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福霉素SV毒性低、疗效高、抗菌谱广,主要由地中海拟无枝酸菌发酵生产,其发酵过程属于耗氧发酵,供氧直接影响产物形成。为减少发酵过程氧限制影响,进一步提高利福霉素发酵产量,通过构建定向氧限制模型,将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和无水亚硫酸钠氧限制筛选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利福霉素生产菌株24孔板快速培养的高通量筛选方法,高效选育出能够耐受低氧环境的利福霉素SV高产菌株NSMXG-M126,发酵代谢状态参数变化显示,该高产菌株具有更好的氧亲和力。同样的供氧条件下,与对照相比表现出较快的菌体生长速率和利福霉素SV的快速合成能力。在低供氧情况下发酵单位达到7839mg/L,较出发菌株提高48%,表明耐受低氧的突变菌株具有更高的利福霉素SV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本试验旨在阐明鸡源大肠杆菌致病性及分子流行特性,为探索大肠杆菌流行途径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提供新思路。[方法] 2018–2019年在河北省采集病死鸡肝脏样品,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生化鉴定、血清凝集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系统鉴定,应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中毒力基因流行情况。参考系统发育群分类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群分析,并参照McMLST网站数据库提供的7对管家基因序列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56株分离株符合大肠杆菌生化特征,分为8个生化表型,B4(30.36%)、B5(25%)和B2(23.21%)为主要生化表型。56株分离株大肠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均呈阳性,分为11种血清型,O78(26.79%)、O2(23.21%)、O157(17.86%)和O1(14.29%)为主要流行血清型。56株大肠杆菌共检测出15种肠外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未检出papCibeAibeB基因。黏附相关基因fimC和抗血清存活因子相关基因ompA携带率为100%。aatAyijPirp2matiss,检出率分别为98.21%、98.21%、98.21%、96.43%、92.86%。同时,大肠杆菌与铁转运相关基因iroNfyuAiucDirp2检出率均在80%以上。56株大肠杆菌中有20株属于肠出血型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其次是肠聚集型大肠杆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EAEC)(n=4)、肠产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n=2)。这些菌株D群分离株较多,其次是B2群。通过MLST分型分析,共分为22个ST型,其中ST88(n=7)、ST85(n=6)、ST243(n=6)型为主要流行型。[结论] 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血清型多样,毒力因子种类繁多,致病性大肠杆菌同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表明动物源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毒力基础。  相似文献   
33.
枸杞果实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构建枸杞果实cDNA文库 ,分离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方法 :枸杞果实RNA的提取采用改进的异硫氰酸胍 -酚 -氯仿法 ,利用PolyATractmRNAIsolationSystem(Promega公司 )分离mRNA ,然后利用UniversalRibocloneRcDNASynthesisSys tem(Promega公司 )合成双链cDNA ,在cDNA末端连接上EcoRⅠ接头 ,并与λExCell载体连接 ,利用PackageneLambdaDNAPackagingSystem进行包装。结果 :首次构建出滴度为 8 4× 10 4 pfu ml,重组效率为 86 9%的枸杞果实cDNA文库。结论 :构建出枸杞果实cDNA文库 ,为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的分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为评价两种高能量超脉冲CO_2激光模式对脂溢性角化病(SK)的治疗效果,本文对81例患者共146处皮损,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3处。A组给予超脉冲模式治疗,B组给予点阵模式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治疗时的疼痛程度、平均治疗次数、痂皮完全脱落时间、遗留红斑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A、B两组总治愈率分别为100%、95. 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痂皮完全脱落时间、遗留红斑持续时间、平均治疗次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秩和检验可知,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 129,P=0. 002),但进一步单一不良反应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果表明,高能量超脉冲CO_2激光点阵模式与超脉冲模式治疗SK均具有较好疗效,但点阵模式创伤小,愈合快,平均治疗次数多,不良反应少,较超脉冲模式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35.
高温对北高丛蓝莓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年生北高丛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 L.)3个优良品种"蓝丰"、"公爵"和"布里吉塔"的苗木为实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控制生长温度,探讨不同温度处理对北高丛蓝莓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3个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随品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3个品种的细胞间CO_2浓度(C_i)均一致性地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30和35℃高温使Ci降低,而40℃高温又导致了Ci升高;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的测定结果表明,30和35℃高温对北高丛蓝莓叶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非常有限,40℃高温却导致其细胞膜结构的破坏;40℃高温对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及其电子传递链的结构造成了不可逆的严重损伤;不同北高丛蓝莓品种的抗高温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布里吉塔"最强,"蓝丰"次之,"公爵"最弱。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温度对北高丛蓝莓产生影响的潜在机理,为蓝莓耐高温品种选育和引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黄瓜砧用白籽南瓜对不同盐胁迫的耐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Ca(NO3)2和NaCl胁迫对黄瓜嫁接用砧木南瓜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耐盐性.结果表明: 低浓度盐30 mmol·L-1Ca(NO3)2和等渗的45 mmol·L-1 NaCl处理促进砧木幼苗生长;高浓度盐60、120 mmol·L-1Ca(NO3)2和等渗的90、180 mmol·L-1NaCl胁迫下,各砧木幼苗的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青砧1号’的盐害指数最小,生物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下降幅度以及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幅度均小于其他砧木.高盐Ca(NO3)2胁迫下,各砧木SOD、POD和CAT酶活性均高于等渗的NaCl,而盐害指数和相对电导率低于NaCl,表明Ca(NO3)2对砧木南瓜幼苗生长的危害小于NaCl.4个砧木品种的耐盐性顺序为‘青砧1号’>‘佐木南瓜’>‘丰源铁甲’>‘超霸南瓜’.  相似文献   
37.
以回18A为母本、抗蚜保持系130B为父本,回交8个世代育成夏播高粱不育系冀130A。在选育过程中发现,冀130A的不育度受温度影响。为进一步了解温度对该不育系育性的影响,明确影响育性的临界温度,为杂交制种提供依据,对其进行了播期试验、异地种植和关键时期不同温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旗叶伸展至抽穗期间平均气温低于23℃,不育度为100%,株间无差异;平均气温高于23℃,部分花粉可育,随着温度升高,可育花粉增多,平均气温超过26℃可明显观察到可育花粉,自交结实率可达30%,株间有差异。通过石蜡制片及显微摄影观察,对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花药和花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低温导致绒毡层细胞出现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液泡化、径向肥大和延迟退化;低温条件下早期败育的花药,造孢细胞或花粉母细胞较早出现解体,无单核花粉粒产生。旗叶伸展至抽穗期间温度高于26℃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单核花粉粒,之后部分花粉粒出现畸形,但仍有约40%的正常花粉粒可以存活到花药开裂并散粉。低温导致绒毡层细胞出现异常,是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冀130A的育成,扩大了高粱不育系的差异,有利于商业化的高粱杂交种选育,同时为深入研究高粱不育系的败育机理提供了新种质资源。对冀130A育性转换特性研究为利用该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制种选择制种区域和播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究海马齿状回(DG)内beta肾上腺素能受体(beta-AR)对睡眠剥夺(S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本研究应用剥夺杆式睡眠剥夺仪建立21 d(18 h/d)慢性SD模型。动物分为4组(n=6):对照组,ISO组(异丙肾上腺素组),SD组和SD+ISO组。每天训练前30 min,以0.5 ml/min速度向DG区微量注入ISO (2 mg/μl) 或盐水1 ml。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DG区c-Fo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SD组大鼠前4 d逃逸时间显著增加(P<0.01),且第5日目标象限时间比和穿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SD组相比SD+ISO组上述行为学指标显著改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SD组大鼠海马DG区c-Fos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然而与SD组比较,SD+ISO组两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 海马DG区beta-AR激活可改善SD诱发的空间学习和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DG区c-Fos和BDN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9.
与人类细胞相比,细胞壁为真菌的特有结构,因此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真菌药物相较于其他类型抗真菌药物而言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是迄今为止安全性最高的一类抗真菌药物。本文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真菌药物进行综述,根据作用机制及靶点的不同分别介绍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及糖基磷脂酰肌(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定蛋白抑制剂,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为相关药物的研发及将来的临床应用前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目的:为了解掌跖脓疱病患者皮损中GR表达情况,我们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皮损和正常皮肤标本中GR-α和GR—β的表达,从而探讨其表达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5例临床诊断为掌跖脓疱病患者皮损,26例外科手术切取的健康皮肤作为正常对照。用免疫组化SP法(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掌跖脓疱病患者皮损与正常对照组皮肤GR-α、GR—β的表达数量和强度。结果:两组GR-α表达无显著差异,患者组GR-β表达阳性率及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GR-β在掌跖脓疱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