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4 毫秒
41.
非稻田生境褐飞虱卵寄生蜂群落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稻田周围田埂和路边上能寄生褐飞虱的卵寄生蜂群落的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冬季休耕期,卵寄生蜂群落变化趋势为先降后升;夏季休耕期,因为水稻收割,部分寄生蜂迁移到田埂和路边,卵寄生蜂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早稻生长期,田埂和路边的飞虱卵寄生蜂的数量变化同稻田褐飞虱卵寄生蜂和褐飞虱呈正相关的关系;晚稻移栽后,田埂和路边上飞虱卵寄生蜂数量下降,以后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晚稻后期,数量急剧上升随后很快下降,害虫防治史影响着稻田周围生境中8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综防区试验田周围生境中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寄生蜂数量、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优于非综防区。  相似文献   
42.
褐飞虱 ( Nilaparvatlugens)是一类水稻主要害虫。由于稻飞虱对抗虫水稻品种的适应 ,以及化学农药的毒副作用 ,其间歇性大发生的局面仍没有改变 ,因此 ,以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褐飞虱的天敌种类很多 [1~ 4 ] ,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不是由某一种或几种完成的 ,而是褐飞虱天敌群落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而有必要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褐飞虱天敌 ,了解天敌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从而使天敌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更好地发挥。本文对综防区和非综防区稻田生境中稻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相似文献   
43.
昆虫种群的一类时空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虫种群的时空动态包括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变化.根据密度制约性原理, F推导出描述昆虫种群时空动态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模型.该模型由扩散、迁移、出生及死亡等成分组成.建立了模型的差分解法,也给出模型参数的拟合方法.模型的初始分布确定为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以及负二项分布.给出产生3种空间分布的计算方法.给定初始分布类型及参数,由各算法组装的计算机模型可得到初始分布,田间各点各时刻的昆虫数量 ,以及该时刻的空间分布类型和聚集性.  相似文献   
44.
植物抗虫性概念的当代内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朱麟  古德祥 《昆虫知识》1999,36(6):355-360
生物之间的抑制效应首先于植物中发现。1937年,Molisch用种间相克(Allelopathy)这一术语来描述生物间的抑制和刺激现象并首次被Rice[1]使用。生物之间的抑制和刺激作用,究其原因乃是由于相互间化学作用的结果。植物抗性(包括抗虫性和抗病性)是生物间抑制作用的直接体现。最早关于抗虫性的记载见于我国后魏时期(公元5~6世纪)的《齐民要术》,其中记载有14种作物具有“早熟、耐旱、抗虫”的特性,之后在《吕氏春秋》中有“不蝗之麻,不虫之菽”的详细描述[2]。国外,早在1788年美国的Iss…  相似文献   
45.
本文观察了Aphytis sp.在25种密度组合下的寄生与摄食,表明Aphytis sp.的功能反应适合Ⅱ型曲线,摄食作用随寄生蜂密度的增加而加强,随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减弱。并建立了新的二元寄生模型,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6.
张学武  古德祥 《昆虫知识》1995,32(3):156-159
采用m*-m方法分析了黑蚜小蜂的产卵频数分布,在25种密度组合下,产卵平均拥挤度m*的值从0.09(1:80)增加到2.96(9:5),并建立了m*与蜂蚧比、m*与平均密度m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松突圆蚧黑蚜小蜂产复寄生卵的程度与寄生蜂密度呈正相关,与寄主密度呈负相关,产卵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47.
三化螟为害水稻的过程可以看作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水稻的产量损失率不仅与蚁螟的为害时间、为害程度有关,而且还与管理措施和气候条件有关。在两个亚系统的二元非线性模式确定以后,给出了产量损失预测模型的一般形式。模型在IBM PC/XT微计算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48.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是第三纪遗留植物。1977年10月,在湖南省邵阳地区西南部的界福山发现了与长苞铁杉混生的银杉群落,这是我国(世界)继四川南川、广西花坪之后第三次发现银杉(傅立国等;植物杂志,4,42—43,1981)。1981年,湖南省科委委托湖南省林学会组织省林业厅,省师范学院,邵阳地区林业局及林业科学研究所,林业调查队、新宁县林业局、气象站,城步县林业局等单位于10月至11月对银杉进行了综合性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49.
三化螟数量与入侵时间对水稻受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庆  古德祥 《昆虫知识》1991,28(5):264-266
基于三化螟为害水稻的特性,建立非线性的为害函数,然后引入一个反映水稻对螟害敏感性程度的加权因子,研究三化螟数量和入侵时间对水稻受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从1972年开始,我们对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苞虫的寄生性天敌进行了调查。三年来在大田共发现寄生性天敌昆虫共12种(寄生蜂10种,寄生蝇2种)。已知学名的五种:①寄生于三化螟幼虫的爪哇沟姬蜂Isotimajavensis;②寄生于三化螟幼虫的三化螟茧蜂Tropo-bracon schoenobii;③寄生于三化螟卵的等腹黑卵蜂Telenomus dignus;④寄生于稻纵卷叶螟幼虫的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⑤寄生于稻纵卷叶螟幼虫和蛹的广大腿蜂 Brachymeria obscur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