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2010年至2012年对海南鹦哥岭两栖类动物进行了调查,野外采集到广西棱皮树蛙Theloderma kwangsiensis的蛙卵,对蛙卵进行了人工孵化,对蝌蚪与幼蛙进行了人工饲养。结果显示:该蛙繁殖时间为3月中旬,蛙卵孵化时间为14 d,6个月左右完成变态,蝌蚪唇齿式为Ⅰ∶2+2/1+1∶Ⅱ。该蛙种群数量极其稀少,建议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42.
浙江丽水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研究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笑漫  刘鹏 《广西植物》2004,24(3):214-219
浙江丽水地区有珍稀濒危植物 42种 ,隶属于 3 7属 2 5科。其中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 1 8种 ,三级珍稀濒危植物 2 4种 ,大致可分划为 1 0个分布类型 5个变型 ,以木本植物占优势 ,中国特有属、单型属较多。本文根据丽水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3.
记述了锯腿树蛙多盘吸虫Polystoma carvirostris sp.nov.。新种宿主为锯腿树蛙Rhacophorus carvirostris Guenther,1868,采自云南屏边县。新种中央大钩基部截形,国外近似种大钩基部分叉状。新种虫体全长平均5·07mm,体型小于屏边多盘吸虫Polystoma pingbianensis和斑腿树蛙多盘吸虫P.leucomystax。新种肠管内侧盲肠分支多数过腹中线,且于中后部交叉联合成网状;屏边多盘吸虫P.pingbianensis肠管内侧盲肠分支多数过中线,仅1个肠联合;斑腿树蛙多盘吸虫P.leucomystax肠管内侧盲肠分支均过中线,肠联合与分支肠管交错排列。  相似文献   
44.
浙江丽水中国石龙子卵孵化温度效应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个恒定温度(24、30、32℃)和1个自然波动温度(22.0-36.2℃)下孵化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卵。结果表明温度对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的疾跑速无影响,对孵化期有显著影响;24℃和波动温度下孵出幼体的湿重和躯干干重较大,剩余卵黄干重较小(即卵黄利用率较高);32℃高温对幼体形态发育有负面影响,但卵在自然波动温度下(包括短暂的高温组)的成功孵化应视为该种进行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
斑腿泛树蛙繁殖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玲 《生物学通报》2003,38(12):49-50
1观察的目的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megacephalus)隶属树蛙科、泛树蛙属。分布于我国秦岭以南各省区,常栖于树林、稻田及池塘附近,主食农、林业害虫。它的繁殖习性比较特殊,不像一般蛙类产卵于水中;而与大泛树蛙等树栖蛙类一样,在水外产卵,受精卵在水外发育,蝌蚪孵出后,掉落水中继续生长发育,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营树栖生活。对它这种特殊的繁殖习性,前人的研究、报道不多,广大群众知之更少。为了向群众宣传、普及该蛙的科学知识,有效地保护这种动物资源并为中学生物学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参考资料,笔者从2001年7月至2002年9月…  相似文献   
46.
刘绍龙  王力军  吕顺清  赵蕙  车静  吴贯夫 《四川动物》2004,23(3):202-206,F002
2004年1月在海南省进行了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共获得20种和1新种。在吊罗山采到小树蛙成体,与眼斑小树蛙P.ocellatus Liuand Hu的体形、体色、鼓膜等特征相近,但有以下主要区别:胫跗关节前伸超过吻端,额部有2~3个银白色小斑点,背中部有一极明显的浅棕色椭圆形斑,腹面黄白色,前臂背侧具有2~3条横纹,故将该蛙定为新种。  相似文献   
47.
中国的树蛙科动物并记树蛙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先对树蛙科动物的特征加以简要介绍。其次对近年在海南岛野外工作期间采集的树蛙科动物一种18雄3雌加以研究,在对其外部形态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判断它们隶属树蛙属,又将其中雌雄各一号的肩带及前肢制成双色骨骼标本,发现其肩胸骨基部深分叉,指骨末节游离端分叉甚深且呈“Y”形,证明它们确系树蛙属动物无疑。经详细研究和比较,确定它们是树蛙属中的一个新种,现对此新种进行描述和报道。  相似文献   
48.
本文首先对树蛙科动物的特征加以简要介绍。其次对近年在海南岛野外工作期间采集的树蛙科动物一种18雄3雌加以研究,在对其外部形态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判断它们隶属树蛙属,又将其中雌雄各一号的肩带及前肢制成双色骨骼标本,发现其肩胸骨基部深分叉,指骨末节游离端分叉甚深且呈“Y”形,证明它们确系树蛙属动物无疑。经详细研究和比较,确定它们是树蛙属中的一个新种,现对此新种进行描述和报道。  相似文献   
49.
杀虫剂敌敌畏和除草剂丁草胺对斑腿树蛙蝌蚪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耿宝荣  姚丹  薛清清 《动物学报》2005,51(3):447-454
敌敌畏和丁草胺是我国农田中使用最普遍的杀虫剂和除草剂,这些农田化学物质对当地的水生动物及种群造成很大威胁.本文以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农田区域的斑腿树蛙蝌蚪为研究对象,用碱性单细胞电泳方法(或慧星试验)对暴露在不同浓度的敌敌畏(2.08,4.16,6.24,8.32,10.40 mg/L)和丁草胺(0.1025,0.205,0.410,0.820,1.230 mg/L)溶液中的蝌蚪进行了遗传毒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随着农药浓度的增加,蝌蚪的DNA损伤(DNA尾长与尾宽比)随之增加;敌敌畏浓度为2.08 mg/L和丁草胺浓度为0.41 mg/L时,对蝌蚪造成显著的损伤,而且农药的剂量与蝌蚪的DNA损伤(DNA尾长与尾宽比)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敌敌畏,y=1.136±0.0083x,r=0.957,P<0.01;丁草胺,y=0.968±0.0093x,r=0.964,P<0.01.本研究表明这两种农药对我国的两栖动物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同时也表明,在检测环境污染物对蝌蚪的基因毒性方面,碱性单细胞电泳分析是一种合适的方法[动物学报 51(3)447-454,2005].  相似文献   
50.
2011年2月和3月在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境内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绿背树蛙Rhacophorus dorsoviridis Bourret,1937,为中国两栖纲新纪录.主要特征为:外侧3指蹼较发达,介于1/3蹼到1/2蹼之间;后肢较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仅达肩部;体背面绿色为主,体侧近胯部和股前后有近椭圆形黑斑;雄性具单咽下内声囊.绿背树蛙与黑点树蛙虽形态相似,但黑点树蛙外侧3指仅具1/4蹼,雄性具单咽下外声囊,喉部皮肤薄而松弛,故其应为关系较近的两个独立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