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鸡嗉果榕榕小蜂产卵时序与种群数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榕树与传粉榕小蜂的互惠共生体系被多种非传粉榕小蜂利用。在同一个榕果中,具有较高种群密度的传粉榕小蜂和多种非传粉榕小蜂生存在一起并相互作用。通过野外观察和采样分析的方法,对鸡嗉果榕内5种榕小蜂(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gravelyi;非传粉榕小蜂Apocrypta sp., Philotrypesis dunia, Platyneura cuniaSycoscaptertr ifemmensis)的产卵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鸡嗉果榕内生活的各种榕小蜂通过比较严格的产卵时序在榕果内产卵以占领不同的生态位,这反映了这些榕小蜂各自的生物学特性。自然种群数量分析表明,单个非传粉榕小蜂物种的种群数量几乎不与传粉榕小蜂种群数量呈负相关,而所有非传粉榕小蜂物种的种群个体总量与传粉榕小蜂的种群个体数呈正相关,这可能是多个物种共存于单个榕果内的进化适应。  相似文献   
42.
蓝彩带蜂(Nomia chalybeate Smith, 1875)隶属隧蜂科彩带蜂属,是一种典型的广访花性野生蜜蜂,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及日本、韩国、印度、缅甸等国家。本研究基于我国东部9个省份18个不同样地20份蓝彩带蜂蜂粮样本,包括安徽省(AHGZ、AHJZ)、重庆市(CQSMS、CQWS)、福建省(FJSM)、广西省(GXHP、GXLZ)、湖南省(HNHY、HNQY)、海南省(HNLS、HNWC)、江西省(JXGX、JXJG6、JXJG8、JXQY6、JXQY8、JXYZ)、山东省(SDLL)、浙江省(ZJCS)。利用DNA宏条形码研究该蜂粉源植物的多样性,为全面掌握该蜂的粉源植物及保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蜂粉源植物共涉及47科,99属,124种,其中黄荆(Vitex negundo)是最优势种、其次是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和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SDLL样本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FJSM样本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低。不同样地的粉源植物多样性具有差异,但该蜂同一样地不同时期的粉源植物多...  相似文献   
43.
记述了中国长痣小蜂科Tanaostigmatidae 1新纪录属,食瘿蜂小蜂属Cynipencyrtus Ishii,1新纪录种,黄色食瘿蜂小蜂C.flava Ishii.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44.
毛增辉  郝家胜  王晨  于芳  司曼曼  夏靖  朱朝东 《昆虫学报》2010,53(10):1144-1152
为了探讨我国不同地区菜粉蝶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情况, 本研究运用克隆测序法, 对我国16个地区79只菜粉蝶Pieris rapae rDNA的ITS-1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分析; 同时, 以东方菜粉蝶Pieris canidia为外群, 重建了它们的系统发生树, 初步探讨了它们的生物地理学分化格局。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所测菜粉蝶的ITS-1序列长度介于337~458 bp之间。经序列比对后, 在347个位点中共有281个保守位点, 63个变异位点, 16个简约信息位点和47个单突变位点; AMOVA软件分析其核苷酸多态性指数(nucleotide diversity) Pi为0.014, 每位点Theta (per site) Eta为0.041, 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351 (P<0.05); DnaSP软件共检测出48个单倍型(haplotype)序列, 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的频率为0.989。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 现存的菜粉蝶各地理种群与其地理分布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根据系统发生树结果推测, 该蝶种在我国的最早建群可能发生于辽宁、内蒙古及北京一带, 其后, 通过幼虫寄主植物的水陆运输以及成虫的迁飞向我国的不同地区扩散。  相似文献   
45.
蜾蠃亚科Eumeninae昆虫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如传粉和生物防治。黄缘蜾蠃Anterhynchium flavomarginatum筑巢在芦苇中,是一种重要的独栖性捕食昆虫。2015-2016年,本实验通过在江西省德兴市新岗山镇的BEF-China样地收集筑巢巢管,室内处理巢管并记录数据,旨在研究该蜂后代性别的分配。研究发现该蜂是实验地营巢独栖性蜂类的优势物种;在后代仅有雌性或雄性的巢管中,性别偏向雄性,雌雄比为0.27∶1,雄性数量远高于雌性,推测原因一是虽然放置的巢管直径是随机的,但是其中直径小于12 cm的巢管数量更多,二是巢箱附近黄缘蜾蠃可利用的资源较少;雄性的巢内平均个体数量高于雌性原因是雌性个体较大且所需的食物更多,占用了巢内更多的空间;在后代雌雄共有的巢管中,雌雄比接近为1∶1,略偏向雌性;随着巢管直径的增大,雌性比例有上升的趋势,但是巢管长度对雌性的影响不大;构建巢室时,后代性别的分配总是按照雌性在内,雄性在外的方式排列,这可能揭示了黄缘蜾蠃可以决定后代的性别分配。  相似文献   
46.
白斑切叶蜂Megachile strupigera是我国南方野生植物及部分农林作物的有效传粉昆虫之一。本文利用人工巢管完成白斑切叶蜂的野外收集和观察,结合室内人工饲养和相关数据的采集,系统研究了该蜂除成虫外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筑巢习性和访花行为以及寄生性天敌等相关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白斑切叶蜂在江西赣州地区1年2代,以滞育状态下的老熟幼虫在虫室中越冬,滞育期约270 d。成虫翌年5月下旬开始出巢活动,主要包括羽化、交配、产卵、筑巢、访花等行为。室内观察和测量发现该蜂的卵近似微弯的长圆柱形,长3.15±0.14 mm。卵期2-3 d;幼虫期6-8 d;蛹期10-12 d。该蜂雄性个体多于雌性个体且同年2代雌雄比有一定的差异。该蜂成虫主要到访黄荆Vites negundo和藤金合欢Acacia sinuate等多种植物。该蜂偏好选择内径在0.614-0.948 cm,长度在8.1-20.1 cm的巢管筑巢。该蜂幼虫期寄生性天敌主要有Melittobia australica和波赤腹蜂Euaspis polynesia。本研究通过对白斑切叶蜂基础生物学进行研究,旨在为该蜂人工管理、驯化、工厂化繁殖等技术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制定该蜂保护策略和适宜栖息地环境的构建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A/Duck/Shandong/093/2004被报道是一株重配的H5N1禽流感病毒.为此,对它进行了基因型研究.对其8个独立的基因片段的贝叶斯分析和对全基因组的邻接法分析都表明它属于基因型X,尽管基因型X在中国南部在2002年已被基因型Z所取代.  相似文献   
48.
盗寄生性蜜蜂——艳斑蜂的行为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宜春、湖南郴州普遍存在一类"杜鹃蜂"——艳斑蜂Nomada sp.,该蜂对油茶地蜂Andrenaca mellia Wu有盗寄生行为。作者于2006年在江西宜春为期3个月的野外观察,对观察到的该种艳斑蜂的寄主、艳斑蜂侵入寄主巢穴的行为、艳斑蜂的繁殖行为、艳斑蜂的生存行为、艳斑蜂的生存策略、艳斑蜂的种群生态等6个方面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49.
野生蜜蜂及其传粉作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粉是维持与提升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过程。膜翅目蜜蜂总科昆虫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传粉者, 但对野生蜜蜂的研究一直以来非常薄弱, 如野生蜜蜂类群的资源调查、种类的准确鉴别、营巢生物学与传粉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目前,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方面的工作越来越多地涉及野生蜜蜂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地方植物区系与农林作物的传粉生物学基础研究与应用项目也引起重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野生蜜蜂的研究现状, 期望从分类学、营巢生物学与传粉生物学等方面推动野生蜜蜂传粉在农林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0.
张彦周  于芳  朱朝东 《昆虫学报》2008,51(9):992-996
本文基于28S rDNA D2部分序列, 用MP和ML方法对几种寄生夜蛾科的多胚跳小蜂Copidosoma spp.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并对其形态和生物学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寄生金翅夜蛾亚科(Plusiinae)的C. floridanum 和寄生实夜蛾亚科(Heliothinae)的C. primulum关系较近,而以夜蛾亚科(Noctuinae)为寄主的C. truncatellum 和 C. agrotis关系更近。结果提示核基因28S D2区可能对研究多胚跳小蜂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