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为了全面揭示云南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滇东南地区的蚂蚁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滇东南地区5个垂直带共采获蚂蚁7亚科57属202种;各样地蚂蚁群落主要指标为:物种数目6~49种(平均24种),个体密度0.7~5 943.6头/m~2(平均560.5头/m~2),多样性指数0.1693~2.6382(平均1.6574),均匀度指数0.0771~0.8022(平均0.5468),优势度指数0.0012~0.9031(平均0.2733);蚂蚁群落间相似性系数0.0333~0.3810,处于极不相似至中等不相似水平。结论认为,滇东南地区栖息着丰富的蚂蚁种类,在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价值。垂直带上蚂蚁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主要受气温制约,具体表现为纬度和海拔对蚂蚁群落的影响。该地区蚂蚁群落主要指标普遍表现出多域效应现象,除了地形和森林结构因素外,主要受到人类干扰影响,应当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对该地区蚂蚁群落加以保护,以便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2.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火蚁属重要的入侵蚂蚁,与其近缘种黑火蚁S. richteri和杂交蚁S. invicta × S. richteri形态相似,难以区分。为了快速准确鉴定3种火蚁属近缘种,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解析3种火蚁的工蚁、有翅雌蚁、有翅雄蚁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种火蚁共检测到62种表皮碳氢化合物,主要包括一甲基烷烃、二甲基烷烃和正构烷烃等;红火蚁、黑火蚁及杂交蚁不同品级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及含量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红火蚁不同地理种群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及含量相似度较高;建立3种火蚁相应品级的分类判别函数,可准确区分各品级下的3种火蚁。因此,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分析可用于红火蚁及其近缘种的分类鉴定,为口岸火蚁属蚂蚁的快速检疫鉴定提供新技术。  相似文献   
33.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国际最具危险性的入侵性物种之一,传播扩散速度快、适生能力强。云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给红火蚁的入侵和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本研究对云南高海拔冷凉区域人工草坪条件下红火蚁婚飞有翅蚁、工蚁活动规律,以及蚁巢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草坪条件下,红火蚁婚飞活动主要发生在每年的5-8月,6月初和8月初为婚飞生殖蚁发生高峰期,婚飞生殖蚁数量分别达到390.33头/1 000 m^2和523.33头/1 000 m^2,分别占到全年婚飞生殖蚁总量的25.19%和33.77%;诱集工蚁数量在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下旬达到两个高峰,合计诱集数量分别为634.66头/1 000 m^2和1 636.00头/1 000 m^2,分别占到全年诱集工蚁总量的44.59%和17.30%;新增蚁巢数量在6月1日-7月1日、8月16日、9月15日-12月16日、次年3月14日-4月15日为4个增长阶段,新增蚁巢数量分别为9.66个/1 000 m^2、4.33个/1 000 m^2、5.67个/1 000 m^2、2.00个/1 000 m^2、分别占到全年新增蚁巢总数的44.62%、20.00%、26.15%、9.23%。综合婚飞年度规律、全年诱集工蚁数量、活动蚁巢数量和新增蚁巢数量方面的结果,人工草坪条件下,6-9月为红火蚁的活动发生高峰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议每年的4-6月和8-9月采用毒饵与粉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在12月份采用低毒农药灌巢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4.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室内从18个赤眼蜂蜂种中筛选出食胚赤眼蜂Thichogramma embryophagum Hartig、安荔赤眼蜂Thichogramma oleae Voegele et Pointel对荔枝蒂蛀虫卵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食胚赤眼蜂与安荔赤眼蜂对荔枝蒂蛀虫卵的寄生率分别为21.67%和29.00%,寄生蜂的羽化率分别为81.76%和80.49%,显示出这两种蜂在生物防治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是世界性重要的水稻Oryza sativa L.害虫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化学防治一直是控制稻飞虱的主要途径,但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使稻飞虱产生抗药性,并引起害虫增殖等诸多弊端,迫切需要有效的生物防控手段进行控害。螯蜂是稻飞虱若虫和成虫期重要天敌,兼具捕食与寄生的双重习性,在控制稻飞虱种群数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外有关螯蜂的研究报道仍然偏少。本文综述了我国稻飞虱天敌螯蜂常见种类、生物学特性、控害效果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螯蜂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1990年11─12月和1991年元月、12月在江西鄱阳湖的余干县,江苏洪泽湖的泗洪县和湖南洞庭湖的汉寿县等地进行了经济水禽寄生蠕虫的调查,共剖检26种经济水禽387只(包括家鸭25只),其中有254只遭到感染,感染率高达65.63%(见表1)。所获标本经鉴定有吸虫22种,绦虫23种和线虫17种,隶于3纲5目12科26属。发现1个我国新记录属,6个新记录种;23个宿主新记录和1个绦虫未定种(见表2).对新记录种与原作者过去记载有较大差异的作了扼要的补充和绘图,对新记录属的特征亦作了简述,并对三个湖区经济水禽寄生蠕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蚁科昆虫区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徐正会 《动物学研究》1999,20(5):379-384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已鉴定蚊科昆虫9亚科76属267种。西双版纳地区的蚂蚁区系以热带至亚热带分布的东洋界成分最为丰富。在属级水平上,与马来西亚界关系最为密切。与澳洲界关系较密切;与非洲界和马拉加西界的关系知中。与新北界,新热带界和古北界的关系最为疏远。可见西双版纳的蚂蚁区系具有典型的热带亚洲起源特征,同时与澳洲和非洲的热带区系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8.
金毛弓背蚁的巢穴结构、头宽频数分布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毛弓背蚁Camponotus tonkinus Santschi的巢穴结构、工蚁头宽频数特征及巢外活动节律作了系统的观察和分析。发现金毛弓背蚁地下巢穴极为复杂,有纵横交错的通道系统和众多的小室,蚁后室位于巢穴底部,工蚁的头宽为连续性,范围在1.05-3.85mm,频数分布为不对称的单峰,头宽在1.4~2.Omm的个体最多,占总数的72.7%,晴朗天气里工蚁出入巢活动在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高峰,中午随温度升高金毛弓背蚁外出活动进入低谷.  相似文献   
39.
对鲇鱼鳃部寄生的固着鳋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研究了江西江口水库鲇鳃部寄生固着鳋的种群生态学及其对寄生部位的选择性。固着鳋的感染率和丰盛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以夏初最高;其繁殖也具有季节性,怀卵个体的比例同样有夏初最高。固着鳋对寄生部位的选择性似乎与种群的数量有关,当种群数量高时更多的固着鳋分布于中间的鳃片上,对多种寄生虫同时寄生条件下固着鳋寄生部位选择性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固着鳋和寄生鲇鳃部其它种类的寄生虫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褐飞虱两过线虫寄生前期幼虫的形态和数量性状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科线虫的形态结构,目前只有少量报道,大多数种的寄生前期幼虫的结构及数量性状都没有详细的研究.作者在1994-1996年间,对褐飞虱两索线虫(Amphimermis nilaparvata)寄生前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数量性状的观察和测量表明,两索线虫属与其它索科线虫在属间的形态结构有很大的差异,同属不同种间的幼虫结构较相似,但数量性状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利用寄生前期幼虫这两方面的差异可以进行属、种间的鉴别,有别于应用成虫期进行鉴别的常规方法,使鉴定依据更加充分和可靠.研究寄生前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数量性状,对索科线虫的活体、离体培养也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