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 制备热稳定性好、耐RNase攻击及可全程监控操作的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质控品。方法: 分别扩增MS2噬菌体外壳蛋白CP(含PAC位点)基因以及成熟酶蛋白A基因序列(含核糖体结合位点),先后插入质粒pET28a多克隆位点不同位置,构建通用重组载体pET28a/CP-A。合成包含ORF1ab基因、N基因和E基因三个靶标的特定核酸序列,插入到重组载体pET28a/CP-A中PAC位点的下游,构建包含靶序列的重组载体pET28a/CP-A/S。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目的蛋白,采用硫酸铵和凝胶过滤层析进行纯化,利用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对蛋白质进行物理表征。全能核酸酶消化形成的盔甲RNA,通过RT-PCR检测其残余核酸和热稳定性。结果: 成功构建包含MS2噬菌体外壳蛋白CP基因、成熟酶蛋白A基因和外源靶核酸的重组载体,目的蛋白在25℃、IPTG 0.3mmol /L、诱导14h时以可溶性形式得到高效表达,纯化后,得到了大小均一、直径为23~28nm的病毒样颗粒,经核酸酶消化后RT-PCR检测,颗粒溶液中几乎无核酸残余且形成了包封靶基因的盔甲RNA。加速破坏试验表明该盔甲RNA无菌过滤后可在37℃稳定保持10天。结论: 在体外,利用MS2噬菌体外壳蛋白和成熟酶蛋白自组装包封外源靶序列制备的盔甲RNA,其热稳定性好,可全程监控整个检测过程,可作为核酸检测SARS-CoV-2的定性或定量质控品。  相似文献   
32.
长江三角洲地区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艳青  张勃  张耀宗  唐敏  马彬  王国强 《生态学报》2017,37(19):6402-6414
基于1960—2014年65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规律和ENSO事件强度对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夏季日数(SU)、热夜日数(TR)、暖昼日数(TX90)、暖夜日数(TN90)、异常暖昼持续指数(WSDI)、生长期(GSL)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暖夜日数(TN90)增加幅度最大,增幅为8.55d/10a;极值指数也呈上升趋势,其中月最低气温极小值(TNn)上升幅度最大为(0.53℃/10a);冰冻日数(ID)、霜冻日数(FD)、冷昼日数(TX10)、冷夜日数(TN10)、异常冷昼持续指数(CSDI)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冷夜日数(TN10)减少幅度最大(-6.06d/10a);月平均日较差(DTR)以0.11℃/10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空间上,所有站点SU、TXn、TNx呈增加趋势;TR、TX90、TN90、TNn、TXx、WSDI、GSL分别有97%、85%、98%、95%、78%、92%、94%的站点呈增加趋势;所有站点ID、FD、TX10、TN10呈减少趋势;CSDI、DTR分别有87%、77%的站点呈减少趋势。多数极端气温指数与纬度、经度、海拔显著相关。气候变暖突变后,极端暖指数明显增加,极端冷指数明显减少。总体上,厄尔尼诺对极端气温指数的影响大于拉尼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国内种质资源保护状况,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其保护方法、信息平台建设及有关研究进行了总结.目前对于搜集发现的新、老品种,主要以种植、种子或离体方式对其进行保存或保护.农作物、中药材、林木及花卉等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方便了植物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我国近年来有关种质资源的文章及专利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以位于内蒙古东部典型半干旱草原区——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为研究区,结合野外取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获取了55组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参数,利用多元统计典范对应排序分析(CCA)法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植被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的影响。植被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轻微退化的趋势,其中退化样方表现出高生物量低多样性特征,过渡样方表现出高多样性低生物量特征,原生样方生物量和多样性都稳定在中间状态。土壤物理性质如颗粒组成、容重等在空间变异不大,而有机质含量、总磷、总氮和土壤水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在水平方向上,植被变化主要受土壤水含量、总磷、有机质含量及总氮的影响,其中土壤水含量影响作用最大。因此,进一步分析了土壤水垂向分布特征对植被空间变异的影响,表层(0~20 cm)土壤水含量是最重要群落结构影响因子(贡献率为38%),其次是深层(60~80 cm)土壤水含量(贡献率为36.4%),表明植被群落结构不仅受短期降水影响,还受长期气候形势影响。总之,半干旱区草原植被群落结构变化最重要的控制因素是土壤水,其次是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  相似文献   
35.
基于SPEI指数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博  张勃  马彬  唐敏  王国强  吴乾慧  贾艳青 《生态学报》2018,38(17):6258-6267
基于长江中下游流域1961—2015年12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长江中下游流域近55年年尺度及各季节干旱变化趋势、站次比、强度和频率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干旱和区域气温、降水变化及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区域尺度,近55年长江中下游流域年尺度、春季和秋季呈干旱化趋势,春季干旱化趋势显著;夏季和冬季呈湿润化趋势。空间变化上,对于年尺度,汉江流域、中游干流区及洞庭湖流域以干旱化趋势为主,鄱阳湖流域、下游干流区和太湖流域以湿润化趋势为主;春季和秋季分别有96.90%和92.25%的站点呈干旱化趋势;夏季和冬季分别有82.95%和72.87%的站点呈湿润化趋势。(2)年尺度、春季和秋季干旱站次比及强度均呈增加趋势,春旱站次比与强度增加趋势显著;夏季和冬季干旱站次比和强度均呈下降趋势。(3)年尺度和春季干旱频率在21世纪初均达到最高,年尺度、春季和夏季干旱频率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均呈增加趋势。(4)春、秋季干旱化趋势与降水量的减少及气温的上升相关,夏、冬季降水量的增加使得夏、冬季呈湿润化趋势。冬季SOI和次年春季干旱相关性极显著,冬季发生拉尼娜事件时,次年春季更易发生干旱。  相似文献   
36.
首发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脑-肠轴理论提示着肠道菌群和抑郁症之间存在着潜在的联系,但目前的研究争议较多,具体联系尚无定论。【目的】研究首发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脱硫弧菌等菌群与抑郁症之间的潜在关系,为后续的纵向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方法】对抑郁组(n=23)和对照组(n=31)粪便中16S rRNA基因V4-V5区域片段进行测序,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评估。使用α多样性检验、β多样性检验、t检验、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及斯皮尔曼相关性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抑郁组与对照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肠道菌群在结构组成上有差异,属水平和种水平上,分别有28个菌属和40个菌种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性差异(P<0.05)。抑郁组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Chao1指数)与抑郁症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属水平和种水平上菌群相对丰度和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检验中,脱硫弧菌等与抑郁症状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在菌群结构组成上存在差异。抑郁组肠道菌群多样性与抑郁...  相似文献   
37.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之一。近年来,围绕着光合机构运转的调节和控制问题,对叶绿体类囊体膜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类囊体膜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调控光合机构运转的步骤之一。现在已知,多种叶绿体类囊体收稿日期:1999-06-25作者简介:邹永龙(1974~),男,博士生;王国强(1939~),男,研究员。膜蛋白质都能进行可逆的磷酸化,这一反应参与了调节光合电子传递、光状态Ⅰ和状态Ⅱ的转换和编码光合机构的基因表达等。目前,研究人员将研究重点集中在捕光色素复合物Ⅱ(LH…  相似文献   
38.
Gordon等(1960)曾报道红光和远红光对燕麦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力有抑制作用。但是,我们在膜的组合实验中却发现光下较暗中都有一定磷酸化脉冲增益。当线粒体经蔗糖密度梯度提纯后或经低渗溶液涨破离心提纯后,这种光下增益仍可观察到(表1)。因而在氧化磷酸化反应条件下了解光对线粒体的增益效应,照光30秒转暗可以看到增益甚高(表3)。说明光有触发效应。连续照光2分钟较之照光30秒后转暗90秒的处理效应反低,而不同光波下都有这种现象。说明光可能又有抑制效应(表5)。比较不同波长光的增益效应时,红光和远红光都有促进,而红光效应最高(表4、5)。与Gordon等结果不同。 线粒体基础耗氧(State Ⅱ)受光的促进,照光30秒大于连续照光的增益效应(比较图2—A、B、C)。说明光有触发效应和抑制效应。当偶联磷酸化后(State Ⅲ),光的触发效应仍存在,但此时的抑制效应不甚明显(比较图2—A、B、C偶联磷酸化部分)。所以光对嵴膜小囊的影响在耗氧和偶联磷酸化反应上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39.
本文是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通过几种植物(菠菜、蚕豆、大麦和小麦)叶绿体片层膜上CF_1-ATP酶活力温度效应的研究,证明结合于膜的Mg~( )-ATP酶活力受控于膜脂。游离的CF_1-ATP酶活力Arrhenius图上并无破折点出现,而结合于膜的Mg~( )-ATP酶温度效应Arrhenius图上都有破折点出现。在测定温度范围内不同植物表现不同,菠菜的有两个破折点,蚕豆、大麦和小麦都只有一个破折点,彼此破折点所在的位置不同,活化能也不同。将菠菜叶绿体片层膜摘除CF_1后的残缺膜与蚕豆CF_1重组;或将蚕豆、大麦和小麦叶绿体制备的残缺膜片与菠菜的CF_1重组,其重组膜系统Mg~( )-ATP酶温度效应Arrhenius图形都与各自的残缺膜原来膜片的Arrhenius图形相似。这些现象支持CF_1-ATP酶活力受控于膜脂。  相似文献   
40.
研究了红霉素对叶绿体能量转换的效应,获知:10(-4)M红霉素抑制循环和非循环光合磷酸化,这种抑制是与反应底物ADP非竞争性的。在抑制ATP合成的浓度范围内,红霉素对基础电子传递的速率并无影响,但它抑制因偶联磷酸化而促进的那部分电子传递。红霉素还抑制膜上Mg~(2 )-ATP酶的活性。以上结果表明,红霉素似有光合磷酸化能量传递抑制剂的特点,它的作用部位可能接近膜上CF_2,或ATP酶的催化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