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急重症之一,多发生于1~5岁,尤其3岁以下多见.轻者可致气管、支气管和肺部损伤,重者可因窒息死亡.我院2002年11月~2007年11月收治小儿气管异物32例,经积极抢救,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将小儿气管异物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92.
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基因定位。方法 随机选取实验室保存的5株耐药菌和1株敏感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利舍平抑制试验检测菌株是否存在药物外排系统。PCR法检测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aac(6′)-Ⅰb和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catA和catB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基因以及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等7种耐药基因。结果 5株多重耐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及氯霉素等8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全部敏感;对头孢噻吩中度敏感。1株无质粒pRST98的菌株对上述药物全部敏感。利舍平抑制试验均为阴性。4株耐药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为阳性。全部耐药菌株aac3-Ⅱ、qacEΔ1-sul1、catA基因均为阳性,而aac(6′)-Ⅰb、catB和cmlA基因均为阴性。 结论 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质粒pRST98上同时存在多种耐药基因, 是导致菌株同时对多种结构各异的抗生素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393.
哺乳动物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位于线粒体.当细胞中mtDNA发生突变时,就会出现野生型与突变型mtDNA的共存.这种情况被称为mtDNA异质性.从mtDNA异质性的形成到在表型上引起相应的病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mtDNA异质性是如何形成和其在特异组织的增殖复制,mtDNA异质性的变化对个体的影响,如何提高mtDNA突变负荷检测的精度和灵敏度都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对mtDNA异质性的检测、遗传、组织特异性以及其相关的疾病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94.
老鸦洞遗址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并发掘,出土大量石制品及动物碎骨。由于种种原因,这批出土材料始终未被系统研究,老鸦洞遗址仅在有限的文献内被简单描述。为进一步研究该遗址,明确遗址文化及年代性质,我们对1985年试掘出土以及1983、1984年采集的部分的石制品进行了类型学及技术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遗址及所属人群进行了讨论。老鸦洞存在的石器技术属于我国境内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小石片石器传统类型,以本地丰富的燧石和石灰岩为主要原料制作生产生活工具,石片形制规整,小型工具如刮削器、端刮器、尖状器等制作精美,在长达三万年的时间跨度中,石器技术无重大改变。这种对本地石料的采集方式,以及以洞穴为主要居住地点,长期在有限空间内活动的特征,表达了云贵高原古人类特有的低流动性生存模式,为探讨云贵高原更新世末期古人类的生存行为及扩散辐射提供了良好证据。  相似文献   
395.
基于3S技术,对1985、1990、2000和2005年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s)对景观格局的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ESVs与景观面积、破碎度、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关键类型面积、连通性以及丰富度紧密相关;景观面积与ESVs呈线性正相关,最大斑块指数、蔓延度指数、聚集度指数、有效网络面积和类相邻百分比与ESVs呈曲线正相关,随着关键景观类型比例的增加和连通性的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增加;分离度指数、分割度指数、斑块丰富度与ESVs呈曲线负相关,随着斑块的破碎与分离的加大以及关键类型比例的降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减少.今后应加强对研究区林地、灌木和草地等关键景观类型的保护,加大其面积比例,保证其较大的蔓延度与有效网络面积和连通性,并减少干扰以免破碎度增加,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更好地支撑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96.
测定了江西上饶地区常见的5种野菜(蔊菜、马齿苋、车前、山莴苣和水芹)的硝酸盐和Vc含量,结果表明:5种野菜的硝酸盐含量相差较大,分别为26.76、77.66、22.92、70.99和1.54 mg/kg,均未超过FAO/WHO规定的日允许量(ADI)的计算值;5种野菜的Vc含量相差不大。水芹的硝酸盐含量最低,故其利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397.
T4病毒科一个新成员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松毛虫中分离一种球状二十面体病毒粒子.病毒直径为44nm.通过低温冷冻电镜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该病毒衣壳的三维结构.结果表明,病毒颗粒具双层结构,衣壳由240个亚基组成,分布于T=4的二十面体上.病毒核酸地衣酚反应呈阳性,联苯胺反应呈阴性结果.而紫外吸收实验则呈明显的单链特征,辅以酶消化实验的结果,证实该病毒为单链RNA病毒.琼脂糖电泳显示该病毒RNA分子大小约为5.2kb.SDS-聚丙烯酰胺电泳表明该病毒结构蛋白有一条大小约为52kD主带和一条弱带(39kD).本病毒是T4病毒科的一名新成员,这是我国首次报告的T4病毒科的病毒.  相似文献   
398.
大沙鼠种群密度与降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是中亚荒漠、半荒漠草原的典型鼠种,在荒漠草原多呈不连续的岛状分布,多集居于白刺(Nitraria sibirica)、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丛生的沙地或风成沙丘上的灌丛之间,是农、林、牧以及卫生防疫的重要害鼠。对其种群数量动态目前只有黄健和张大铭(2004)采用Leslie矩阵进行了研究。本文探讨了大沙鼠种群密度与降水量的关系,为其种群动态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99.
实时PCR技术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时PCR是在常规PCR基础上运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现象,加入荧光标记探针,巧妙地把核酸扩增、杂交、光谱分析和实时检测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定量准确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学、检验检疫、军事、农业、基础研究等领域。着重就实时PCR技术的特性及在植物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与目前常用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00.
本文记述的象化石产自三峡库区长江右岸二级阶地。该二级阶地沉积物可分为两个沉积单元:由下部含化石的砂砾层和上部具乌木的土状堆积组成。显然,这些沉积物反映不同的古环境。据铀系法测定,下部沉积的年代约为距今6.4万年前,而上部堆积层的14C测年值为距今约8 000年。依二级阶地上、下层间呈不整合接触和测年数据,下部沉积之后曾有较长时间的沉积间断。下部埋藏阶地的砂砾石层被钙质胶结的现象表明,该地区在二级阶地形成后有一段气候干燥而寒冷的时期。迄今三峡库区已发现了55处旧石器地点,大多数位于二级阶地中,但缺乏化石和测年的可靠证据。这次埋藏阶地象化石的发现为三峡地区二级阶地的旧石器遗址提供了可资对比的地层和时代依据,对古人类在该地区生存行为演变的阐释及旧石器分期提供了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