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胃蛋白酶是否具有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尚不清楚。本工作观察了胃蛋白酶对牛磺胆酸所致的胃粘膜损伤的影响。酸性牛磺胆酸80mM 给禁食大鼠灌胃,90min 后可引起严重的胃粘膜损伤。胃蛋白酶225单位(U)溶于水、150U 溶于0.1N HCl 或75U 溶于0.2N HGl,三者分别作为“弱刺激”提前15min 灌胃,均可防止由牛磺胆酸所致胃粘膜的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并可持续约90min 之久。消炎痛(一种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剂) 提前60min 皮下注射,可阻断胃蛋白酶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如果皮下给予外源性前列腺素 E_2(PGE_2),则能使这一作用重新恢复。这些结果说明,弱的胃蛋白酶刺激具有对胃粘膜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其产生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发内源性 PG 的合成和释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2.
对10只麻醉下主胰管内插置导管的家狗进行急性实验。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静脉注射促胰液素(8μg/kg)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_8,40ng/kg)以及电刺激胸迷走神经前后的胰液和血清中胰多肽的含量。结果表明,基础胰液中含有大量胰多肽免疫活性物质,平均排出量为3130±2200pg/15min,其平均浓度高于血清水平40倍左右,但是个体之间的变异范围较大。当静脉注射促胰液素和 CCK_8以及电刺激胸迷走神经后,胰液胰多肽排出量和血清胰多肽水平均增多,其中以电刺激迷走神经后尤为明显。高峰都在刺激后15min 内出现。经促胰液素,CCK_8和迷走神经刺激后,胰液中胰多肽排出量比刺激前分别增加105%,52%和200%。外源性促胰液素或 CCK_8刺激后,胰液中胰多肽与 HCO_3~-出量之间或胰液中胰多肽与淀粉酶排出量之间,分别均呈一致的关系。本文结果提示,胰多肽不仅是一种内分泌,它亦具有外分泌的特性。迷走神经、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对胰多肽的释放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3.
6-Keto-PGF_(1α)和TXB_2在胃粘膜适应性细胞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GI_2和TXA_2均系前列腺酸的衍生物,胃粘膜细胞可不断合成和释放,具有很强的细胞保护作用。然而,关于它们与胃蛋白酶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则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胃粘膜组织 PGI_2和TXA_2的代谢物 6-Keto-PGF_(1α)和TXB_2含量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结果表明,单纯胃蛋白酶225U或胃蛋白酶150U溶于0.1NHCl或75U溶于0.2NHCl中,提前15min灌胃,均可防止由25%NaCl高渗溶液和沸水所致的胃粘膜坏死的发生,这种保护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在上述三种配方灌胃后15min,胃粘膜组织PGI_2和TXA_2含量明显升高,约为对照组的2.0—2.15和1.7—2.0倍;且以PGI_2含量的增加占优势;胃蛋白酶浓度与两者含量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说明胃蛋白酶作为弱刺激对高渗和物理性烫伤所致的胃粘膜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发内源性PG_s 的合成和释放而实现的,这一现象对解释胃粘膜的自身耐受机制,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44.
雌雄外激素趣谈王志均(北京医科大学生理组100083)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卢克莱修《物性论》激素是由身体的这一部分传递信息至另一部分的化学物质,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但还有另一种化学物质,它们是由这一个体释放出来,传递信息至同种的另一个体,...  相似文献   
45.
我国在十年浩劫后,经过拨乱反正,实行人民民主、实事求是、对外开放等政策,全国  相似文献   
46.
本工作主要用兎做急性实驗,用强直感应电流刺激腹侧和背侧膈下迷走神經外周端,观察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变化,結果如下: (一)兎在麻醉情况下不进行刺激时,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是比較稳定的;刺激膈下迷走神經后,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卽显著升高;注射阿托品后,此反应卽消失。这說明兴奋迷走神經有使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升高的作用。 (二)切除两侧腎上腺后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仍表現明显的升高;而当切除胰腺后,此反应卽消失。这說明兴奋迷走神經所引起的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增高性变化,主要是通过胰腺而实現的。 (三)为了探討胰腺中那一因素与上述現象的产生有关,曾以注射氯化钴以及四氧嘧啶方法分別破坏胰島α和β細胞。初步結果指出,破坏α細胞后,再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仍表現升高反应;而当破坏β細胞后,此反应卽基本消失。又結扎胰导管16—23天后,在胰腺腺泡細胞萎縮的基础上,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不仅不表現升高,反呈明显下降。总結以上結果,可以认为:兴奋迷走神經可通过对于胰腺(可能与胰島β細胞以及胰腺外分泌系統有关)的作用明显地增高血浆自由脂肪酸的水平,这对于进一步闡明在正常机体中脂类代謝的神經体液性調节机制,似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内环境恒定概念的提出——伯尔纳的伟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学通报》决定重新发表王志均院士于1993年为本刊撰写的关于胰岛素发现的科学史文章(王志均,班廷的奇迹——胰岛素的发现。生物学通报1993,28(1):44—45)。王志均院士,1910年生,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50年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关于不同类型食物促进胰液分泌促胰液素和促胰酶素的研究工作被认为是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他于1950年回国.在北京医学院生理系任教,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0年12月王志均教授辞世。王志均教授是国际著名生理学家,他的成就享誉国内外,堪称一代宗师。王志均教授晚年十分关注中国的生物医学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生物学通报》撰写了一系列科学史和高级科普文章,如“内分泌概念的衍变和发展”、“班廷的奇迹——胰岛素的发现”、“巴甫洛夫:一个从神坛上请下来的人”、“摘取下丘脑皇冠上明珠的一对竞赛冤家”、“雌雄外激素趣谈”,等等,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史料。本刊在55年前创刊之际,就提出“源于科学、服务教育”的宗旨。许多知名科学家纷纷撰文,将他们对科学的真知灼见.与读者分享。作为一代科学宗师,王志均院士身体力行,亲自为本刊撰写系列高级科普文章。今天重温这些文章,他的高尚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令人感动。本刊重新发表此文,读者可以重温发现胰岛素的科学故事,以此作为对一代名师的缅怀和纪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48.
幽门螺杆菌:掀起对胃十二指肠病认识的革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些年来有关幽门螺杆菌的科研活动和出版物大量涌现,形成爆炸之势。现已公认,幽门螺杆菌是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罪魁祸首。大多数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一些胃癌,是由此菌引起的。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医学界的古老信条:“无酸则无溃疡”,或将由“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则无溃疡”所代替。根治胃十二指肠病的诱人前景,即将成为事实。因此可以说,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是对胃十二指肠疾病认识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49.
王志均 《生物学通报》1993,28(11):46-47
这里描述一个科学家的故事:他毕生从事科学研究,十分勤奋,常以实验室为家,贡献极多。但有识之士认为,他在晚年时总结一生的工作,进行逻辑推理,提出“内环境恒定”概念,是他的许多重大贡献中最伟大的。他就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实验生理学家克劳·伯尔纳(Claude Bernard 1813~1878)。  相似文献   
50.
生命科学史话·其一王志均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一、庄子名言的启示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曾在他的《天下篇》中提出"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名言。什么是美?"美是一个部分与另一部分及与整体的固有的和谐",一个外国科学家如是说。气象万千的大自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