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血雉的产卵时间和产卵间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鸟类的产卵时间和产卵间隔因种而异 ,并会影响其繁殖成功。采用在巢内放置含有温度数据自动记录装置的假卵 ,通过记录其温度的变化来监测雌鸟产卵行为的方法 ,对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森林鸟类血雉(Ithaginiscruentus)的产卵时间和产卵间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雌鸟每次入巢产卵的时间是在 15 :16± 2 2min (13 :30~ 18:5 1) ,产卵高峰集中在 14:0 0~ 16 :0 0 ,每次在巢中停留 (2 2± 0 2 6 )h。产卵间隔为 (46 4± 3 0 8)h ,大多数 (75 % )产卵间隔 45 8~ 48 9h。由此推测 ,血雉产卵时间较为集中很可能与避开夜行性捕食者的活动高峰有关 ;而隔天产卵则是对高原恶劣环境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32.
笼养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人工饲养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特点,以四川宝兴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笼养的9只成年非繁殖期绿尾虹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4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按性别分组统计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绿尾虹雉血液生理指标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的血液总蛋白雄性显著低于雌性(P0.05),血清尿素雄性显著高于雌性(P0.05),但血液中的其他有机物(白蛋白、球蛋白、肌酐、葡萄糖、尿素、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及无机离子(钾、钠、镁、氯、钙、磷、铁)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本实验条件下,笼养绿尾虹雉非繁殖期血液生理指标与性别没有相关性,血清总蛋白、血清尿素含量可能与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33.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在浙江省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利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和野外直接观察等采样方法对白颈长尾雉各季节栖息地及其食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4.
云南黑颈长尾雉分布及栖息地类型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联宪 《生物多样性》1997,5(3):185-189
黑颈长尾雉是鸡形目鸟类中的濒危物种,分布局限于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泰国西北部和中国西南部。在中国,该雉仅栖息于广西西部和云南中部、西部及南部地区。1992年至1995年在云南对黑颈长尾雉的分布及栖息生境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共有13县18个地点记录到黑颈长尾雉分布。通过访问还获得一些可能有黑颈长尾雉分布但需进一步证实的地点。黑颈长尾雉在云南的栖息生境主要有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  相似文献   
35.
白冠长尾雉的越冬生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冠长尾雉的越冬生态方成良丁玉华(河南省信阳林业学校,464031)Over_WinteringEcologyoftheWhite_crownedLong_TailedPheasant.FangChengliang,DingYuhua(Xinyang...  相似文献   
36.
2004年4月,在四川省石渠县西南部,对高山血雉(Ithaginis cruentus)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处的高山血雉仅分布于海拔3 400—3 700 m的范围内。从观察到的36群381只高山血雉来看,平均每群(10.67±5.17)只,最大集群19只,最经常的集群形式是每群8—16只。影响高山血雉生境需求的主要因子,按重要性大小排列依次为坡位、离水源距离、离公路距离、植被郁闭度、植被高度和坡向。高山血雉的生境偏好性表现在下坡位、离水源较远(>100 m)、稀灌(15%—30%)、低灌(1.50—2.50 m)和半阴半阳坡。其中,集群大小与坡位和离水源距离相关,即在繁殖初期,高山血雉的集群大小变化趋势是随着坡位的升高而减小,随着离水源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在不同生境类型中食物资源的可用性相关。  相似文献   
37.
本文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高黎贡山同域分布的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与血雉(Ithaginis cruentus)进行食物组成研究,旨在弄清这两种濒危雉类越冬期间(12月—翌年2月)的食谱以及它们对食物资源的竞争状况。结果表明:白尾梢虹雉取食48种植物,血雉取食43种植物,两种雉类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21和3.35,食物生态位重叠指数达0.598,有27种植物被两种雉类共同取食,且在各自食谱中所占比例甚高;较高的食物多样性和食物生态位重叠度表明两种雉类冬季食谱拓宽,并暗示这两种雉类在冬季可能存在食物竞争;食物种类和取食部位的分化是它们得以同域分布和长期共存的基础;结合这两种雉类的食谱特征和野外取食行为,提出它们冬季的取食策略假说,白尾梢虹雉采取以植物根为食和雪后向低海拔迁移寻求替代食物这两种策略来应对冬季食物不足,而血雉则采取集群游荡以扩大种群取食范围的策略。  相似文献   
38.
<正>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西南部,属于热带亚洲地区的最北缘,热带地区的代表性植被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在这一区域内镶嵌分布(ZhangCao,1995)。西双版纳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Myers et al.,2000),整个地区的面积仅占中国的0.2%,却承载了我国21.7%的兽类、36.2%的鸟类和16%的高等植物种类(ZhangCao,1995)。但是在最近几十年间,这里的天然森林不断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处于持续的面积减少和破碎化过程中(Li et al.,2009)。  相似文献   
39.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fkutai Miwa etSonan)对桑枝条的气味反应敏感,受桑天牛危害的桑枝条比未受害的桑枝条对长尾啮小蜂有更强烈的引诱作用;刻槽的形状对长尾啮小蜂对寄主卵的搜索行为也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而卵对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0.
观察348个标本的中央尾羽,测量其性状并统计,结果表明:1)雉科8种中央尾羽色斑格局不相同:2)中央尾羽长、内翈宽、外翈宽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白冠长尾雉中央尾羽(118,3±18,89)cm最长,内翈(2.44±0.21)cm最宽,以红腹锦鸡外翈(2.80±0.82)cm最宽,而灰胸竹鸡的中央尾羽(9.51±0.78)cm最短,内翈(1.02±0.13)cm和外嘲(0.99±0.10)cm最窄.以上有助于分辨雉科此8种鸟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