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植物种子脂氧合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植物种子脂氧合酶蛋白和编码其基因的特性、各种突变体及其遗传规律、基因表达和调控以及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2.
43.
采用RNA干扰技术分析拟南芥Ca2+泵基因ECA1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含拟南芥Ca^2+泵基因ECA1特异片段反向重复结构的RNA干扰(RNAi)载体,以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用卡那霉素筛选和PCR检测,获得了11个T3代纯合体转基因株系;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ECA1在转基因株系中转录的结果表明,其转录产物比野生型(WT)明显低,且转基因株系之间差异明显,表达水平有一个梯度关系;在1/2MS培养基上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的差异不明显,相对于野生型而言,在相对低Ca^2+(0.2mmol·L^-1)或相对高Mn^2+(0.5mmol·L^-1)的培养基上的转基因株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ECA1转录量越低,生长受到的抑制越大。据此认为:ECA1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抵御逆境胁迫有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改进骨折接骨扳内固定技术.观察新型迭形接骨板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165例(上肢骨折26例,下肢骨折139例),均采用新型迭形接骨板施行骨折内固定手术。结果:手术后平均随访1年4个月(5年7个月~51天),除5例(占3%)出现并发症外,其余骨折均愈合良好,很少发现接骨板和螺钉断裂、折弯和松动情况。结论:与传统接骨板比较,新型迭形接骨板结构设计新颖,力学原理独特,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较好地改进了四肢长管骨(尤其是下肢)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技术,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5.
簇毛麦基因组特异性PCR标记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簇毛麦、中国春-簇毛麦二体附加系和代换系为材料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一个簇毛麦基因组特异性RAPD片段OPFO2757,该片段分布于簇毛麦所有染色体上。在对OPFO2757进行克隆、测序的基础上,设计一对PCR引物,建立了簇毛麦基因组特异性PCR标记。用这对PCR引物对不同普通小麦品种、不同硬粒小麦品种、不同居群的簇毛麦、中国春-簇毛麦二体附加系、中国春-簇毛麦二体代换系、普通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等材料进行扩增,凡具有簇毛麦染色体的材料都能扩增出一条长为677bp的DNA片段,而不具簇毛麦染色体的材料包括大麦、黑麦、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等不能扩增出该片段。所以,该特异性PCR标记可用于快速跟踪检测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染色体。  相似文献   
46.
潜育性水稻田广泛分布于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塞拉里昂、利比亚、尼日利亚、哥伦比亚和菲律宾等国,其中我国南方稻区就有近700万公顷低产潜育性水稻田。该类水稻田还原性强,矿质营养失调,尤以Fe^2 过量积累,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逆境胁迫作用。培育抗亚铁毒的水稻品种是简便、经济有效地提高稻谷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利用由粳稻品种Asominori与籼稻品种IR24杂交衍生的Asominori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为材料,检测与抗亚铁毒胁迫有关性状QTL。共检测到与抗亚铁毒胁迫有关性状QTL14个,各QTL的LOD值为2.72~6.63。其中检测到与抗亚铁毒胁迫直接有关的性状叶片棕色斑点指数QTL3个,分别位于第3、9、11染色体C515~XNpb279、R2638~C1263和G1465~C950之间,对应的贡献率分别为16.45%、11.16%和28.02%;与其他已发表的定位结果比较发现,位于第三染色体C515~XNpb279间控制叶片棕色斑点指数的QTL与水稻功能图谱上控制叶绿素含量的QTL的位置一致;表明在亚铁毒胁迫条件下,水稻在其叶片表面出现棕色斑点,叶片衰老,产生一些叶绿素降解物或衍生物,以提高叶片细胞对亚铁等重金属毒害的耐受力。另外,在第11染色体G1465~C950之间检测到了控制叶片棕色斑点指数、茎干重和根干重QTL1个,为主效QTL。在第6染色体XNpb386~XNpb342之间检测到控制茎干重、株高、根长和根干重QTL1个,是否与水稻抗亚铁毒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定位与抗亚铁毒有关的QTL,借助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效地聚合这些QTL,培育出抗亚铁毒性强的水稻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47.
水稻叶片叶绿素和过氧化氢含量的QTL检测及上位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研究水稻叶片叶绿素和过氧化氢含量的遗传规律,对探讨光合代谢产物遗传规律和开展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由日本晴/Kasalath∥日本晴的杂交组合衍生的98个回交重组自交家系(BC1F9)所组成的BIL(backcross inbred lines)群体,在第1、2、3和10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出5个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的QTL和2个影响剑叶过氧化氢含量的QTL,其中位于第1染色体的RFLP标记C86和C813之间的q-Chll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达22%,其增效基因来自粳稻品种日本晴;同时在该区间检测到1个与剑叶过氧化氢含量相关的QTL:q-H2O2I,对过氧化氢含量的减效基因来自日本晴品种。上位性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氢含量的非等位QTL之间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分布于第2、6、11和12染色体上,未检测到与q-Chll或q-H2O2I互作的位点。暗示日本晴品种的RFLP标记C86和C813之间存在1个能够提高叶绿素含量,同时又能降低过氧化氢含量的主效QTL,其加性效应显著而不存在上位性效应。  相似文献   
48.
水稻外观品质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粳)/Kasalath(秒)∥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群体(BC1F9)及其分子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的方法,在2个不同年份对粒长、粒宽、粒形、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和透明度等7个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ative trait loci,QTL)进行了定位分析。共定位到33个四QTLs,单个性状QTL数目在4-7个之间,以垩白率最多,为7个;粒长和垩白大小次之,为5个;其他性状均为4个,表明该组合外观品质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单个QTL对性状变异解释率粒长为6.2%-15.2%,粒宽为8.3%-32.5%,长宽比为6.8%-19.8%,垩白率为6.4%-28.5%,垩白大小为6.1%-16.9%,垩白度为9.3%-17.2%,透明度为5.6%-25.2%.QTL在染色体上成集中分布的特点,第3染色体C1488-C563、第5染色体R830-R3166和R1436-R2289、第6染色体R2147-R2171均有3个以上的QTLs分布。比较2年的检测结果表明,外观品质性状的QTL定位都受环境影响,但不同性状受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粒长和粒形的QTL定位受环境影响很小,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的QTL定位受环境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9.
转基因大麦中gfp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及其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大麦小孢子进行基因枪轰击获得4株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植株(A、C、D、E),以gfp基因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研究转化植株中转基因插入位置和基因表达。4个株系在染色体7L(5HL)的不同位置都有一个插入点,而E株系在染色体5S(7HS)还有第2个插入点。所有的转基因T0代植株都是半合子并在T1、T2代发生分离。D株系GFP未表达,但FISH和PCR分析表明gfp基因已成功插入其染色体。各株系在根尖和花粉中的GFP表达水平不同:C株系在花粉表达强而在根尖表达中等;A株系在花粉中等表达而在根尖表达较淡;E株系则在根尖高表达,花粉中等表达。A和C株系在根尖和花粉的GFP分离都表现单位点特性,而E株系的根尖分离表现重叠作用(15:1)特征,但在花粉中表达GFP的频率低。PCR结果和3个分离株系的根尖表达结果一致。D和E株系的GFP表达不正常可能和加基因插入位置或基因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50.
Monocots and dicots have diverged for 120 million years. The floral morpha of cereals isunique and much different from that of dicot plants. Nevertheles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most genes controlling flower development share a conserved sequence called MADS-box[1]. Therefore,it is likely that monocots and dicots could have similar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flower developmentbut the mechanisms of genetic regulation for flowering induction and floral differentiation might be different[2,3]. D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