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制备特异性抗人P 选择素的凝集素 表皮生长因子 (L EGF)功能域的单克隆抗体。利用特异引物 ,通过RT PCR从外周血血小板中扩增出人P 选择素的L EGF功能域基因 ,将其克隆至pET42b( )载体中 ,测序验证后转染大肠杆菌BL2 1,经诱导表达了C端融合 6×His的蛋白质。融合蛋白质经分离纯化后 ,免疫Balb/c小鼠 ,应用杂交瘤技术 ,通过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获得 3株可稳定分泌抗L EGF功能域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 (B10、F3和H5 )。其亚型分别为IgG2 、IgG1和IgG3;轻链均为κ型。所获的单抗对LPS刺激活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均有特异性结合反应 ,并可在体外阻断经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表明所获的单抗可特异性识别结合天然P 选择素 ,具有体外抗活化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功能 ,为进一步应用此单抗进行P 选择素结构和功能及抗粘附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2.
安徽产石蒜属植物三种酶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首次分析了安徽产石蒜属11个居群6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酯酶、苹果酸脱氢酶三种酶同工酶,初步探讨了种间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上为石蒜属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33.
幼年大鼠诱发排卵过程中卵巢PGS的变化及其生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用未年大白鼠经PMSG/hCG诱发排卵,观察了卵巢PGE_2,PGF_(2a),6-KetoPGF_(1a)和TXB_2在排卵过程中的变化,以及PGS合成抑制剂——消炎痛对大鼠排卵的抑制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消炎痛在1mg/只的剂量下,对于大鼠体内排卵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hCG注射后19小时,正常组动物排卵数为14.4±4.3个/卵巢;消炎痛组排卵数为2.33±2.7个/卵巢。RIA结  相似文献   
34.
长城内外,喜看稻菽千重浪;大江南北,丰收歌声万里扬。在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篡党夺权阴谋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在蓬勃开展的“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我国人民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金色的稻谷黄灿灿,雪白的米饭香喷喷。让我们怀着丰收的喜  相似文献   
35.
研究茉莉酸甲酯对丹参毛状根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为丹参毛状根培养的生产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以茉莉酸甲酯作为丹参毛状根的诱导子,进行丹参毛状根诱导培养。发现茉莉酸甲酯诱导的丹参毛状根的丹参酮类化合物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分别是无茉莉酸甲酯诱导的1.53倍和1.16倍,酚酸类化合物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分别是无茉莉酸甲酯诱导的1.37倍和4.43倍。茉莉酸甲酯能显著提高丹参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通过茉莉酸甲酯诱导实现丹参有效次生代谢产物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36.
研究和探讨海南黎药海巴戟多糖含量,并对多糖含量测量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估。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海巴戟药材中多糖含量,并根据苯酚-硫酸法建立数学模型,找出影响不确定的因素,最终确定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以D-葡萄糖作为对照品,浓度在0.002 5~0.012 5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重现性试验RSD=1.84%,4 h内显色稳定,加样回收率为98.05%(n=9,RSD=2.32%);16批海巴戟药材多糖含量为5.53%~12.63%,其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029 4~0.093 8,扩展不确定度为0.059 0~0.187 6。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有称量、浓度配制和吸光度。本研究建立的海南黎药海巴戟多糖含量测定方法适应性广、灵敏度高,若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纳入标准制定有助于对海巴戟药材含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对海巴戟药材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情况,总结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的主要成绩,查找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改进意见。方法:对我校2013届(应届生)306名、2011届和2012届(往届生)333名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结果: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认为本专业核心课程知识和技能模块设计合理,且应届毕业生认可度高于往届毕业生;对专业类纸质图书、纸质期刊等课程资源满意度高,认为专业类精品课程、教学视频等课程资源需要进一步改善;毕业生对专业知识考评认可度较高,应届生认可度优于往届生。结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效果较好,特别是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评价合理,但在专业技能训练和课程资源建设方面需重点加强。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成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比较三组患者斑块检出率、Hcy、hs-CRP水平和IMT厚度,同时对Hcy、hs-CRP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重度狭窄组斑块检出率为86.4%,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和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颈动脉内膜正常组Hcy、hs-CRP水平以及IMT厚度均显著低于颈动脉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P0.05);hs-CRP与IMT呈正相关(r=0.71,P0.05);Hcy与IMT呈正相关(r=0.79,P0.05)。结论: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Hcy、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应用徒手转胎术纠正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为提高经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头位难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在第二产程初期采用胎头吸引术,研究组患者通过徒手旋转胎头术调整胎头方位。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阴道自然分娩成功率(95.31%)高于对照组(7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和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转胎术与胎头吸引术两种干预方式对新生儿行为神经的影响无明显区别,但徒手转胎术可以有效缩短头位难产产妇的产程,并能显著提高阴道分娩率,有益于母婴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肾纤维化大鼠肾小管间质中分布,以及缬沙坦对DC浸润聚集的干预作用。建立肾大部切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n=18),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缬沙坦治疗组(n=18)。分别于建模1、4、12周取肾组织,采用HE和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程度;采用免疫双染及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DC-SIGN 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分布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选择素以及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II型胶元(ColIII)、纤维连接蛋白(FN)在上述肾组织中表达;以及RT-PCR检测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1)模型组DC-SIGN DC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以肾间质最为明显;其分布数量于12周较1和4周呈明显增多,且与慢性肾功能减退呈正相关。(2)12周时手术组大鼠肾小管间质区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增加,并与TIF程度以及DC-SIGN DC分布数量呈正相关。(3)经缬沙坦治疗后,DC-SIGN DC分布减少,以及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下降,TIF程度减轻及肾功能改善。研究结果表明,DC启动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缬沙坦对此具有明显的抑制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