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36篇
  免费   1195篇
  国内免费   6753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341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485篇
  2020年   498篇
  2019年   481篇
  2018年   378篇
  2017年   454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546篇
  2014年   998篇
  2013年   764篇
  2012年   990篇
  2011年   1104篇
  2010年   1115篇
  2009年   1252篇
  2008年   1505篇
  2007年   1164篇
  2006年   1167篇
  2005年   1180篇
  2004年   1265篇
  2003年   1117篇
  2002年   1056篇
  2001年   969篇
  2000年   764篇
  1999年   657篇
  1998年   547篇
  1997年   466篇
  1996年   437篇
  1995年   418篇
  1994年   341篇
  1993年   265篇
  1992年   250篇
  1991年   236篇
  1990年   186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4篇
  195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生物学通报》2011,(3):18-18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能够遏制癌细胞增殖时必需的端粒酶发挥作用的基因。这一成果有助开发新的癌症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53.
小麦丛矮病毒基因组5‘端尾随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知的弹状病毒聚合酶L蛋白分子中一段高保守的8个氨基酸顺序EGLRQKGW,合成简并的24核苷酸引物,用锚定PCR方法从小麦丛矮病毒(WRSV)基因组中扩增出包含全长5‘尾随区和部分L蛋白基因的DNA片段,并克隆到pUC19T载体上,经测序,获得全长的WRSV基因组5’尾随区顺序。  相似文献   
54.
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是云南特有的具有高抗枯萎病遗传性状的瓜类种质资源。为鉴定黑籽南瓜中NBS-LRR类基因的抗病功能,该研究从其叶片中克隆了NBS类基因CfRFN2 (GenBank ID:MK618462),测序全长为4 303 bp,完整的编码框长度为4 092 bp,编码1 363个氨基酸残基,该基因注释为拟南芥抗病蛋白At4g27190类转录体X1的同源基因,含有1个NB-ARC和2个LRR结构域,属于具有信号肽的可溶性蛋白。核苷酸相似性分析显示,CfRFN2与其他瓜类NBS类基因相似性在87%~98%之间;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fRFN2蛋白和瓜类的其他NBS类抗病蛋白聚为一个分支,其中CfRFN2蛋白与中国南瓜和美洲南瓜的RPS2、印度南瓜的RPS2-like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黄瓜的At4g27190和苦瓜的At4g27220,与甜瓜的Atg27190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组织表达特性分析表明,CfRFN2基因在黑籽南瓜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茎,而在果皮和根中表达量较低。该研究采用烟草脆裂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了黑籽南瓜VIGS沉默载体pTRV2-CfRFN2,含沉默载体的农杆菌侵染黑籽南瓜幼苗后接种枯萎病菌,qRT-PCR检测表明,接种后2 d和4 d的转pTRV2-CfRFN2沉默组植株的CfRFN2基因表达量比接种后同时期的野生型植株显著降低(分别下降34.75%和98.27%),病情指数增加为野生型的1.32倍,初步证明黑籽南瓜CfRFN2基因具有抗枯萎病的功能,推测该基因可能在黑籽南瓜抗枯萎病防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中NBS类基因CfRFN2的克隆和VIGS验证为黑籽南瓜更多优异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奠定了前期基础,也为发掘黑籽南瓜优异抗病基因和开展瓜类分子育种提供新信息。  相似文献   
55.
rin番茄突变体的乙烯生成和果实成熟均受到抑制 ,除此之外还表现萼片增大和花序决定性丧失。尽管该突变体维持良好的乙烯敏感性 ,但果实成熟却不能被外源乙烯诱导 ,这暗示RIN基因编码的产物同时调控依赖于和不依赖于乙烯的成熟过程。作者先前的研究已表明rin位点定位于番茄第 5染色体。本文报道通过定位克隆发现rin位点上存在两个串联的MADS盒基因 ,分别定名为LeMADS_RIN和LeMADS_MC ,前者调控果实成熟过程而后者则影响萼片先育和花序决定性。这两个基因的功能通过正义转化rin番茄和反义转化野生型番…  相似文献   
56.
前期研究已从全国各地的表层海水中分离驯化得到了能有效固碳的非光合固碳微生物菌群(Non-photosynthetic microbial community,NPMC),并发现在好氧条件下,混合电子供体(Mixture of Electron Donors,MEDs)(配比为0.46%NaNO_2、0.50%Na_2S_2O_3和1.25%Na_2S)能显著提高其固碳效率。但其与最佳H_2作为电子供体相比促进效果如何,其促进机制是什么,尚未见有报道。本文在比较了NPMC以MED和H_2为电子供体的固碳效率基础上,从NPMC的固碳基因丰度和表达活性角度分析了MED促进NPMC固碳效率的分子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1) MED系统的固碳效率可以达到H_2系统的水平,并显著高于传统的NH_4~+系统的固碳效率;(2)卡尔文循环关键基因cbbL和cbbM在MED系统中的较高基因丰度和同时较高的表达可能是MED促进NPMC固碳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3)由于MED系统含有不同价态的N和S,有利于多种微生物生长,丰富了微生物多样性,为形成不同菌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cbbL和cbbM的同时高表达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7.
58.
摘要 目的:探讨过表达CXCR4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hUC-MSCs)移植后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CXCR4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过表达 CXCR4 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XCR4-MSCs)。采用8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75只,其中15只为正常对照组,60只为实验组。实验组糖尿病成模后一个月,将糖尿病实验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①移植CXCR4-MSCs组(CXCR4基因转染MSCs组),即CXCR4组;②移植null-MSCs组(空质粒未转染CXCR4基因的MSCs组),即null-MSCs;③移植MSCs组( MSCs组);④PBS组(未移植任何的MSCs,单纯PBS注射,PBS组)。将CXCR4-MSCs、null-MSCs及MSCs消化离心,取含1×106个细胞悬液经尾静脉分别注入CXCR4-MSCs组、null-MSCs组及MSCs组大鼠体内,PBS组注射l mL PBS。干细胞治疗8周后,处死五组大鼠。各组大鼠处死前放代谢笼留取24 h尿,计算尿量,保存送检。处死前尾静脉采血检测血糖、称体重并记录。观察血糖、肾脏肥大指数、肾重、体重、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并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60只SD雌性大鼠糖尿病模型成功率达100%,至实验8周糖尿病大鼠总共死亡14只,存活率达76.67%。实验开始后的8周,所有CXCR4组、Null-MSCs组、MSCs组、PBS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体重均明显减轻(P<0.01),血糖明显升高(P<0.01)。MSCs治疗后8周,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血糖、肾重、肾重/体重比、24小时尿蛋白均显著增高,体重显著降低(P<0.05);与PBS组相比,CXCR4组、null-MSCs组,MSCs组大鼠的肾重、肾重/体重比、24小时尿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体重无明显增加,血糖无明显降低(P>0.05)。CXCR4组大鼠的肾重、肾重/体重比、24小时尿蛋白较除正常组外的各组均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成模后,给予大鼠尾静脉注射干细胞悬液或等量培养液,注射后8周,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PAS染色可见大鼠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增生、系膜基质增多,部分肾小球出现明显硬化,符合糖尿病肾病中期病理表现。CXCR4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较其余各组大鼠减少(P<0.05)。结论:转染CXCR4的MSCs可改善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59.
2013年9月30日,韩国科学技术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AIST)宣布,其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学科的LeeSangYup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对大肠杆菌脂肪酸代谢途径进行了再造,用这种转基因菌发酵生产短链(4~12个碳)烷烃,即汽油,每升发酵液可以成功生成580毫克汽油。  相似文献   
60.
《生物学通报》2013,(2):62-6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揭示了机体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的分子机制,他们在研究中发现BAF60c基因会导致脂肪肝。研究显示,即使饮食中含糖量高,缺乏BAF60c基因的小鼠依然不能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