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4,20(5):698-698
Epothilone是由某些细菌如黏细菌(Myxobacterium)、黏球菌(Myxococcus)、纤维堆囊菌(Sarangium cellulosum)产生的酮类化合物,它能强烈抑制乳腺癌、直肠癌等细胞株,其抗癌机制与名的紫杉醇(taxol)相类似。从230L纤维堆囊菌发酵液中可提取46g epothilone,把该产物归为抗肿瘤抗生素之行列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解解淀粉芽孢杆菌NCPSJ7及其抗菌蛋白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以及对采后苹果轮纹病的防治作用,以NCPSJ7发酵液、菌悬液及无菌胞外抗菌蛋白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牛津杯法和果实打孔法试验对苹果轮纹病菌LW182的平板抑制效果和果体抑制效果进行检验。采用果实喷洒防腐试验,检验对采后苹果的防腐效果。结果显示,试验材料对轮纹病菌LW182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悬液和发酵液对轮纹病菌LW182的平皿抑制效果比胞外抗菌蛋白粗提液好。胞外抗菌蛋白粗提液对苹果轮纹病菌LW182的果体抑制作用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减轻苹果的腐烂和变色程度,以及抑制轮纹病菌LW182菌丝的生长。果实防腐试验显示,胞外抗菌蛋白粗提液对采后苹果轮纹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防治效果与纳他霉素相当,而发酵液的效果不明显。解淀粉芽胞杆菌NCPSJ7及其抗菌蛋白对苹果轮纹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NCPSJ7产抗菌蛋白对于采后苹果轮纹病的生物防治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不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种深层发酵生产莫纳可林K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三株在YES培养基中不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种,在摇瓶中研究了它们液体发酵生产莫纳可林K的情况。在大米粉培养基中,红色红曲霉不产莫纳可林K,但是紫色红曲霉和烟灰色红曲霉均能产莫纳可林K,前者产量高于后者。在葡萄糖.甘油培养基中,后两者的产量均很低,但是如果在该培养基中添加酵母膏,紫色红曲霉能产生较为可观的莫纳可林K。在2L的发酵罐中,利用添加了酵母膏的葡萄糖-甘油培养基,紫色红曲霉在第13d的莫纳可林K产量可达104mg/L,培养过程中无桔霉素产生。  相似文献   
34.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联合降解有毒有机物、修复污染土壤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倍受关注。本试验旨在探究AMF与PGPR联合降解土壤中菲和芘的效应,以菲和芘1:1混合处理浓度各0、50mg/kg、100mg/kg和150mg/kg下对高羊茅Festuca elata接种AMF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PGPR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Ps2-6、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Ps3-2、Ri+Ps2-6、Ri+Ps3-2、Gv+Ps2-6、Gv+Ps3-2和不接种对照共36个处理。结果表明,供试AMF增加了PGPR的定殖数量;接种PGPR则显著提高AMF的侵染率。AMF、PGPR或AMF+PGPR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中菲和芘含量,促进植物对土壤中菲和芘的吸收,显著提高高羊茅根系和叶片内的菲和芘含量。在土壤中菲和芘100mg/kg和150mg/kg水平下,Gv与Ps2-6及Ri与Ps2-6能相互促进对土壤中菲和芘的去除效应,其中接种Gv+Ps2-6组合处理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5%-98%,土壤中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单接种处理和不接种对照,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则表现为相反趋势。其中以Gv+Ps2-6组合处理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为0.17mg/g,是不接种对照的1.9倍;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达到1.32µg/(g·h)和1.81mL/g;酸性磷酸酶活性则比不接种对照土壤降低27%-45%;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和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分别是不接种对照的1.6倍和1.5倍。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0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与实验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7.93%)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肺炎支气管肺炎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840例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33、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IL-6、IL-33、TNF-α水平较低(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能够提高肺炎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IL-33、IL-6及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6年2月我院子宫内膜癌组织75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75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DF-15和p-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研究组GDF-15和p-mTOR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者、病理分级G2+G3、肌层浸润深度≥1/2的GDF-15和p-mTOR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GDF-15与p-mTO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DF-15与p-mTOR蛋白表达升高,且与肿瘤转移、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静滴对支气管哮喘小儿急性发作期血清IL-10及INF-γ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10mg/k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3 mg/kg+5 mL生理盐水,使用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15 min/次,3次/d。治疗均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对患者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白介素-10、干扰素-γ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10、INF-γ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IL-10、INF-γ较高,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较短,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实验组(100.0%)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96.0%)相比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静滴能够提高支气管哮喘小儿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可能与其升高血清IL-10及INF-γ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9.
食品中桔霉素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桔霉素(Citrinin,CIT)是由青霉、曲霉和红曲霉属产生的一种具有肾毒性的真菌毒素。许多食品和饲料中均含有桔霉素,污染范围十分庞大。桔霉素可与其他真菌毒素发生协同作用,如展青霉素(Patulin,PAT)、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OTA)等,从而增强其毒性作用,对人及动物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现阶段常用的控制手段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简单介绍了桔霉素的毒性及污染状况,对桔霉素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0.
【目的】提高杀真菌素链霉菌发酵生产恩拉霉素的产量。【方法】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恩拉霉素生产菌株杀真菌素链霉菌F1中影响细胞次级代谢及抗生素合成的核糖体S12蛋白的编码基因rps L进行改造,将第43位的赖氨酸(Lys)分别替换为天冬酰胺(Asn)和精氨酸(Arg),并对改造菌株L-M1(Asn43)和L-M2(Arg43)的生长特性、抗生素合成以及摇瓶发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改造菌株的生长特性及生理生化特性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产孢周期明显缩短,野生型菌株在MS培养基中,28°C下需要培养5-7 d后才能产生孢子,而在相同条件下,改造菌株3 d后就能产生大量的孢子;恩拉霉素产量相对提高,摇瓶发酵条件下,改造菌株L-M1(Asn43)和L-M2(Arg43)的恩拉霉素产量分别可达到1 334 U/m L和1 456 U/m L,与野生型菌株F1相比分别提高了11.9%和22.1%。【结论】通过遗传改造,恩拉霉素的产量得到了提高,为其他位点的遗传改造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