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芸薹属中几个物种碳酸酐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芸薹属中几种植物的碳酸酐酶在根、茎、叶中的分布和活性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和锌元素含量的结果表明:碳酸酐酶在甘蓝型油菜的根、茎、叶中均有分布,叶中的碳酸酐酶活性最大,茎中的次之,根中的最小。不同芸薹属植物中碳酸酐酶活性的大小依序为: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芜菁〉埃塞俄比亚芥。以甘蓝型油菜为例,碳酸酐酶活性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抽薹期间的碳酸酐酶活性最高。碳酸酐酶活性与净光合速率以及与锌元素含量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42.
旨在构建酵母单杂交文库用于筛选与dbat基因启动子顺式元件结合的转录因子.首先,分离dbat启动子上的顺式作用元件,并进行3个拷贝的重复后,和报告质粒pHis 2.1连接构建诱饵载体pHis 2.1-dp3.然后,从茉莉酸甲酯诱导的红豆杉细胞中提取总RNA,以纯化出的mRNA为模板,依次完成ss cDNA和ds cDNA的合成,并将纯化的ds cDNA、线性化载体pGADT7-Rec2和诱饵载体pHis 2.1-dp3共转化酵母细胞Y187,各取100 μl分别涂布于SD/-leu和SD/-leu/-trp平板,用于计算重组效率和转化效率,剩余转化液涂布于SD/-leu/-trp/-his/20 mM 3-AT平板,用于筛选阳性克隆.结果表明,重组效率为1.49×106 CFU/μg,共转化效率为1.93×105 CFU/μg;对阳性克隆质粒进行酶切、测序分析,得到6个可编码结合蛋白的基因.以上工作为筛选调控紫杉醇合成关键酶基因dbat表达的转录因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3.
湖北省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及氟虫腈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湖北省武穴、天门、监利、通城、孝感、公安及枣阳七地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1)田间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氟虫腈的抗药性。结果表明:2006、2007和2008年3年7地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分别为98.89~389.19倍、69.00~153.33倍和56.32~116.89倍,达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但3年期间总体抗性水平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2007和2008年2年7地褐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分别为13.39~41.06倍和6.94~20.44倍,达低水平至高水平抗性;2007和2008年2年7地褐飞虱对氟虫腈抗性分别为0.97~2.64倍和0.63~1.42倍,为敏感阶段。此外,还对褐飞虱的治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44.
α-淀粉酶中型和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文报道了α-淀粉酶高产菌株8_a5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试验,本文报道中型和生产性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45.
<正> 油桐黄毒蛾Euproctis latifascia Walker属鳞翅目毒蛾科,是广西南宁、百色、河池等地山区县为害春玉米的黑毛虫主要种类。白毒蛾与八点灰灯蛾Creatonotus transiens(Walker)等混合发生,数量比例占黑毛虫总数的62.2%。此虫食性较杂,田间主要为害玉米幼苗,另外也为害荞麦、白菜、萝卜、甘蓝等作物。我们从1979—1981年对该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46.
利用逆向照明方法及角膜中和技术,观察了暗适应、明适应和强光适应状态下,家蝇(Musca domestica)复眼感杆中光通量的变化。在强光适应状态下,每个小眼主要呈现一个中心感杆远端的光点像,其外周六个感杆远端光点像模糊不清或消失。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家蝇复眼小网膜细胞内色素颗粒的移动与适应状态的关系。在强光适应状态下,每个小眼外周六个小网膜细胞No.1~6内绝大部分色素颗粒移动到感杆,而中心两个小网膜细胞No.7~8内色素颗粒并未向感杆移动。但在有些小眼中,小网膜细胞No.7~8内部分色素颗粒移动到感杆。  相似文献   
347.
利用逆向照明方法及角膜中和技术,观察了暗适应、明适应和强光适应状态下,家蝇(Musca domestica)复眼感杆中光通量的变化。在强光适应状态下,每个小眼主要呈现一个中心感杆远端的光点像,其外周六个感杆远端光点像模糊不清或消失。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家蝇复眼小网膜细胞内色素颗粒的移动与适应状态的关系。在强光适应状态下,每个小眼外周六个小网膜细胞No.1~6内绝大部分色素颗粒移动到感杆,而中心两个小网膜细胞No.7~8内色素颗粒并未向感杆移动。但在有些小眼中,小网膜细胞No.7~8内部分色素颗粒移动到感杆。  相似文献   
348.
伪白噪声测试信号的相关分析法,对于黑箱辨识问题来说,是较为合适的实验手段。隨着这种方法应用的扩展,特别是应用于生理系统,提出了如何进一步选择合适的输入信号的问题。逆重复伪随机二进制序列是较为合适的。本文介绍了逆重复伪随机序列信号相关分析法在探测光引起的蝇复眼反应中的应用,描述了信号的产生,测量并计算了模拟输出,它和实测结果甚为符合,说明这种方法对预测反应具有较高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349.
基于中国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chinensis(Pilger) Florin)转录组序列,从中扩增到1个新的P450羟化酶基因TcCYP725A22,并对其进行了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区长1500 bp,共编码49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无信号肽,包含1个跨膜区,具有催化活性中心结构域。进一步将该基因在酿酒酵母WAT11中进行异源表达功能研究,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目的蛋白TcCYP725A22可在WAT11中成功表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结果显示,羟化酶TcCYP725A22对底物紫杉素表现出催化活性。依据质谱结果及反应底物紫杉素的分子结构,判断其催化产物可能为添加了2个羟基的紫杉烷新衍生物。  相似文献   
350.
家蝇复眼的几种深伪瞳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逆光照明下采用角膜中和及深伪瞳方法研究了蝇的在位复眼光学特性。用白光照射时可观察到三种深伪瞳模式:(1)感杆7的重迭像与感杆1—6的重迭像的亮度是均一的;(2)感杆7的像亮于感杆1—6的像;(3)感杆7的像为一极亮的光斑,感杆1—6环绕在它的周围。与深伪瞳的模式相对应,每一小眼的7个感杆末端的图像亦可分三类:(1)感杆7与感杆1—6的亮度是均一的;(2)感杆7皆亮于感杆1—6;(3)感杆7的像如一极亮的光斑,感杆1—6的像却消失在背景中。暗适应下所有视细胞的感杆表现均一;明适应引起网膜细胞色素颗粒向感杆1—6而不向感杆7移动。因此在白光照耀下感杆7呈一亮点。在维生素 A 贫乏的培养基中培育的蝇全部感杆7呈亮点(7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