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利用两种不同方法采集间斑寇蛛(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毒液并对其进行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粗毒液中的蛋白质成分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104)的酸性蛋白质。与毒囊粗毒液相比,电刺激粗毒液中相对分子质量在105左右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毒囊粗毒液中的含量,而两者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104)的蛋白质与多肽的组成非常相似。电刺激粗毒冻干粉和毒囊粗毒冻干粉对小白鼠的LD50值分别为(0.16±0.03) mg/kg和(0.39±0.05)mg/kg体重;对美洲蜚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的LD50值分别为1.87 μg/g和2.32 μg/g。在浓度为3.2×10-6g/mL时,电刺激粗毒冻干粉能在(25.0±2.2) min内完全阻断小鼠膈神经-膈肌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毒囊粗毒冻干粉在浓度为6×10-6g/mL时的完全阻断时间为(23.3±2.2) min;粗毒液中的低相对分子质量(<104)部分在10-4g/mL浓度下对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间斑寇蛛毒液是一种富含大分子量蛋白质的混合物;哺乳动物神经毒性主要基于其中的大的相对分子质量酸性蛋白质成分,而不是低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多肽;电刺激粗毒液中的活性成分与毒囊粗毒液中的相似,但含量高于毒囊粗毒液。  相似文献   
42.
间斑寇蛛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蜘蛛之一,其毒液中含有许多大分子物质,可用于制备抗血清。将粗毒过滤除菌后作为抗原,加弗氏佐剂背部皮下免疫豚鼠。加强免疫3次后经检测抗血清效价达到1:8,再次加强免疫后断颈处死豚鼠放血,分离血清,经饱和硫酸铵分级沉淀及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后,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抗体所在峰。离体大鼠输精管电刺激收缩反应实验及活体动物给药实验均表明抗体对毒素具有明显的中和作用。特异性间斑寇蛛毒素抗血清为治疗间斑寇蛛咬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为了确定TRIM45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将其转入Hela细胞,分析细胞内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的方法分别对转入pCMV-Tag2B空载体和重组质粒pCMV-Tag2B-TRIM45的Hela细胞全蛋白进行分离,利用PDQUEST7.2软件分析,鉴定得到15个差异点,包括8个上调点和7个下调点.为进一步研究TRIM45基因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4.
温敏核不育水稻花药蛋白质组初步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采用固相pH梯度 SDS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对温敏核不育水稻 96 4 2S可育与不育条件下减数分裂期花药总蛋白进行了分离 ,通过银染显色 ,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 .PDQuest 2DE图像分析软件可识别约 10 0 0个蛋白质点 .蛋白质点在 2D胶上的重复性为 :沿等电聚焦方向偏差为 1 4 5± 0 2 3mm(n =8) ,沿SDS PAGE方向偏差为 :1 15± 0 17mm(n =8) .对两种育性不同样品的 2D胶上部分共有的蛋白质点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ctrometry ,MALDI TOF MS)进行了肽质谱指纹图分析 .通过采用PeptIdent软件对SWISS PROT数据库的查询 ,有 5 0个蛋白质点在数据库得到归属鉴定 .对育性不同的2种样品 2D较上明显差异的蛋白质点进行了分析鉴定 .在不育变化为可育的过程中 ,明显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点包括几丁质酶 ,酸性磷酸酶 ,胞浆激酶 ,谷蛋白前体 ,以及ESTSC72 61蛋白 ,明显下调的蛋白质包括β expansin前体 ,谷氨酸氨甲酰转移酶和 1种未知功能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45.
Kunitz 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结构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酶抑制剂在酶学及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中有重要意义,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研究最广泛的蛋白酶抑制剂之一.该类蛋白酶抑制剂三维结构高度保守:由一个明显的疏水核心、三对高度保守的二硫键桥、三链β-折叠和一个N端3 10螺旋及一个C端α-螺旋组成.3对二硫键对分子空间结构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类型抑制剂有5个主要的活性位点:P1、P1’、P3、P3’、P4,它们都位于一个溶剂暴露的环上.P1位点是抑制作用的关键活性位点,抑制剂的专一性由P1位点氨基酸残基的性质决定;P1’位点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大小对抑制剂.酶的结合常数有很大影响,用大的侧链残基取代会导致结合常数降低;P4位点残基被取代经常产生负效应,会导致活性区域环的构象发生很大改变,从而影响酶与抑制剂的结合.  相似文献   
46.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以0.02mol/L醋酸铵—乙腈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模式,在295nm吸收值的条件下,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 fuliginea的肽类毒素可以被成功的分离和纯化。单个肽类毒素的鉴定是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同时进行。用这一方法可从灰花纹鹅膏菌中分离纯化出β-鹅膏毒肽(β-amanitin),产量可达到:1158μg/g(干重),产品纯度达98%以上,回收率为95.3%。β-鹅膏毒肽的分子量为919.3Da。这个方法可用于其它鹅膏菌肽类毒素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47.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以0.02mol/L醋酸铵-乙腈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模式,在295nm吸收值的条件下,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fuliginea的肽类毒素可以被成功的分离和纯化。单个肽类毒素的鉴定是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同时进行。用这一方法可从灰花纹鹅膏菌中分离纯化出β-鹅膏毒肽(β-amanitin),产量可达到:1158靏/g(干重),产品纯度达98%以上,回收率为95.3%。β-鹅膏毒肽的分子量为919.3Da。这个方法可用于其它鹅膏菌肽类毒素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48.
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及其天然突变体是从虎纹捕鸟蛛粗毒中分离得到的两个毒素多肽。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含 33个氨基酸残基 ,其中包含 6个半胱氨酸残基 ;而其天然突变体只比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少了C端的色氨酸残基。MALDI TOF质谱测得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及其天然突变体的分子量分别为 385 3.35和 36 6 7.4 0。通过比较其理论分子量和质谱测定的分子量表明两个多肽的 6个半胱氨酸残基分别形成了三对二硫键。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与从同一种蜘蛛分离得到的凝集素 I具有 70 .5 %的序列相似性。生物学活性实验表明 ,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具有使美洲蜚蠊可逆的致瘫作用 ,其半有效剂量 (ED50 )为 (1 92 .95±1 2 0 .84 ) μg/g (P =0 .95 ) ,而且能加强由电刺激引起的大鼠输精管收缩 ;而其天然突变体却不具有上述生物学活性 ,表明C端色氨酸残基为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生物学活性相关残基 ;同时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及其天然突变体都不具有类似于凝集素 I对红细胞的凝集活性 ,表明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和凝集素 I两者氨基酸序列中不同氨基酸残基对于决定两者的生物学活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海南捕鸟蛛毒素-Ⅳ(HNTX-Ⅳ)是从中国捕鸟蛛Seleconosmia hainana粗毒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肽类神经毒素,在成年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上观察了该毒素对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影响。在全细胞膜片钳条件下,HNTX-Ⅳ能明显抑制哺乳动物神经性河豚毒敏感型(TTX-S)钠电流,但不影响河豚毒不敏感型(TTX-R)钠电流,HNTX-Ⅳ对DRG细胞TTX-S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从性。其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为44.6nmol/L。该毒素不影响DRG钠电流的激活与失活时间特征,但能导致钠通道的半数稳态失活电压向超极化方向漂移约10.1mV。结果表明HNTX-Ⅳ是一种新型的蜘蛛毒素,其影响电压门控钠通道的机制可能有别于那些结合于通道位点3来延缓钠电流失活时间特征的蜘蛛毒素如δ-澳洲漏斗网蛛毒素,μ-美洲漏斗网蛛毒素I-Ⅵ等。  相似文献   
50.
海南捕鸟蛛毒素-I(HNTX-I)是从海南捕鸟蛛(Omithoctonus hainana)的粗毒中纯化的一种新型神经毒素.应用二维^H-NMR技术研究HNTX-I的溶液结构特点,通过分析水和重水中的DQF-COSY、TOCSY和NOESY谱,识别出HNTX-I全部33个氨基酸残基自旋体系;通过NOESY谱中的dαN、dβN、dNN和dαβ联系完成了序列专一的谱峰归属,从而确认了HNTX-I所有的主链质子和大于96%的侧链质子的化学位移。并通过分析^1JNH-OxH耦合常数、序列间的NOE联系以及慢氢交换质子等,确定HNTX-I的二级结构主要是由三股反平行的β-折迭组成(Lys7-Cys9,Tyr20-Asn23和Trp28-Val31),这些结构特点与已经探明结构的其它蜘蛛毒素的基本相同.这些结果为完全解析HNTX-I的溶液三维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