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半静态染毒法研究了二硫氰基甲烷(MBT)对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蝌蚪的急性毒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0.6μg·L~(-1)、1.2μg·L~(-1)、1.8μg·L~(-1)、2.4μg·L~(-1)和3.0μg·L~(-1))的MBT对蝌蚪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BT对斑腿泛树蛙蝌蚪的48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8.024μg·L~(-1)和6.095μg·L~(-1)。蝌蚪的T-AOC和GSH-Px活力在短时间和低浓度下被诱导后,随着MBT浓度的增加逐渐被抑制而降低;在3.0μg·L~(-1)(96 h)和2.4μg·L~(-1)(48 h和96 h)的MBT溶液中,蝌蚪的T-AOC及GSH-Px活力显著被抑制。MDA含量在1.2μg·L~(-1)的MBT溶液明显降低后,出现增高的趋势并保持高值状态。研究表明蝌蚪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间接反映了环境中氧化胁迫的存在,MBT对斑腿泛树蛙蝌蚪会造成一定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52.
测定了4个种(红蹼树蛙、黑蹼树蛙、白斑小树蛙和红吸盘小树蛙)共11个种群的16S rRNA基因片段。双斑树蛙、马来棱皮树蛙、越南棱皮树蛙以及日本溪树蛙的同源序列通过GenBank检索获得。去除所有插入、缺失及模糊位点后,比对序列长度为500bp,其中变异位点115个,简约信息位点92个。以日本溪树蛙为外群,运用Bayesian法、MP法和ML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红蹼树蛙和白斑小树蛙在种级水平上均不是单系。红蹼树蛙海南种群与双斑树蛙亲缘关系更近,并且来自云南不同地理种群的红蹼树蛙可以分为两大支系;越南棱皮树蛙与红吸盘小树蛙聚为一支,马来棱皮树蛙嵌套在白斑小树蛙不同地理种群中。进而认为白斑小树蛙是马来棱皮树蛙的同物异名,建议将红吸盘小树蛙并入棱皮树蛙属。  相似文献   
53.
浙江丽水太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圣潮 《生态学杂志》2006,25(5):482-486
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丽水太山山地的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种类较为单一,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在群落不同层次中差别较大,灌木层的物种数量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乔木层次之,草本层最小,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此递减。根据分布生境,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可将该山地常绿阔叶林分为3个类型(群系),即木荷甜槠林、青冈石栎林和褐叶青冈林。  相似文献   
54.
宝兴泛树蛙不同地理居群的染色体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树深  费梁 《动物学报》1996,42(4):414-420
本文分析了比较了宝兴泛树蛙四个地理居群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它们有相同的2n=26,NF=52,和相同的核型模式:5+8。但是,它们彼此之间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以及银染的位置,C-带类型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5.
洪飞  虞磊  韩杰  方杰 《动物学杂志》2024,59(2):225-232
安徽树蛙(Zhangixalus zhoukaiyae)与丽水树蛙(Z. lishuiensis)自发表以来一直存在分类争议。为进一步探讨这两个物种的分类问题,本研究在浙江省和安徽省交界处(浙江淳安-安徽黄山)开展了长期的野外监测,采集到张树蛙属标本5号,并将该5号标本与安徽树蛙及丽水树蛙模式产地标本进行形态学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上述5号标本形态差异小,与安徽树蛙及丽水树蛙模式标本进行比较后,未发现显著形态学差异。基于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样本与安徽树蛙和丽水树蛙模式标本序列聚成一单系支;本研究样本与安徽树蛙模式标本遗传距离1.3%,与丽水树蛙模式标本遗传距离0.8%。基于本研究的分析结果,进一步厘清了丽水树蛙和安徽树蛙的分类争议,丽水树蛙可能是安徽树蛙的同物异名,它们应为不同的地理种群,彼此之间尚未达到种间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56.
瓯江干流丽水段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春(3月)、夏(6月)、秋(9月)、冬(12月)瓯江干流丽水段(28°16′47.03″N—28°24′42.66″N、119°42′31.41″E—119°57′13.03″E)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瓯江干流丽水段鱼类的资源状况、重要种类的生态优势度、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等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瓯江干流丽水段现有鱼类47种、隶属于5目、12科、34属,较1972年的66种减少了28.8%;四季全部调查水域中出现的优势鱼种有圆吻鲴、大眼华鳊、黄颡、唇鱼骨、圆尾鮠、江黄颡、薄颌光唇鱼和鲤8种,其中圆吻鲴和大眼华鳊为常年优势种,其他6种为某一季节的优势种;不同季节优势度变化范围为0.578~0.747,以冬季最高;Margalef指数(D)介于2~4,Shannon指数(H)介于1~2,Pielou均匀度指数(J)介于0.3~0.6,依此判定瓯江干流丽水段渔业资源群落的多样性属于正常水平。群落季节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揭示该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而群落相似性指数(Jaccard指数和Sorenson指数)揭示3个生境的鱼类种群相似度均属于中等不相似。  相似文献   
57.
研究两栖类物种雌雄间的形态差异,不仅有助于理解物种两性异形的模式与机制,而且对其繁殖策略、繁殖投入和进化选择压力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以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学院校园永久池塘内的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为实验对象,共61只(♀12,♂49),测量其头体长、头长、吻宽、前肢长、后肢长等12项形态特征及体重来研究该物种的两性异形,并收集窝卵数和孵化数据分析雌性繁殖能力。结果表明:斑腿泛树蛙具有显著的两性异形,且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眼径、胫长和鼻间距在两性间无显著差异,头体长、头长、吻宽、吻长、眼间距、前肢长、后肢长、前臂及手长、足长和体重均具有显著差异;斑腿泛树蛙雌性个体产卵和孵化率受季节影响显著,其中4和5月窝卵数最多,6月卵孵化率最高;雌性怀卵数量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依据上述结果,本研究推测生育力选择是造成斑腿泛树蛙两性异形的主要因素,雌性个体通过增大个体体型来增加怀卵量,从而提高繁殖输出;斑腿泛树蛙繁殖期受季节影响,为更好地适应雨季的提前或推迟,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延长式繁殖的模式。  相似文献   
58.
1996 年5 月在云南普洱采到11 号树蛙科标本, 经研究鉴定订为新种普洱泛树蛙, 在形态上它与杜氏泛树蛙相近, 但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9.
于2010年7月~2012年1月,采用在不同海拔梯度设置样带和样方的方法,对海南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鹦哥岭树蛙(Rhacophorus yinggelingensis)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鹦哥岭树蛙分布范围非常狭窄,栖息的生境类型较为单一,仅分布于海拔1 200 m以上的临时性水潭内,种群数量为(2 972±831)只。由于该物种的数量极其稀少,建议提高鹦哥岭树蛙保护等级以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60.
浙江丽水白云山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计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王刚提出的生态位重叠值公式,计测了丽水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39个样方54种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值。以此为指标,分别应用主坐标排序(Principalaxesanalysis,PAA)、最小生成树法(Minimalspanningtree,MST),作出了反映54种木本植物种间生态关系的二维投影图和最小生成树,发现马尾松、木荷、木、甜槠、马银花、苦槠、短柄、锥栗和乌药之间,山苍子、栗、蓝果树、大青、山樱桃和南方红豆杉之间有较高的生态相似性。按修正后的Levins公式,计算了54种木本植物的生态位宽度。根据生态位宽度,将54种木本植物分成5类,其中马尾松、木、木荷、锥栗、甜槠、格药柃具有较宽的生态位。统计表明,白云山地区木本植物生态位宽度(B)与种数(N)符合公式:N=18.333e-4.4109B,R2=0.9467,α<0.01,随着生态位宽度的增加,植物种数呈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