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无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红花油水解反应的时间效应。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不同反应时间时各因素的最佳水平。结果:反应1h时的最适条件为35℃、n(水)/n(油)比35p、H 7.0、缓冲液浓度0.05mol/L、添加0.2?Cl2;反应24h时,最适条件为26℃、n(水)/n(油)比60p、H 7.6,缓冲液浓度及CaCl2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水解最佳条件随反应时间变化,应根据反应时间长短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42.
讨论了以黑曲霉脂肪酶为催化剂,以抗坏血酸和棕榈酸甲酯为底物的酯交换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考察了在摇床速度为200r/min,叔丁醇为溶剂下,底物的摩尔比、温度、脂肪酶浓度、时间、含水量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棕榈酸甲酯与Vc的摩尔比为1.3:1.0、反应温度为36℃、反应时间为24h、脂肪酶浓度为15%、含水量为1%时,Vc的转化率为23%。合成的棕榈酸Vc酯,无需和底物分离,可以直接作为油脂食品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究Ⅱ度烫伤时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皮肤愈合及其对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迁移、分化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VEGF组、空白对照组、阿西替尼(Axitinib,VEGF抑制剂)组。采用水浴烫伤法制备Ⅱ度烫伤模型,分别以0.2μg/ml VEGF、PBS溶液和10μg/ml阿西替尼处理各组创面,各组均治疗7d,从烫伤至创面愈合分别在第2d、8d、14d及21d测量创面愈合情况,并取创面组织作组织学检测,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CSs的分布及数量。结果①创面愈合率:烫伤后21d VEGF组>对照组>阿西替尼组;②愈合速度:烫伤后1-7d空白对照组>阿西替尼组>VEGF组,其后VEGF组愈合速度逐渐加快,第14d开始愈合速度表现为VEGF组>空白对照组>阿西替尼组;③组织学变化:烫伤后8-21d,VEGF组表皮细胞增殖明显,表皮修复和毛囊再生迅速,均早于空白对照组及阿西替尼组。④ECSs阳性细胞率变化:烫伤后第8-14dVEGF组ECSs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阿西替尼。结论Ⅱ度烫伤时,外源性VEGF在愈合中晚期加快愈合速度使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并且促进毛囊汗腺的再生使修复后的创面在外观、功能与正常皮肤相近,有助于提高全层皮肤创面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44.
本文根据雄性粉蝶香鳞的形态特征,对粉蝶类群的种和亚种进行了修订,并用图标明其分布地区,也提出待研究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植物有性繁殖与资源分配的关系研究对于揭示植物生活史特征及繁育系统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新疆郁金香(Tulipa sinkiangensis)是新疆天山北坡荒漠带特有的一种多年生早春短命植物。在自然生境中,该物种仅以有性繁殖产生后代,每株能产生1-8朵花,且不同植株上的花数及果实数以及花序不同位置上的花与果实大小明显不同。本文通过对新疆郁金香有性繁殖与营养生长及植株大小的关系以及花序中不同位置花及果实间的资源分配研究,旨在揭示营养生长、个体大小及开花次序对其繁殖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和果实成熟阶段,新疆郁金香植株分配给营养器官(鳞茎和地上营养器官)与繁殖器官的资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其植株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间存在权衡关系。多花是新疆郁金香的一个稳定性状,其植株上花数目、花生物量、果实生物量和种子数量与植株生物量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新疆郁金香植株的繁殖分配存在大小依赖性。在具2-5朵花的新疆郁金香植株中,花序内各花的生物量、花粉数和胚珠数、结实率、果实生物量、结籽数、结籽率及种子百粒重按其开花顺序依次递减,说明花序内各花和果实的资源分配符合资源竞争假说。植株通过减少晚发育的花或果实获得的资源来保障早发育的花或果实获得较多的资源,从而达到繁殖成功。  相似文献   
46.
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所采集的褐梅衣属地衣(Melanelia Essl.)160多号标本进行了整理及分类,鉴定出该属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托敏氏褐梅和无毛褐梅,并对此2种进行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47.
摘要目的:观察针对性健康教育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120 例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状况、遵医态度、实际 需求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护理3 个月后观察患者餐后2h 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并采用抑 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评定表(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后2hPG、FPG、 HbA1c 分别为(9.3± 1.4)mmol/L、(6.9± 2.1) mmol/L、(5.1± 1.3)%,低于对照组的(11.3± 1.8)mmol/L、(8.4± 2.6) mmol/L、(6.9± 1.5)%(P<0.05);观察组完全从医率为65.00 %,高于对照组的40.00 %(P<0.01);观察组护理后总体健康评分为(92.84± 7.19) 分, 高于对照组的(84.62± 6.91)分(P<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从医性,提高血糖控制效率,改 善患者的身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8.
为了有效的对害虫、病菌以及杂草等物种的生长进行控制,并使农作物产量得到提高,则致使农药被广泛的应用在农作物中。而农药残留不断的累积以及出现的非靶向副作用直接影响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并导致出现了很多严重疾病从而使农药残留检测逐渐的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而农药残留分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也在不断的提升。本文主要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创新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对农药残留检测手段不断创新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此对该领域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9.
 根据多年的研究资料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分布在天山西部山脉的地衣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该地区的地衣种类形成了6种群落:1) 土星猫耳衣(Leptogium saturninum)+矮石蕊(Cladonia humilis)+兰灰蜈蚣衣(Physcia caesia)群落;2)黑穗石蕊(Cladonia amaurocr  相似文献   
50.
目的:比较颈前路"杂交式"减压融合与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36例行"杂交式"颈前路治疗及33例行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一般资料、出血量、手术时间、颈椎生理曲度、JOA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颈前路组:56.23±7.64岁,颈后路组:55.76±8.18岁)、性别(颈前路组:22男/14女,颈后路组:20男/13女)、颈椎生理曲度D值(颈前路组:7.41±3.14,颈后路组:8.19±2.74)、JOA评分(颈前路组:9.08±1.09分,颈后路组:8.82±1.26分)、病程(颈前路组:17.24±7.36月,颈后路组:15.75±5.78月)和受累节段(颈前路组:3.11±0.26个,颈后路组:3.24±0.39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颈后路相比,颈前路的术中出血量(颈前路组:221.79±178.02 mL,颈后路组:483.07±434.25 mL)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颈前路组:196.54±51.88 min,颈后路组:175.12±54.93 min)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颈前路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和JOA评分逐渐增大,而颈后路组患者椎生理曲度减少,JOA评分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前路组出现植骨未融合、声音嘶哑和脑脊漏液,颈后路组发生轴性疼痛和C5神经根麻痹,但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前路组:13.89%,颈后路组:12.12%)(P0.05)。结论:颈前路"杂交式"减压融合与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上各有优点,临床根据患者的情况而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