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应用PCR技术从含有HCV(Hepatitis Cvirus)全长开放阅读框的质粒pBRTM/HCV 1-3011中获得NS5A全长基因片断,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通过酶切、PCR及测序鉴定NS5A基因已正确插入到pcDNA3.1(-)中,再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Hela细胞,48h后传代并利用pcDNA3.1(-)质粒上的neo抗性基因加入G-418进行筛选。大约两周后,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经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证实HCV的NS5A基因在Hela细胞中已经获得了表达。在培养条件完全一致的条件下,表达NS5A基因的Hela细胞与pcDNA3.1(-)转染的细胞相比,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其倍增时间约为35-36h,比对照组细胞增加了约50%,而转染pcDNA3.1(-)的细胞的倍增时间与正常Hela细胞则无明显差别,都为23-24h。从而证明HCV的NS5A蛋白具有抑制Hela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长江宜昌段鲢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在长江中下游宜昌江段共收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样本433尾,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该江段鲢的繁殖时间为每年的5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6~7月为盛产期。繁殖群体体长310~927 mm,体重600~17 090 g,由3~7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3龄群体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占繁殖群体的45.2%。雌雄性比为1.43︰1,雌雄群体间体长-体重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采用Logistic方程推算出初次性成熟雌性个体体长为482.3 mm,体重为2 206.7 g;初次性成熟雄性个体体长为484.0 mm,体重1 677.5 g。卵径(1.01±0.12)mm,大小分布呈单峰型,为单批产卵型鱼类。绝对繁殖力(477 662±9 631)粒,相对繁殖力为(93.38±5.92)粒/g,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长、体重增长而增大。与其他地理种群相比较,宜昌江段鲢总体表现为卵径相对较小而繁殖力较大。  相似文献   
43.
施肥措施对河套灌区氮素淋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不同施肥措施对氮素淋溶风险的影响,为河套地区基础农田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参考,本试验采用田间原位渗漏计法,对河套灌区盐化潮土玉米季连续2年氮素淋溶状况进行监测,研究5种不同施肥措施(不施肥(NF)、农民常规施肥(CK)、农民常规施肥+膨润土(B)、农民常规施肥+生物炭(C)、农民常规施肥+有机肥(F))对氮素淋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C处理下淋溶水总量均较低,比CK平均分别减少了16.4%、15.9%,F处理淋溶水量相对较高;在氮素养分淋溶损失中,硝态氮、铵态氮浓度均在第二次灌水后出现了峰值,B、C处理峰值较低,F处理稍高;除NF外,B处理的无机氮累积淋溶量最低,平均为65 kg·hm~(-2),比CK处理下降了41. 3%; C、F处理依次为73. 4kg·hm~(-2)、96.4 kg·hm~(-2),分别比CK下降了33.7%、12.9%。淋溶水中全氮、可溶性总氮的淋溶量大小顺序均为NF B C F CK; B、C、F的表观淋溶率平均分别为15.3%、16.5%,18.5%,均低于CK处理的25.5%; F、B、C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CK(P0.05),其增产率依次为9.8%、8.4%、6.6%,且2年各处理表现出增产的趋势。考虑到F处理下氮素淋溶损失量较大,而膨润土、生物炭有效地抑制了氮素的淋溶损失,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河套灌区化肥面源污染,故B处理推广施用的可行性较大,C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44.
一株新分离的白腐菌Z1可在两种农业废弃物(麸皮和稻草秸杆)基质上生长并分泌漆酶,其中在麸皮基质上的漆酶产量比在稻草秸杆基质上的漆酶产量高出10倍左右,同时活性电泳显示Z1菌在麸皮基质上可产生3条漆酶同工酶,比在稻草秸杆基质上多1条,其活性也比在稻草秸杆基质中的漆酶活性高。  相似文献   
45.
高活性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地降低艾滋病患者血浆中的HIV病毒载量,但对潜伏的病毒库无效.对HIV的基因治疗包括诱导HIV潜伏感染的休止的CD4 T记忆细胞增生,使潜伏的HIV激活进入复制循环,结合药物治疗和激活潜伏的HIV基因表达但并不诱导细胞增生,而是通过载体携带的基因使细胞凋亡,以清除HIV潜伏感染的细胞,利用载体携带目的基因治疗脑中的病毒.  相似文献   
46.
二氨基庚二酸(DAP)是一种中性氨基酸。Work首先在白喉棒状杆菌的水解物中分离和鉴定出αs-二氨基庚二酸。后来的研究发现,除金色葡萄球菌和乳酸杆菌外,DAP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菌的细胞壁中。  相似文献   
47.
从灵芝菌丝体中分离得到的多糖GLP具有抑制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的作用,并对GLP抑制疱疹病毒复制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GLP对Vero细胞的CC50值大于2000μg/mL,GLP在疱疹病毒感染细胞前、感染后和病毒感染细胞时加入到细胞悬液中的EC50分别为4.6、50和17μg/mL;而如果将GLP与细胞共同孵育后再用病毒去感染,其EC50为11μg/mL。同时,GLP抑制病毒感染的选择指数分别为435、40、118和182。如果在病毒感染细胞后加入GLP,在病毒的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完成后而子代病毒粒子还未释放出来前去掉GLP,这时GLP对病毒感染就没有抑制作用。定量PCR试验进一步证明GLP发挥抑制疱疹病毒感染作用是通过阻断病毒感染细胞早期与细胞表明蛋白的吸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8.
乙型肝炎病毒全长PreS蛋白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直接提取法从武汉地区乙型肝炎病人患者阳性血清中提取HBV基因组,以此作为模板,用引物PCR方法获得全长preS基因,该片段的DNA大小1 203bp.克隆到pUCm-T载体中,应用M13通用引物进行序列测定,与中国HBV标准株序列比较,证实基因型为Adr亚型.有24个核苷酸不同,preS基因包含3个起始密码ATG分别为preS1,preS2,和S的翻译起点.然后将preS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将Sal I线性化的pPIC9K-preS质粒用电击法导入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His-中.通过MD-G418平板筛选和5'AOX1和3'AOX1引物PCR鉴定获得稳定重组HBV全长preS基因的His+Mut+酵母工程菌株.此酵母菌株在合适的培养条件和甲醇诱导下高效表达产生全长PreS蛋白并可分泌到培养液中,SDS-PAGE显示培养液中含有分子量约为48kDa的带;微孔ELISIA法证实表达并分泌到培养液中的PreS蛋白能够与HBV抗体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中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后所产生的效果。方法:对社区57例慢性疾病患者进行3个月的强化知己健康管理,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其管理前后的生活方式、行为改变、血压及血脂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管理后患者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血糖、血脂等均得到改善(P<0.05)。结论:"知己健康管理"可以强化社区居民对疾病的认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及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50.
实验以0.1%三氧化二钇(Y2O3)为外源指示剂, 用“70%基础饲料+30%待测饲料原料”的方法配制实验饲料。测定初始体重为(19.28±0.10) 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对荚膜甲基球菌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粉、酶解大豆、小球藻和棉籽浓缩蛋白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能量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 6种实验原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在37.27%—86.43%(荚膜甲基球菌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酶解大豆>黄粉虫粉>小球藻>棉籽浓缩蛋白), 其中荚膜甲基球菌蛋白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最高, 乙醇梭菌蛋白次之, 黄粉虫粉、酶解大豆和小球藻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均显著高于棉籽浓缩蛋白(P<0.05); 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在79.97%—88.45%(荚膜甲基球菌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粉>酶解大豆>小球藻>棉籽浓缩蛋白), 其中荚膜甲基球菌蛋白和乙醇梭菌蛋白均显著高于酶解大豆、小球藻和棉籽浓缩蛋白(P<0.05); 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在51.19%—97.48%(乙醇梭菌蛋白>荚膜甲基球菌蛋白>酶解大豆>小球藻>黄粉虫粉>棉籽浓缩蛋白); 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在43.25%—85.43%(荚膜甲基球菌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酶解大豆>黄粉虫粉>小球藻>棉籽浓缩蛋白); 水解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在70.52%—90.51%(荚膜甲基球菌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粉>酶解大豆>小球藻>棉籽浓缩蛋白)。各原料17种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变化趋势与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综上所述,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和乙醇梭菌蛋白的脂肪、能量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最高, 且和黄粉虫粉、酶解大豆及小球藻的脂肪、能量、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优于棉籽浓缩蛋白。因此,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乙醇梭菌蛋白、小球藻、酶解大豆和黄粉虫粉均是大口黑鲈比较理想的蛋白质来源, 可作为大口黑鲈饲料中替代鱼粉的候选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