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亚湾表层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分4个季度,对大亚湾海域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了大亚湾表层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大亚湾表层水DIC与pH、盐度、水温和叶绿素a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大亚湾海域表层水DIC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9.49~23.20 mg.L-1,均值为21.13±1.07 mg.L-1,较黄海及东海水域的DIC含量低。DIC的水平分布大致呈现出西部及西北部海域高于东部及湾口海域的趋势。大亚湾表层水DIC含量呈现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的季节变化趋势,但春、夏及秋季差异不大。大亚湾海域表层水的DIC含量除与盐度呈现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与pH值、水温及叶绿素a显示出负相关,但不显著。大亚湾海域DIC的时空分布特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同时受季风、水温、盐度、水动力、生物地球化学和生物等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于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分4个季度,在大亚湾海域布设9个采样点采集海水样品,用于溶解有机碳的测定,通过高温催化氧化法完成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表层水DOC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953~2.109 mg.L-1,均值为1.369mg.L-1,高于大洋的平均值,具有典型近海特征。DOC的水平分布大致呈现出靠近陆域(尤其是靠近澳头一侧)的含量较高,大辣甲西侧及西北侧水域较低的分布特征。大亚湾DOC含量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季节变化趋势。大亚湾DOC含量与浮游植物数量和浮游动物干重不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表明生物作用对DOC含量分布趋势影响并不明显,大亚湾DOC含量可能还受到人类活动和水动力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于2010年5月对大亚湾溶解无机碳(DIC)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大亚湾溶解无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大亚湾溶解无机碳与各环境要素(pH、水温、溶解氧和叶绿素a等)的相关性。大亚湾表层水域的DIC含量在24.26~26.13mg.L-1之间;底层水域的DIC含量在24.06~26.89mg.L-1之间。大亚湾表层水体中DIC含量的高值区集中在大辣甲-桑洲连线以北水域,然后呈现出向四周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底层水体中DIC含量高值区集中于西南部水域(大辣甲南部),总体呈现出由南部向北部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大亚湾DIC与水温和叶绿素a呈现负相关系,与pH、DO和盐度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从相关的显著性来看,DIC与以上各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均不高。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对珠江口横琴岛海域底栖生物进行调查采样分析,共发现采泥底栖物种33种,包括多毛类、软体类、甲壳类和棘皮类4种类型,从种类上比较,多毛类为优势种,占总种数的42.42%.调查海域以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pinnata、异蚓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和栉状长手沙蚕Magelona crenulifrons为主要优势种.横琴岛海域底栖生物的总栖息密度为236.3ind.m<'-2>,从栖息密度上比较,多毛类占绝对优势,占总栖息密度的71.94%.调查海域总生物量为53.0g·m<'-2>,以软体动物为主,占总数量43.58%.平均多样性指数H'为2.6,平均均匀度指数J为0.83.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的结果为轻中污染.相比于其他研究成果,横琴岛海域底栖生物无论是生物量、丰度还是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在整个珠江口海域处于相对高值区域.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横琴岛海域春季海洋浮游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年5月在珠江口横琴岛海域的调查采样,本文对该海域的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C)、浮游动、植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了浮游动、植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数量和生物量等。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C)均值分别为5.27mg&#183;m^-3和123.56mg&#183;m^-2&#183;d^-1。浮游植物共有111种,以硅藻为主,绝对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mm,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6832.75&#215;10^4cell&#183;m^-3,以近海广布种为主要类群,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值分别为2.29和0.45。浮游动物共有41种,暖水种沿岸类群种类占大多数,以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mensis为绝对优势种,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742.25ind&#183;m^-3和131.12mg&#183;m^-3,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值分别为2.54和0.67。  相似文献   
6.
为了较为系统地研究大亚湾水域叶绿素a和营养盐的垂直分层状况,并为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的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作者于大亚湾大辣甲和桑洲之间连线的中间点附近海域选点,在2007年~2008年进行了4个季度的垂直采样监测。本次研究分析了大亚湾大辣甲水域叶绿素a及营养盐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变化,并分析了叶绿素a与DIN、PO4-P和SiO3-Si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监测时段内,叶绿素a和DIN、PO4-P、SiO3-Si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50~5.80 mg·m-3、0.023~0.159mg·L-1、1.606~19.69μg·L-1和0.065~1.13 mg·L-1,营养盐和叶绿素a在4个季度里的垂直变化趋势各有不同;在季节变化上,SiO3-Si与DIN比较相似,总体呈现夏、冬、秋季高,春季较低的特征,PO4-P恰好相反,夏季的浓度最低,叶绿素a总体呈现夏、春、冬季高,秋季较低的特征;在整个垂直水柱内,DIN和SiO3-Si对叶绿素a的影响相对较小,PO4-P和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于2007年10月~2008年9月进行了4个季节的垂直采样监测,对大亚湾大辣甲水域溶解无机碳(DIC)的垂向分布和季节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大亚湾溶解无机碳与各环境要素(pH、水温、溶解氧和叶绿素a等)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春、秋和冬季,大亚湾大辣甲水域DIC含量在垂直分布上差异较小,但夏季(2008年7月)变化较为显著,DIC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6.79~26.52 mg·L-1;DIC高值基本集中在中、底层水域(8~16 m),尤以底层水域(13~16 m)为甚;DIC含量基本呈现出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的分布趋势;DIC含量与pH值和水温含量显示出了负相关关系,而与盐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