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麦棉套种模式的生态功能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多作套种技术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本文对该技术在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概括了麦(小麦)棉(棉花)多作套种复合生物生态系统的特征以及共生生物群落的组分和结构,分析了麦棉多作套种循环模式复合生物配置的生态系统功能与作物之间的互作效应.对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构建麦棉多作套种复合生物共生循环配置模式,实现棉田生物多样性、维持棉田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2.
核糖体失活蛋白及核糖体拓扑结构的研究进展(续完)李向东刘望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核糖体失活蛋白核糖体拓扑结构RNAN-糖苷酶2.核糖体拓扑结构的研究核糖体是由数十种生物大分子(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早期普遍接受的...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构建马立克病病毒野生型Meq基因(Meq-wt)和p53结合区域缺失的突变型Meq基因(Meq-mut)表达质粒,研究Meq蛋白对p53的转录激活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PCR方法克隆马立克氏病毒Meq-wt基因,并采用突变PCR方法缺失Meq与p53结合区域,分别构建了Meq-wt和Meq-mut基因表达质粒。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后,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Meq蛋白的表达,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Meq蛋白对p53转录激活的抑制作用。同时借助免疫荧光技术,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Meq蛋白与p53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 DNA序列测序表明克隆的Meq-wt、Meq-mut基因插入位点和核苷酸序列完全正确。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Meq蛋白对p53转录激活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野生型Meq蛋白主要在胞浆中表达,而缺失与p53结合区域的突变型Meq在胞浆/胞核中均有表达。野生型Meq蛋白与内源性p53蛋白在胞核内能够很好地重合。 结论 Meq蛋白对p53的转录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直接与p53相互结合,来抑制对p53转录活性功能。  相似文献   
44.
吡虫啉拌种对高产夏玉米幼苗生长及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吡虫啉和种子质量比分别为6∶10000、9∶10000和12∶10000拌种处理对高产夏玉米幼苗生长及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药种比为6∶10000处理幼苗株高、初生根长、次生根数、地上和地下部分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81 cm、2.31 cm、1.71、0.30 g和8.28 g,并较其他两个处理作用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药种比为6:10000处理幼苗叶片和根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2.6%和27.9%,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了2.5%和11.5%,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了26.3%和60.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了19.7%和5.6%,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活性分别提高了11.5%和13.2%,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了31.8%.药种比为6:10000处理除对叶片POD活性没有促进作用外,能够显著提高其他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5.
以玉米-小麦周年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于2006-2009年进行了连续4年的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了传统翻耕、不覆盖/不深松+覆盖/免耕、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不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免耕以及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6个模式,研究了豫南雨养区玉米-小麦周年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花后于物质积累转化、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翻耕和覆盖/深松+覆盖/免耕两种模式绿叶持续时间最长,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均比其他模式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的运转量也均高于其他模式,营养器官花后同化物运转量和运转率比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模式高11.9%、11.7%,比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模式高11.6%、11.4%,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花后同化物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比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和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高8.4%、7.9%和8.8%、8.3%,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产量也以这两种模式最高,达到7545.0 kg·hm-2和7480.5 kg·hm-2,比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模武分别增产14.8%和13.8%,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来看,覆盖/深松+覆盖/免耕模式具有较好的蓄永保墒和土壤培肥效果,能促使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和花后同化物向籽粒的转移,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46.
【目的】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对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亚致死效应的生理生化机制,阐明氯虫苯甲酰胺低致死剂量对沟金针虫食物利用、能量物质含量以及体内消化酶、保护酶和解毒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室内采用土壤混药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对沟金针虫3龄幼虫毒力,并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LC10, LC25和LC40低致死剂量对沟金针虫3龄幼虫营养指标和体内能量物质含量的影响;采用酶动力学法检测了氯虫苯甲酰胺低致死剂量处理1, 6, 12, 24, 48和72 h后沟金针虫3龄幼虫体内消化酶(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海藻糖酶)、保护酶(CAT, POD和SOD)以及解毒酶(CarE, MFO和GST)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对沟金针虫3龄幼虫有较高毒力,其LC50值为1.2397 mg/kg。LC10和LC40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沟金针虫3龄幼虫后,平均相对生长率(MRGR)和近似消化率(AD)显著降低,严重干扰其对食物的利用;LC10, LC25和LC40剂量处理后沟金针虫3龄幼虫体内主要的能量物质(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海藻糖)含量和消化酶活力均明显降低,而解毒酶和保护酶活力显著增加,最终延缓其生长发育。【结论】氯虫苯甲酰胺对沟金针虫幼虫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低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沟金针虫幼虫后,通过抑制消化酶活性,使其对食物的利用能力降低和生长发育延缓,以及诱导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来阻止外界毒物侵害。研究结果为阐明氯虫苯甲酰胺对沟金针虫的亚致死效应机制及作用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7.
不同品质类型花生品质性状及相关酶活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高蛋白花生品种KB008、高脂肪品种花17(H17)和高油酸/亚油酸(O/L)品种农大818(8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类型花生品种籽仁中蛋白质、脂肪含量及与品质合成相关的碳、氮代谢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KB008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H17和818,而可溶性糖含量和O/L值显著低于其他两品种.KB008籽仁中氨基酸组分含量均高于其他两品种,特别是谷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后两者;油酸含量显著低于、而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品种.3种类型花生在整个生育期中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均以KB008最高,其次为H17.3种类型花生在结荚期的叶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活性大小均表现为KB008 >H17 >818,说明较高的PEPCase和RuBPCase活性有利于蛋白质合成与积累.叶片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大小表现为H17>818>KB008,KB008的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品种,而H17的SPS活性在花后60d时仍保持较高活性,说明较高的叶片SPS、SS活性有利于花生籽仁脂肪的形成.  相似文献   
48.
小麦行距配置对套种花生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花生品种早熟型‘山花108’和晚熟型‘780-15’为试验材料,设置小麦3种行距配置(25 cm、30 cm、大小行40 cm+20 cm)和2种花生种植方式(麦套、夏直播),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夏花生产量构成、光合特性、抗氧化活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 适当扩大小麦行距、相同平均行距下选用大小行种植,可提高套种花生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增大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强光合能力,同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麦套花生产量高于夏直播花生并且以大小行处理产量最高.与小麦行距30 cm相比,大小行处理山花108和780-15两品种花生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提高6.3%、13.3%和7.7%、16.5%.表明大小行种植有助于扩大光合面积,提高净光合速率,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同时缓解花生植株个体与群体间的矛盾,延缓衰老,从而提高麦套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49.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是种类最多的一类植物病毒,现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承认的成员有168种。它们的病毒粒子都是弯曲线状的,长度在680-900nm,在植物细胞内可以形成圆柱形(风轮状)内含体或卷旋状内含体。基因组为正义单链RNA,翻译时先翻译成多聚蛋白(polyprotein)。本属病毒可由蚜虫传播。Riechmann等曾在1992年介绍过其基因组结构、基因组表达等方面的进展,本文主要介绍1992年以后的研究进展。1基因组结构与功能马铃薯Y病毒属的基因组为正单链RNA,约10,000个核着酸,5’.端具有病毒基因组连接蛋白(VPg)…  相似文献   
50.
化石与宝石     
刘瑞  李向东 《化石》1999,(2):11-12
化石作为地壳中石化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了解地球发展演化历史,以及研究古地理和古气候及成矿条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某些颜色艳丽、纹饰清晰、形体完整的化石品种同时还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与经济价值,构成宝石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