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6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安徽产石蒜属植物三种酶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首次分析了安徽产石蒜属11个居群6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酯酶、苹果酸脱氢酶三种酶同工酶,初步探讨了种间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上为石蒜属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42.
两种雀形目鸟类的窝雏数处理实验:检验Lack假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1997—1999年在位于青海省北部的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进行。选择地面筑巢的小云雀(Alauda gulgula)和灌丛筑巢的黄嘴朱顶雀(Acanthis flavirostris)为代表进行窝雏数处理实验。根据Lack假说的预报检验(1)常见窝卵数是否是最大生产力窝卵数;(2)窝雏数处理对雏鸟质量和亲鸟投入是否产生影响;(3)两种鸟的响应方式是否相同。其结果如下:①小云雀和黄嘴朱顶雀的常见窝卵数分别是3和5枚。年间变化不明显,用幼鸟出飞率作为生产力,两种鸟的扩增窝幼鸟出飞率下降,常见窝卵数(分布频率最高)等同于最大生产力窝卵数;②小云雀的幼鸟的生长参数不随窝雏数的改变而变化.而黄嘴朱顶雀有明显变化.说明窝雏数处理对后者幼鸟质量有明显影响。③用递食率作为亲鸟投资指标,小云雀亲鸟的递食率随窝雏数的增加而增加,但雏期不变;而黄嘴朱顶雀递食率不变,但雏期延长。④扩增窝雏数后,两种亲鸟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方式,小云雀表现为提高单位时间递食次数,而黄嘴朱顶雀延长育幼时间。这两种方式不是通过影响雏鸟质量就是通过影响亲鸟存活率来降低子代和亲代的适合度。结果支持了自然选择将窝卵数调节到亲鸟能喂活最大数量子代的限度。即常见窝卵数就是最大生产力窝卵数的Lack假说。  相似文献   
43.
为明确南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lilacinus(Cockerell)雌成虫及其蜡泌物的结构特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该虫体表主要器官、蜡质及泌蜡腺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南洋臀纹粉蚧雌成虫外覆白色粉状厚蜡被,体缘具18对蜡棒,触角8节、口器和足发达且分布有不同长度的毛形和刺形感受器,眼为单眼,腹脐和背孔唇形、发达;体表蜡质包含带状蜡丝、空心管状蜡丝和月牙形蜡丝,由三格腺和刺孔群分泌的带状蜡丝大量分布于整个虫体,由管状腺分泌的空心管状蜡丝主要分布于虫体腹部腹面和体缘,由多格腺分泌的月牙形蜡丝主要分布于虫体腹部腹面.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南洋臀纹粉蚧雌成虫体表主要器官、蜡质及泌蜡腺体的超微结构特征,可为研究该虫搜索寄主、寻找配偶、群集为害、抵御逆境和传播扩散等行为活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4.
通过3个年度田间试验,研究了休闲期深翻时间对小麦播前0~200 cm土壤蓄水、生育期耗水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休闲期蓄水量受深翻时间、休闲期降雨量和降雨分布的影响.随休闲期深翻时间的推迟,0~200 cm土壤蓄水量先升高后降低,8月上中旬深翻蓄水效果好,较7月中旬深翻多蓄水23.9~45.8 mm;休闲期降雨多或集中在8—9月有利于增加土壤蓄水.休闲期适时深翻可增加土壤蓄水量,促进小麦对氮、磷的吸收,增加冬前茎数和成穗数,8月中上旬深翻较7月中旬深翻增产3.7%~18.2%.产量与休闲期0~200 cm土壤蓄水量、生育期各层土壤耗水量呈正相关,且受春季小麦生育关键期降雨影响较大,降雨多时相关性低,否则相关性高.深翻时间对生育期60~140 cm土层耗水量影响较大.当前耕作条件下,山西南部丘陵旱地在立秋(8月6日)前发挥留高茬和麦秸覆盖的保墒作用,立秋后至处暑(8月21日)期间深翻可提高土壤渗水特性,纳秋雨多蓄水,增加小麦冬前茎数和成穗数,使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45.
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存在于所有高等植物中,是植物对病原微生物和虫害防御反应的关键激素。在茉莉酸信号转导中,COI1(COR-insensitive 1)作为茉莉酸信号受体蛋白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及单、双子叶植物多谱系对COI蛋白家族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并取得以下结果:(1)同源基因鉴定结果发现,在所选的7种陆生植物中一共鉴定了55个COIs同源基因,然而,在低等的水生植物包括绿藻类(Chlorophytes)、红藻类(Rhodophytes)、硅藻类(Bacillariophytes)、灰胞藻类(Glaucophytes)及褐藻类(Phaeophytes)等基因组中均未发现其同源基因;(2)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植物COI蛋白家族可以分为4个保守的亚家族,且在陆生植物扩增的同时可能已发生功能分化;(3)基因结构分析显示,植物COI家族基因结构表现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内含子的数目和长度上;(4)基因表达数据提示,COI基因家族成员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时期,且在不同组织器官以及不同的胁迫应答反应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以上结果将为植物COI基因家族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不同预处理对小鼠粪样菌群结构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采集昆明小鼠新鲜粪样,分为原始粪样组、生理盐水处理组和PBS处理组,提取粪样DNA,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测序对3组样本的16S rRNA V3~V4区基因文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3组样本拥有共同的OTUs 188个,不同预处理对粪样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产生影响,生理盐水处理组、PBS处理组和原始粪样组分别检出14、11、12个门,3组样本共有门11个;分别检出24、21、21个纲,3组样本共有纲20个;分别检出62、55、59个科,3组样本共有科26个;分别检出147、126、137个属,3组样本共有属117个。总体来看,生理盐水处理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相对最高,原始粪样组次之,PBS处理组最低。粪样经生理盐水处理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肠道菌群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7.
本实验从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中选择5-8岁的无龋齿和有龋齿的儿童各45例,进行牙齿表面的菌群分布与龋齿关系的研究,结果在有龋组中分离到变形链球菌8株,放线菌6株及拟杆菌26株,而在无龋组中未分离到变形链球菌,分离到放线菌1株,拟杆菌14株,两组比较,以上三种菌有显著差异(X2检验P<0.05)。说明除变形链球菌是主要的致龋菌外〔1,2〕,还应考虑放线菌和拟杆菌在龋齿发生上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两组的兼性厌氧菌的分布也有所不同,无龋组中分离到棒状杆菌29株,而有龋组中分离到棒状杆菌1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7株,两组也有明显差异,故我们认为龋齿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就病原菌来说,也可能是多种细菌的混合作用,从两组兼性厌氧菌与无芽胞厌氧菌的分布不同来看,亦应考虑龋齿的发生与口腔内生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48.
草药肾叶橐吾中的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以及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肾叶橐吾中的Zn、Fe、Cu、Sr、Ni、Mn、Cr、Mo、Se、Cd、Co、Pb、Ba、B、P等含量,同时比较了野生品与园栽品中的含量,为开发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9.
淋巴细胞存在有δ阿片肽受体的分子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小鼠的成神经细胞瘤和大鼠神经胶质瘤的杂交细胞δ阿片肽受体的基因外显子Ⅲ序列为依据合成引物,应用RT-PCR方法扩增人外周血淋巴细胞mRNA的一片段cDNA,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与杂交瘤细胞的δ阿片肽受体基因序列相比有5个同源区,其中碱基的同源性达63%.实验结果从分子水平表明了人淋巴细胞表面存在有阿片肽受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0.
在某一既定的生态系的能流规律研究中,确定占优势的小哺乳动物种群对初级净生产的哪些部分作为食物而利用,其利用效率如何(即被它们消费的能量中有多少被消化和同化),以及这些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中又有多少以粪便和尿的形式返回到生态系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中去,这对于较精确地测定通过啮齿动物种群的能流,探讨一个生态系的能量平衡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Dro(?)d(?),1967、1968、1975;Petrusewicz,19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