾溶解无机碳与各环境要素(pH、水温、溶解氧和叶绿素a等)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春、秋和冬季,大亚湾大辣甲水域DIC含量在垂直分布上差异较小,但夏季(2008年7月)变化较为显著,DIC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6.79~26.52mg·L-1;DIC高值基本集中在中、底层水域(8~16m),尤以底层水域(13~16m)为甚;DIC含量基本呈现出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的分布趋势;DIC含量与pH值和水温含量显示出了负相关关系,而与盐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6.
大亚湾生态环境的退化现状与特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国沿岸水域,盐沼、红树林、珊瑚礁、河口内湾和一些浅海区等生态系统已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状态,日益严重的退化现象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根据历史资料,探讨了大亚湾生态环境的退化现状与特征,主要反映在物种组成、群落结构、演替和生产力等结构功能的衰退以及环境的恶化;资料分析表明,大型建设造成的岸线变化、耕地湿地减少、陆源物质大量输入、水产养殖业发展引发的水质富营养化,以及过度捕捞等人类干扰,加速了大亚湾生态环境退化。本文就大亚湾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提出为受损海湾生态环境的修复重建和持续利用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7.
于1997年7月至1998年6月,在大亚湾澳头海域设立6个监测站位,连续监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种群周年变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大亚湾亚历山大藻种群的密度高峰出现在春季(4月至5月),最高密度达到20.4cells·mL-1,其它季节则密度较低。亚历山大藻密集出现的温度为22.8~30.0℃、盐度范围为25~30。在亚历山大藻种群密度高峰期里,N/P都较高,DIN含量维持较高水平,有利于亚力山藻的生长,DIP含量却很低,使得此藻比其他藻更具竞争优势。可溶性Fe含量可能成为亚历山大藻增殖的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