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控制山鸡椒挥发油的质量,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分离出山鸡椒挥发油,利用GC-MS建立了山鸡椒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显示16批样本图谱共匹配出27个共有峰,以此27个峰为评价指标,样本的相似度均大于0.98。对27个共有峰中的18个峰进行了定性,以此18个峰为评价指标,方法学考察结果较好,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建立的GC-MS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模式识别显示不同产地间和同一产地内的山鸡椒挥发油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南亚热带森林片断化对厚壳桂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片断化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但从种群遗传学角度开展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因此,本文采用ISSR(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方法对广东省鼎湖山、黑石顶、大雾岭、古田、萝岗和饶平6个地点的南亚热带片断化森林中的厚壳桂(Cryptocaryachinensis)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每个种群分成体、小树和幼苗3个年龄级采样,共采集厚壳桂样品448个。7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09条多态性带。研究结果表明,6个厚壳桂种群的总遗传多样性为0.1529,种群平均遗传多样性为0.0537。和保护较好的厚壳桂种群相比,萝岗和饶平的两个村边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6个厚壳桂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6489。AMOVA分析结果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67.97%(P<0.000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2.06%(P<0.0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不同年龄级之间,29.96%(P<0.000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分析结果表明,6个厚壳桂种群大致分成两支:一支包括大雾岭和黑石顶2个种群,另一支包括其他4个种群。鼎湖山、古田、大雾岭和黑石顶不同年龄级均各自聚合在一起。可以看出,森林的破碎化导致了南亚热带厚壳桂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种群间基因流受阻,提示我们对于同一地区的易危物种,这种威胁将很大,急需开展相关的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3.
南方红豆杉人工引种及野生植株活性成分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红豆杉是我国特有的濒危植物,因其具有抗癌药用价值而被过度采集,导致现存种群减少.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和HPLC检测人工引种及野生南方红豆杉植株中紫杉醇、7-木糖紫杉醇、三尖杉宁碱等活性成分含量,分析其在不同部位、年限和坡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人工引种后,植株中的紫杉醇、7-木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变化明显,野生植株中紫杉醇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栽培植株,约为栽培植株的1.8倍,其他2种物质含量以人工栽培略高.不同部位、冠层样品中3种活性物质含量差异显著,以茎皮、高冠层枝叶含量较高.不同年限南方红豆杉植株中紫杉醇、7-木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以4年生植株较高,分别为0.08、0.91和0.32 mg·g-1.不同坡向植株中3种活性成分含量以阳坡植株较高,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差异显著,三尖杉宁碱含量差异不显著.南方红豆杉中3种活性成分的积累与光照条件密切相关,栽培过程中适当增加光照有利于3种活性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香根草和鹅观草对Cu、Pb、Zn及其复合重金属的耐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采用根伸长实验研究了香根草和鹅观草对重金属的耐性随着溶度的升高,耐性指数下降,当香根草和鹅观草受Cu2+、Pb2+、Zn2+单一污染时,三元素的危害作用依次为Cu2+>Pb2+>Zn2+;在Cu、Pb、Zn混合溶液中,其两种植物耐性指数的大小及变化与单一元素Cu溶液最为相似,Cu在溶液中起到主导因子作用;香根草与鹅观草相比,不论是受Cu、Pb、Zn单一污染还是三者的复合污染,香根草比鹅观草都具有较强抵制重金属的胁迫能力,其耐性指数大都大于0 5。因此香根草具有对重金属较强的耐性,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尾矿废弃地的植被重建中,可优先作为选择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离子注入哈茨木霉筛选高产促植物生长物质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 N+注入哈茨木霉所获得的突变型的发酵液浇灌水稻种子 ,结果发现 :5× 10 - 6、5× 10 - 5、2× 10 - 4木霉突变株发酵稀释液处理的种子幼苗长势优于对照组和木霉原种组。其 5 0倍、15 0倍木霉发酵稀释液浇灌的种子幼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对照和原种相比均出现了新的谱带 A- 3、C- 3带。各突变株 5 0倍发酵稀释液和原种发酵液浇灌的水稻幼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出现了 B- 3带。而四种浓度的木霉发酵稀释液处理的水稻幼苗 ,其酯酶同工酶与对照组和原种组相比 ,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铜尾矿废弃地与相邻生境土壤种子库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章军  欧祖兰  田胜尼  汤伟 《生态学报》2013,33(7):2121-2130
土壤种子库是植被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决定了群落的演替方向。对铜陵杨山冲尾矿库6个植被群落及相邻两处生境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内各植被群落种子库的种子密度间存在较大差异,变化范围为57—593粒/m2,平均种子密度为370粒/m2,尾矿坝体和周围山体种子库种子密度分别为999和121粒/m2,各样地土壤中种子均主要集中在0—5 cm范围内。尾矿种子库与坝体种子库间的相似性指数大于其与周围山体种子库的相似性指数,但尾矿内各植被群落种子库间的相似性较差,相似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308—0.636。可见,群落微生境对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和物种组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尾矿种子库种类与地上植被的平均相似指数为0.355,低于坝体种子库种类与地上植被相似性系数。3处样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坝体>尾矿>山体。尾矿种子库在农田土壤中萌发并正常生长的幼苗为16科44属53种,而在尾矿基质中仅为9科36属45种,均以禾本科、菊科和豆科植物萌发和生长状况较好,这3科构成了尾矿地上植被的主要类型。尾矿种子库在尾矿基质中萌发成活率为62.2%—91.2%,约为坝体和山体土壤种子库在尾矿基质中萌发成活率的2倍。说明,组成尾矿种子库的种子大部分已经适应了尾矿的极端恶劣环境或者其本身就是耐性极强的植物类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HPLC法,对采自浙江、福建和江西7个产地以及不同坡向(阴坡和阳坡)、不同坡位(高、中、低坡位)的野生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 (Lemée et Lévl.)L.K.Fu et Nan Li]枝叶中紫杉醇、7-木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茎皮和枝叶)和不同冠层中3种成分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3种成分含量与环境因子(包括地理、气候及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自阳坡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阴坡,不同坡向间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采自不同坡位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有一定差异,其中采自低坡位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最高.不同产地间紫杉醇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7-木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则有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看,采自福建建阳和江西景德镇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相对较高.南方红豆杉茎皮中3种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其枝叶;高冠层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高于低冠层枝叶,不同冠层间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中三尖杉宁碱含量与土壤中全N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性,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而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与所有因子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海拔与3种成分的含量均呈不显著的负相关性,提示低海拔可能有利于南方红豆杉中3种成分的合成及积累.  相似文献   
8.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是中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09-2010年采用2年龄实生苗为采条母株进行室内盆栽扦插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珍珠岩和河沙两种基质相比较,珍珠岩上生根率显著高于河沙,是更佳选择;用市售的"花语牌"快速促根剂配制成5、10、15、2 0mg/mL 4个浓度分别处理插穗基部并以蒸馏水作对照发现,10 mg/mL、15 mg/mL处理有利于生长,15 mg/mL处理后生根率显著高于5 mg/mL、10 mg/mL、20 mg/mL及对照。再以同一浓度生根粉分别浸泡4 h、8 h、10 h作对比发现,8 h和10 h处理后生长效果较好,10 h的生根率显著高于4 h、8 h。  相似文献   
9.
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为铜尾矿废弃地的自然定居优势植物。以农田正常生长的白茅居群为对照, 通过对不同生长时期的白茅体内氮(N)、磷(P)营养浓度, 叶片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等的研究, 探讨铜尾矿胁迫下白茅在营养利用上的生理适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生长时期, 白茅各器官内N、P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萌芽期, 两居群白茅体内的N、P均主要集中于根状茎。在花蕾期、成熟期时, 两居群白茅体内的N、P均向成熟叶片中迁移, 叶片中N、P浓度均达到最高。但在衰败期时, 铜尾矿居群白茅体内的N主要迁移到根状茎中, P在根状茎中的浓度也达到生长期中的最高值, 而农田居群白茅成熟叶片内N、P浓度依然最高。铜尾矿白茅叶片N、P的再吸收效率分别为49.54%-65.22%和74.71%-98.71%, 而在农田系统中分别为18.18%-52.81%和71.39%-84.07%; 铜尾矿白茅衰老叶片中P达到完全再吸收的程度。铜尾矿白茅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生长旺盛期显著高于农田居群(p < 0.05), 是白茅加强对自身氮养分代谢活动调节作用的表现; 同一生长时期白茅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两种生境间差异性并不明显(p > 0.05), 但随着生长期的延长, 白茅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表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 这有利于生长后期衰老叶片中有机P的水解再吸收。可见, 铜尾矿中生长的白茅通过对N、P养分的适时分配, 提高营养成分的再吸收效率, 调节N、P代谢相关调节酶活性的变化方式来减轻铜尾矿生境的营养胁迫。  相似文献   
10.
皖南山区南方红豆杉种群不同龄级立木的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O-ring统计,利用Programita软件对皖南山区霞乡村和仙寓山的南方红豆杉种群不同龄级个体的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霞乡村南方红豆杉种群各尺度下均表现为随机分布,而仙寓山南方红豆杉种群在2~25 m的空间尺度上呈随机分布,<2 m尺度上为集群分布;仙寓山种群Ⅰ龄级在<5 m尺度上呈集群分布,而高龄级个体在较多尺度上有偏离随机分布的倾向.随着龄级差距的加大,南方红豆杉幼龄个体与其他个体的空间负关联逐渐显现,而相邻龄级在空间分布上相互独立,关联性很小.南方红豆杉种群的这种空间关系有利于其对资源环境的有效利用,随着个体的生长,南方红豆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有一个从聚集到随机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