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藓袋法监测铜陵市大气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藓袋法监测铜陵市大气重金属(cu、Cd、Cr、Pb、Zn)污染状况.方法:选取铜陵市的铜陵一冶、铜陵二冶、长江快速通道、凤凰山铜矿区和居民区5个监测点,以采自黄山的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为材料,用尼龙筛网(网眼2.0 mm×2.0 mm)做成15.5 cm×5.5 cm的矩形袋子,每袋放3 g,2007年3月22日悬挂于各监测点,完全暴露在空气中,2个月后取回,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样品中Cu、Cd、Cr、Pb、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Cu、Cd、Cr、Pb、Zn在5个监测点的含量范围依次为24.43 mg/kg~326.29 mg/kg,0.48mg/ks~4.11 mg/kg,1.72mg/kg~5.74 mg/kg,21.06 mg/kg~85.88 mg/kg,96.61 mg/ks~219.72 mg/kg;单一重金属污染指数值范围依次是:2.76~36.92,0.55~4.73,1.46~4.87,0.52~2.13,1.40~4.16.结论:利用藓袋法能有效的监测大气重金属污染,铜陵市Cu污染最严重,重金属在各监测点的污染程度是铜陵一冶>铜陵二冶>长江快速通道>凤凰山铜矿区>居民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是铜陵市最主要的污染源,交通运输对大气重金属污染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42.
以永瓣藤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子、双因子实验研究了ISSR反应体系中主要成分(Mg2 、dNTP、引物、模板DNA、TaqDNA聚合酶)以及热循环参数(退火温度、循环数、变性时间、退火时间、延伸时间)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并找出各自的最适条件,建立了适合永瓣藤ISSR分析的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即在25 μL反应体系中,内含1×PCR buffer、1.5 mmol/L Mg2 、200 μmol/L dNTP、0.5 μmol/L引物、50 ng 模板、2 U TaqDNA聚合酶.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5 min,然后进行35个循环:94 ℃变性30 s,复性1 min,72 ℃延伸1 min,循环结束后72 ℃延伸7 min.这一优化系统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永瓣藤鉴定及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程序.  相似文献   
43.
皖南奇葩—安徽羽叶报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春花科植物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是安徽特有种。1910年3月15日,我国 植物学界老前辈钟观光先生在皖南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区)郭村乡首次采集到该种植物标本; 1924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谢尔(F.R.R.Schlechter)定名发表。山回路转,90年过去了,由于生存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安徽羽叶报春的分布范围越来越窄,种群数量日渐减少,现已被列为安徽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并作为珍稀濒危物种被将要出版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二卷收载。据调查,目前该种仅在黄山桃花峰,黄山区的谭家桥镇、郭村乡、贤村乡,石台县六都乡,宁国市板桥…  相似文献   
44.
通过直接提取药用植物样品的总DNA,采用长度多态片段PCR (length heterogeneity PCR, LH-PCR)技术研究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党参、麻黄和独一味3种药用植物内生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 同种植物根、茎、叶的LH-PCR图谱相似度很高,条带丰富度差别不大;但不同植物样品之间的差异较大.党参的植物样品条带丰富度最大,麻黄次之,独一味最低.3种药用植物中474 bp长度的细菌是绝对的优势菌群.植物内生细菌多样性与土壤速效磷呈负相关,而与土壤pH值呈正相关.海拔和土壤总氮是影响植物样品内生细菌多样性分布的两个重要环境因子.LH-PCR所得的种群信息能较直观地反映不同植物样品间细菌多样性的差异.因此LH-PCR适用于分析药用植物内生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45.
香根草定植前几种催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催根对香根草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采用浸根、浆根、水培、沙植和稻壳培植五种催根方法,分别给予除氯自来水和25 mg/L IAA两种条件,在定植前对香根草进行处理,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种催根方法都能有效提高成活率和草苗的日均生长高度;IAA的效果最佳;IAA能促进新根的产生、生长,以浆根 IAA最明显;从定植后草苗的长势看,IAA的效果更明显,以浆根 IAA最好.综上所述,定植前对草苗进行催根处理是必要的,以25 mg/LIAA浆根效果最好,而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46.
观察了北极巴罗(Barrow)地区2种灌木植物,全缘叶仙女木(Dryas integrifolia M.Vahl)和圆叶柳(Salix rotundifolia Trautv.)的形态、生境以及它们的花粉形态.这2种植物形态矮小或匍匐蔓生;全缘叶仙女木叶短小似披针状或扁平,全缘;圆叶柳叶圆形,叶脉显著,根、茎、叶均含丰富Vc.它们的花粉形态为球形、近球形或长球形,其萌发孔均为三孔沟或拟三孔沟,花粉均为辐射对称.全缘叶仙女木花粉外壁纹饰在光学显微镜下(LM)为细网状纹饰,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为条纹状纹饰;圆叶柳在LM和SEM下均为细网状纹饰.通过与中国产和日本产相似种的比较研究,显示它们应是温带亚洲高山起源及部分起源于北极本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CBT螺钉固定组25例,行PS螺钉内固定组25例。分别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参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功能指数评分评估临床效果。Bridwell分级标准评价两组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72±3.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节段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骨轨迹螺钉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为171.88±25.75 min、225.20±51.57 m L,椎弓根螺钉组为221.24±33.53 min、297.60±66.40 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功能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均取得骨性融合。结论: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CBT螺钉和PS螺钉内固定方式行TLIF均能到达良好的临床疗效及融合率,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行TLIF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48.
香菇多糖是香菇中特有的生物活性成分。硝普钠在调控食用菌生长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但其对香菇生长及多糖合成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以香菇新808为研究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硝普钠作为外源一氧化氮对新808菌丝的生物量、生长速率、香菇多糖含量、香菇多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表达调控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硝普钠浓度为100 μmol/L可显著提高香菇菌丝生物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61倍;生长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香菇菌丝的香菇多糖含量显著提高,为对照组的3.71倍;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73倍、2.23倍和1.55倍;与多糖合成有关的辅助模块酶基因LENED_010207、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基因LENED_012941和多糖裂解酶基因LENED_004566基因相对表达量有所上调,其中LENED_010207基因上调最明显,而多糖合成关键酶基因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UGP)、葡萄糖磷酸变位酶基因(PGM)与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基因(PGI)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在100 μmol/L浓度硝普钠处理下,香菇生物量、多糖含量、多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部分多糖合成关键酶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添加适宜浓度的硝普纳能有效地促进香菇多糖的合成,提高香菇多糖的含量。本文为进一步探索香菇多糖的代谢通路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选育高多糖含量的香菇新品种提供了新思路,对改进香菇栽培技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9.
壳斗科植物花粉化石是被子植物花粉化石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在地史上自第三纪以来一直是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中植物区系的一个主要成分。据初步统计,我国第四纪地层中共发现壳斗科花粉化石有6属:Castanea,Castanopsis,Lithocarpus,Cyclobalanopsis,Fagus及Quercus,后者还分出含常绿栎类Quercus(E)和落叶栎类Quercus(D)两种类型。文中对6属中花粉形态相似的Castanea,Castanopsis和Lithocarpus 3属,以及Cyclobalanopsis和Quercus(E)花粉,从花粉粒形状和大小、萌发孔数量和形状、极面×赤道面的平均大小、最长极轴与最长赤道轴比以及外壁表面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详细数值对比和照片对照,提出鉴定要点,希望能提高壳斗科花粉化石鉴定的准确性。同时,文中还讨论中国壳斗科各属植物生长的气候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Castanopsis和Lithocarpus花粉化石分布中心范围在北纬28°—20°,反映该两属生长气候要求大约是年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降水量不少于1 000mm;Cyclobalanopsis和Fagus花粉化石的产地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生长的地理气候条件要求是1月份气温不低于0℃,年均温在8—15℃以上,年降水量不少于800mm的温暖湿润的生态环境;Castanea和Quercus花粉化石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分布北界达北纬36°—50°,反映该两属生长的生态幅度较Castanopsis/Lithocarpus宽得多,基本的生长气候范围在年均温3.5—23℃,能够忍受1月份低于―10℃的寒冷,也能够经受7月份近30℃的高温考验,年均降水量约为500—1 700mm。希望该研究能为提高再造第四纪古植被和古环境,提供一些有说服力的气候地理条件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50.
毛冠菊属的花粉形态和结构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产菊科特有属的花粉形态和结构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和研究。该属的花粉可以分为圆球形、扁球形和长球形三种类型。种之间的花粉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小、形状和外壁纺饰的细微变化等方面。与紫菀族、竿里光旋和旋覆共族三个族的代表种的花粉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其它生物演化证据,可得取以下结论:(1)支持and-Mazzetti的分类意见,毽炙属应归于紫族中;(2)毛冠菊属的花粉可划分为圆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