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09年11月24日至29日,第九届亚太生物化工会议(AsiaPacifiCBiochemicalEngineeringConference2009.APBioChEC’09)在日本神户的神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瑞典、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0余位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本次亚太生物化工盛会。  相似文献   
32.
<正>"嗷——"澳大利亚瑙拉镇附近的一片桉树林里,传出一声响亮的哀嚎。昆虫迷马克·莫菲特(绰号"虫虫博士")疯狂地甩着右手,努力摆脱手臂上几十只巨大的蚂蚁。"哦,这些小东西太狠了,帮帮我,鲍勃,疼死啦!"马克大呼小叫。昆虫学家鲍勃一边帮马克掸掉蚂蚁,一边坏笑着说:"这下知道斗牛犬蚁的厉害了吧?"  相似文献   
33.
澳大利亚生物技术印象──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专家组赴澳大利亚考察报告1994年3月12~26日,以许智宏副院长为首的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专家组一行六人在澳大利亚先后参观访问了Adelaide,Melbourne,Canberra,Brisbane和Sydney五市的大学和研究所的共29个生物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同一百多位澳大利亚科学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3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0):I0004-I0005
physorg网站2007年8月23日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一种对于对抗肿瘤、病毒和细菌感染等很重要的人类免疫蛋白属于古老且致命的毒素种类,科学家过去一直认为它们只存在于细菌中。这种被称为穿孔素(perforins)的蛋白和造成炭瘴热、猩红热等的细菌毒素类似。得到以上发现的是Monash大学生物医学系的James Whisstock教授和Michelle Dunstone博士领导的小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5.
《生物学通报》2004,39(5):38-38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研制出一种新的细胞生长液,能使伤口迅速愈合。这种新型细胞生长液的成分与传统生长液不同,没有采用价格昂贵的动物血清,主要由玻璃粘连蛋白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组成,所以成本大大降低。据该研究项目负责人、昆士兰理工大学的齐·厄普顿介绍,对于大面积的皮肤创伤,可先在实验室里用这种细胞生长液培养出伤者皮肤细胞,再把新细胞敷到创面上,就能帮助皮肤愈合。研究发现,细胞在这种生长液中的生长速度比在牛血清中快。厄普顿说,对于小面积的皮肤创伤,可望直接将这种生长液喷敷到伤口上,无需再培养皮肤细胞。研究…  相似文献   
36.
胡远鹏 《化石》2002,(4):36-37
一 人们普遍认为,库克船长是最先踏上澳大利亚新大陆的人.当然,在他踏上澳大利亚土地时,那里已有处于原始未开化状态的土著居民.  相似文献   
37.
华惠伦 《化石》1992,(2):6-7
早在十九世纪末期,北美洲就以其独特的绝灭古代猛犸象和剑齿虎而久负盛名。但是,史前的澳大利亚也曾经有一些巨大动物聚居过,其名种之多、动物之大,丝毫不比北美洲或其他大陆的逊色。最近,澳大利亚的古生物学家们已经从化石中探明了曾经占据本土的庞然大物。在一次发掘中,仅花了一个小时,竞发现了30种新哺乳动物遗骸,不仅有蝙蝠,也有大型有袋动物。2000万年以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地区还是一片浓密的雨林,生活在这一区域内的史前巨蛇,身体可长达  相似文献   
38.
国际植物学大会(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是国际植物和真菌学会(IABM S)主办的国际生物学盛会,每6年举行一次。第十八届国际植物学大会(XVIII 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于2011年7月23-30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政府、澳大利亚国立公益科研与工业研究机构(The  相似文献   
39.
201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第18届国际植物学大会(XVIII 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在澳大利亚海滨城市墨尔本成功举行。本届大会由植物学与真菌学协会国际联盟(IABMS)、生物科学国际联盟(IUBS)主办,由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澳大利亚联邦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部( 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Environment, Water, Population and Communities)生物资源研究项目 (Australian Biological Resources Study Program) ,  相似文献   
40.
澳大利亚Otway盆地白垩纪介形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白晚垩世的介形类化石组合首次被发现在Otway盆地的钻孔中。化石产于Eumeralla组的灰色砂泥岩中。Eumeralla组是依据孢粉材料而确定其时代为早白垩世,即相当于Barremain-Albian阶。介形类化石包括10属:Cytherelloidea sp.1,Bairdia cf.austracretacea bate,B?sp.juv.?,Eucythere?sp.,Cydocypris sp.,Darwinula cf.contracta Mandelstam,D.? sp.1,Cyprois sp.,Talicypridea sp.,Zigiphocypris sp.,Eacypris sp.及Candona sp.。它们代表一中、新生代混生的面貌;其时代应为晚白垩世。依据生态的差异,介形类化石又可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合:海陆混合相和淡水-半咸水相。前者包括Cytherelloidea和Bairdia见于Crayfish 1A钻孔中,而后者Darwinula,Ziziphocypris和Cyclocypris产于Penola 1和Kkatnook 2钻孔中。海相属Cytherelloidea和Bairdia发现在540.4-543.1m(E umeralla组井深1957-477m在Crayfish 1A钻孔中),代表着Eumeralla组上部发生的一个晚白垩世海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