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陈松  杨亦桦  吴益东 《昆虫学报》2002,45(6):733-738
选用室内饲养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偃师和湖北2个敏感品系、对辛硫磷高抗的PCP20品系、对氰戊菊酯高抗的YG45品系及1999或2000年采自山东阳谷、河北邯郸和河南安阳的田间高抗种群,江苏徐州、湖北武汉的田间中等抗性水平种群和新疆沙湾的田间敏感种群,采用酶标板酶动力学法测定了各品系(种群)的3龄幼虫个体酯酶活性频率分布和平均酯酶活性。结果表明,偃师敏感品系、湖北敏感品系和新疆沙湾田间敏感种群的酯酶活性个体频率分布相似,三个品系(种群)的平均酯酶活性相近,分别为991、1 138、1 055 mOD·min-1·larva-1。室内选育的PCP20抗性品系、YG45抗性品系及山东阳谷、河北邯郸 、河南安阳田间高抗种群的高酯酶活性(活性在1 800 mOD·min-1·larva-1以上)个体频率明显高于三个敏感品系(种群),平均酯酶活性在1 510~2 482 mOD·min-1·larva-1之间。江苏徐州、湖北武汉的田间中抗水平种群高酯酶活性个体频率及平均酯酶活性都介于敏感和高抗品系(种群)之间,平均酯酶活性为1 258~1.404 mOD·min-1·larva-1。棉铃虫各品系(种群)平均酯酶活性与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个体频率的相关性要比对有机磷类的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42。分析各品系(种群)高酯酶活性个体频率与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个体频率的相关性,得到相似的结果。考虑到酯酶并不是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抗性的主要机理,建议酯酶活性可作为棉铃虫抗药性生化检测的一个参考指标。本文还讨论了酯酶与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及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通过室内饲养的2个棉铃虫敏感品系,用浸叶法建立了11种常用药剂 (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功夫菊酯、氰戊菊酯、久效磷、辛硫磷、甲基对硫磷、毒死蜱、灭多威、硫双灭多威、硫丹) 的敏感毒力基线,确定了它们的LC50值和区分剂量。并用浸叶法监测了江苏、山东、河南、安徽4省棉田2代棉铃虫对氯氰菊酯、久效磷、灭多威和辛硫磷的抗性,结果表明用区分剂量监测抗性个体频率既快速简便,又适宜于进行早期抗性检测,因此这4种药剂的区分剂量可以推广应用于棉铃虫田间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33.
脱水休眠小卷蛾斯氏线虫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扫描电镜,透视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在SB高渗液中脱水体眠的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BJ品系首次进行表态特征观察,结果表明:未脱水处理线虫体表光滑,侧线呈直线状,脱水体眠线虫体躯体稍弯曲,体表出现排列整剂的横向皱纹,侧线弯曲成有规律垢波浪状,脱水体眠后,线虫体长,体宽的明显减小达到了一个稳定值,比未处理线虫分别减少了33.1%和28.4%,脱水休眠线虫皮层和基质层变薄,皮下肌肉层明显变厚,肌肉纤维变形,排列没有方向性,食道与细胞器收缩,单位体积脂肪粒增多,以上这些变化可作为衡量小卷蛾氏线虫进入眠的形态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34.
JL-02多位点探针DNA指纹在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董罡  陈振文  陈松  李继周  郭红玲  季安全 《遗传》2001,23(3):226-228
以公安部二所研制的JL-02多位点探针进行了BALB/C、C57、DBA/2、615和ICR5个品系近交系小鼠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近交系小鼠的DNA指纹图差异很大,而同一品系DNA指纹图基本一致,从而证明这一新探针适用于利用DNA指纹技术对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监测并具有高度多态性。 Abstract: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the probe JL-02 by the Public Safety Bureau of China in monitoring genetic quality of inbred mic e. Fingerprinting of 5 strains of the inbred mice (BALB/c、C57、DBA/2、615、ICR) was conducted using a nonisotopically HRP labeled JL-02 and southern blot hybri dization. The patterns were completely different among the 5 strains of the mice and those of the samples from the same strains were completely identical and th e probe has the high polymorphism.  相似文献   
35.
眼镜蛇蛇毒因子(CVF)能特异性清除机体循环中的补体C3,从而可能在防治补体介导的损伤或疾病中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云南孟加拉种眼镜蛇蛇毒因子(Y-CVF)较文献报道的其他各种CVF具有更高的活性和较少的用药量。为探讨Y-CVF静脉使用是否诱导灵长类动物体内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和异种天然抗体,给2只正常食蟹猴每两周静脉注射一次治疗剂量(0.05 mg/kg)的Y-CVF,共4次,检测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内补体C3水平、总补体活性(CH50)、抗Y-CVF抗体和抗猪内皮细胞异种抗体的变化。结果显示,前2次注射Y-CVF后均有良好的清除补体效果,第3次注射Y-CVF后补体仅被部分灭活,第4次注射Y-CVF后则基本无效。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均证实特异性抗Y-CVF抗体产生,且其滴度随着Y-CVF注射次数增加而递增。多次注射Y-CVF后,并没有在血清内检测到明显的抗猪内皮细胞抗体的变化。因此,多次静脉注射Y-CVF能诱导灵长类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导致Y-CVF失效,但未发现抗α-Gal异种天然抗体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6.
灵长类动物的ABO血型抗原都表达在组织器官内,而不是在红细胞上,这给灵长类动物血型的鉴定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找到更加简捷、准确鉴定灵长类动物类人ABO血型的方法,采用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卡式微柱凝胶正、反定型法对34只猕猴和16只食蟹猴的血型进行了鉴定,并与肾组织免疫组化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卡式微柱凝胶正定型法的检测结果中无一例为阳性结果;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和人-猴种属间非特异性抗体都会对卡式微柱凝胶反定型法的部分检测结果产生干扰;采用经正常人O型红细胞吸附处理后的清亮血清,卡式微柱凝胶反定型法的检测结果明确,与免疫组化法判定结果一致。由此得出:卡式微柱凝胶反定型法可以用于灵长类动物血型的鉴定,其主要干扰因素为血浆内的纤维蛋白原和人-猴种属间非特异性抗体,在采用清亮血清及经正常人O型红细胞吸附处理后能消除其干扰。  相似文献   
37.
欧盟对农产品的安全保证和质量提升非常重视。对于前者,欧盟于2002年实施的《通用食品法》确定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理念之对于后者,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着手转型的共同农业政策也将重点从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转移到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并以此作为发展欧盟农业、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有鉴于此,在我国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之际,总结分析欧盟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方面的经验将从主体责任、灵活监管、市场准入、协调发展等方面,就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方法与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分析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方法采用支原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属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4103例患者标本中,检出支原体属1336株,总阳性率为32.56%;其中单一解脲脲原体(Uu)感染1227例,阳性率为91.84%;单纯人型支原体(Mh)感染15例,阳性率为1.12%;Uu+Mh混合合感染94例,阳性率为7.04%。解脲脲原体对阿奇霉素、红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米诺环素、强力霉素敏感性高;单纯人型支原体对交沙霉素、米诺环素、强力霉素敏感。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支原体大多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药物。  相似文献   
39.
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7(USP7)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去泛素化酶家族Deubiquitinases(DUBs)的重要成员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USP7能调节细胞内众多蛋白底物的活性和功能,包括抑瘤蛋白、DNA修复蛋白、免疫应答蛋白、病毒蛋白、表观遗传调节子等,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篇文章综述了USP7在细胞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在肿瘤和病毒性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0.
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对十字花科杂草的基因漂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Q3为花粉供体材料,油菜远缘杂草为花粉受体材料,在自然传粉和人工辅助授粉条件下研究甘蓝型油菜与十字花科杂草间的基因漂移频率。结果表明,以转基因油菜为父本,十字花科杂草荠菜、碎米荠、播娘蒿、诸葛菜、风花菜、遏蓝菜和菜为母本,杂交高度不亲和,基因漂移率为0 % ,无生态风险,但对野芥菜的基因漂移率高达0 .885 %。野芥菜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常见杂草,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对野生芥菜的基因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