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研究湖北十堰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APP-A基因IVS6 +95(C/G)多态性与血浆PAPP-A水平和斑块性质的相关性,随机选择215例ACS患者(包括5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和8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142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PAPP-A基因IVS6+ 95 (C/G)多态性和血浆PAPP-A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AMI组、UAP组和SAP组的PAPP-A浓度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稳定性斑块和易损性斑块组间的PAPP-A浓度亦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AMI组、UAP组和SAP组与对照组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ACS组和对照组中,组内各类基因型人群的血浆PAPP-A浓度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PAPP-A基因IVS6+ 95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密切相关,血浆PAPP-A浓度与斑块性质相关,能够反映ACS患者斑块的易损性,是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2.
植物的花期物候与花部综合特征均体现了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是与周围生物及非生物环境长期适应进化产生的结果。大花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 megalanthum)野外种群中具有雄性植株和两性植株两种不同性别表型。该研究以人为干扰较弱的孤山屯湿地以及人为干扰较强的金川湿地的大花百合为材料, 通过对两种生境间不同性别表型植株的花期物候、花部综合特征以及主要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进行比较研究, 探究大花百合的开花及传粉特征在两种生境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种群的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均早于金川湿地。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的雄性植株在初开时花粉活力高于金川湿地, 而两种生境间的大花百合两性植株的花粉活力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雄性植株初开时的花蜜含量较高, 而后缓慢下降; 而在金川湿地内则是先增长, 48 h后开始下降。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两性植株的花蜜含量在开花24 h后开始下降, 金川湿地内则是48 h后才开始下降。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无论是雄性植株还是两性植株, 糖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均比金川湿地晚。两种生境中大花百合两性植株的柱头可授性均保持较高水平。两种生境分布的大花百合主要传粉昆虫为中华蜜蜂(Apis cerana)、蓝灰蝶(Everes argiades)和老豹蛱蝶(Argyronome laodice)。孤山屯湿地内中华蜜蜂及蓝灰蝶对大花百合的访花频率均显著低于金川湿地, 但老豹蛱蝶的访花频率显著高于金川湿地。3种访花昆虫中, 中华蜜蜂的访花效率最高, 蓝灰蝶与老豹蛱蝶起到补充授粉的作用。两种生境间大花百合花期物候和花部综合特征的变化与当地小气候和传粉昆虫数量有关, 这种变化是大花百合经过长期适应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43.
从自然发生的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采集病死鸡肾脏为材料,通过接种9-11日龄SPF鸡胚尿囊腔,进行病毒的分离和传代,分离到1株病毒(FX),敏感鸡人工感染后出现呼吸症状,剖检病鸡时大我鸡肾肿大并有尿酸盐沉积,病毒能死鸡胚和产生侏儒胚;病毒能干扰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在鸡胚中增殖,病毒经电镜观察,其大小在80-120nm之间,囊膜外有纤,病毒经IBV单抗ELISA检测呈强阳性反应。研究结果初步表明,FX毒株为肾型IBV。  相似文献   
44.
本文记了分别采自云南高黎贡山的栅蛛科栅蛛属Hahnia 2新种:垭口栅蛛,新种S.yakouensis sp.nov.和肾形栅蛛,新种S.reniformis sp.nov..垭口栅蛛后眼列前曲,交媾腔大,扁圆形,交媾孔1个,位于交媾腔下缘,交媾管粗,呈"人"字形下行分成2支再向两侧扭曲.纳精囊有一肓管斜向上伸出,鉴于上述特征而与Hahnia mridulae Tikader,1970不同.肾形栅蛛交媾孔2个,位于生殖厣腹面中央,纳精囊1对,大,肾形,插入器始于生殖球左下方,鉴于上述特征而与Hahnia xinjiangensis Wang et Liang,1989不同.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Hahnia collected from the Gaoligong Mountains Region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Hahnia yakouensis sp. nov., Hahnia reniformis sp. nov..  相似文献   
45.
具有经典三叶草结构的tRNA作为细胞蛋白质合成机器的重要元件,已经拥有几十年深入细致的研究历史.但是,对于其功能的认识远没有止境,尤其在其作为潜在的基因表达调控分子前体的功能目前正逐渐被人们认识.最新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种细胞系中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某种来源于tRNA的小片段RNA,这些剪切产物被认为与多种microRNA加工体系关键分子(如Dicer、Ago家族中的蛋白质)具有相互作用的能力.同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的研究结果也暗示,这些小片段RNA具有类似microRNA的潜在调控功能,可能在细胞应对外界环境刺激时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能够被更多的实验结果阐明,将极大地扩展我们对于非编码RNA调控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46.
鉴定海南黎族人群中发现的一种α-地中海贫血融合基因,并对其家系进行分析,探讨融合基因形成机制及遗传规律。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全血,进行血细胞分析、血红蛋白电泳和地贫常见基因型检测,并采用Gap-PCR法结合特异引物和基因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先证者基因型为Fusion gene/-α4.2,且该融合基因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的α2段与Ψα1段序列发生融合所致。家系遗传分析显示,其祖父基因型为Fusion gene/αα,伯父和父亲的基因型均为Fusion gene/-α4.2,母亲基因型为-α4.2/αwsαws,弟弟基因型为-α4.2/αwsαws。海南省黎族人群中存在有α-地贫融合基因,该发现丰富了黎族地贫基因突变数据库,对遗传咨询及地贫基因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为探讨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动态变化,以径级结构取代龄级结构,运用匀滑技术建立静态生命表,引入4个生存函数对安徽宁国华东黄杉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东黄杉种群为衰退型,幼龄期的华东黄杉株数较少,仅占总株数3.78%;中龄期的植株数量较多,占80.04%。华东黄杉种群的生命期望值随龄级增加而逐渐降低,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群落中种子萌发率低,林下幼苗少,这与群落郁闭度高、林下光强不足、个体竞争能力差有关。华东黄杉幼龄个体不足,中高龄级植株无法及时补充,人为干扰严重,致使华东黄杉种群结构不稳定。因此,建议建立保护小区来保护华东黄杉种群。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肝脏假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肝脏假性淋巴瘤进行组织学形态观察,并借助免疫组化进一步对其形态进行分析。由于原发于肝脏的假性淋巴瘤极为罕见,故本文将报道一例发生于肝脏的假性淋巴瘤,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结果:大体上为切面可见灰白结节,结节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与周围分界清,周围肝组织灰红质软。显微镜下组织学表现为肝周边淋巴结淋巴组织增生,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圆形,细胞无异型,未见明显核分裂,其中见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及少数异型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3、CD20及CD30。结论:肝脏假性淋巴瘤为罕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在肝假性淋巴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在临床病理实践中,必须首先与常见的发生于该部位恶性肿瘤如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49.
物种编目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对更新本底物种编目至关重要。目前红外相机的应用十分普通,已成为陆生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监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屏山县,面积35 km2,是我国第一个以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等珍稀濒危雉科鸟类以及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本文整理了保护区2013年4月至2020年9月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并进行了详细的物种鉴定,提供了按照年度统计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集。本数据集展示了不同监测年度下的相机位点坐标和相机工作日、每个相机位点拍摄的兽类和鸟类物种数、独立有效记录数、整体鸟兽物种名录(包括分布海拔、分布区域以及不同年度下的网格占有率与相对多度指数等)、代表性物种的红外相机照片等。该数据集是保护区开展红外相机监测工作以来首次全面的成果汇总,可为保护区制定针对性保护与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裂解酶Lysin1902与ε-聚赖氨酸(ε-PL)对大肠杆菌O157:H7的协同抗菌作用。【方法】通过Mega构建进化树、使用在线工具等分析大肠杆菌噬菌体裂解酶Lysin1902氨基酸序列组成和结构等;原核表达并纯化Lysin1902;通过平板裂解实验检测Lysin1902对大肠杆菌O157:H7灭活菌株的裂解活性;用96孔板法检测Lysin1902或ε-PL的活菌裂解能力;棋盘法验证Lysin1902和ε-PL联用效果。【结果】体外成功表达并纯化了Lysin1902。Lysin1902对大肠杆菌O157:H7灭活菌株具有裂解活性,但不能有效裂解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裂解酶与ε-PL联用结果表明,加入Lysin1902后,ε-PL能够完全控制大肠杆菌O157:H7增殖的使用浓度由0.7mg/mL降低到0.1 mg/mL。【结论】体外原核表达并纯化Lysin1902,其单独使用对活的大肠杆菌O157:H7无裂解活性,但与ε-PL联用可显著提高ε-PL对大肠杆菌O157:H7的裂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