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以红根草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MS、1/2MS、1/4MS)、蔗糖浓度和植物生长抑制剂(CCC、PP333、ABA、MH)在红根草试管苗保存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培养基1/2MS对红根草保存最好,保存270d后存活率最高。培养基中不添加蔗糖较添加一定浓度蔗糖时植株的形态和色泽差,但保存时间更长,转继代后能正常恢复生长。添加生长抑制剂能减缓生长速度,延长保存时间,最佳浓度分别为:CCC1.2~1.6mg/L;PP3331.6mg/L;ABA0.5~4.0mg/L;MH0.5mg/L。其中,ABA0.5~4.0mg/L对植株的生长最好,CCC浓度为1.2mg/L和1.6mg/L时,保存时间长,360d时,存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242.
不同颗粒度干式厌氧发酵处理生物废弃物,对发酵过程有着重要影响,试验表明:不同颗粒度对pH值变化影响较大,较小颗粒度发酵初期下降较快,较大颗粒度pH值变化不显著,而ORP差异比较明显,颗粒度越小,ORP下降越快;蛋白质和还原糖在匀浆状态下初期含量很高,而中后期无太大差异;纤维素酶在高破碎的情况下具有很强的活性,中后期减弱,而果胶酶活力在处理1中初期上升较快,随后变化不显著;VS和CODcr的去除率为处理2效果最好;从产气总量和产气速率比较,处理2为最佳,所产甲炕含量也为最高。  相似文献   
243.
为探究三峡水库消落区优势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采集消落区典型优势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三种植物的根际土壤以及裸地土壤作为对照土壤,测定其理化性质并置于Biolog-ECO培养板培养土壤微生物,分析其碳源动力学、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四种土壤有机质含量介于13~27 g/kg;速效氮小于60 mg/kg;速效钾小于50 mg/kg;速效磷介于5~20 mg/kg;全氮小于0.75 g/kg;全钾小于2.5 g/kg;全磷小于0.4 g/kg。根际微生物群落对总体碳源利用能力为苍耳>对照>狗牙根≈牛鞭草。微生物群落对氨基酸、羧酸类碳源的利用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碳水化合物、多聚物类、酚酸类以及胺类碳源的利用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的成分1 显示5种碳水化合物、3种多聚物、1种羧酸与成分1有较高正相关性,这些碳源均为糖的衍生物或含苯环的芳香族化合物,代表了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的差异程度。基于微生物群落功能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对微生物碳源利用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为pH、速效钾、速效氮和有机质(P<0.01)。几种优势植物的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强于对照组。消落区土壤养分处于中等至匮乏水平,可通过调控土壤养分(有机质、全磷、全氮等)或者碳水化合物、多聚物类、酚酸类及胺类碳源影响植物根际微生物,进而对消落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4.
目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阿奇霉素联合应用对大叶性肺炎病人体内TNF-α、IL-6及HMGB1的变化影响及其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并诊断患有大叶性肺炎的病人随机平分成两组,其中A组与B组成员分别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奇霉素和仅使用阿奇霉素进行大叶性肺炎对症治疗。通过炎性指标变化情况及对肺功能、不良反应的观察,分析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大叶性肺炎病人体内TNF-α、IL-6及HMGB1的变化影响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A组经联合用药治疗后相关炎症指标改善情况普遍优于B组;A组大叶性肺炎病人咳嗽、啰音及相关体征表现恢复速度快于B组,且A组病人在联合药物治疗后FEF和FEF50指标上的改善情况更为突出;而A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种类及例数、比率与B组却相差不大(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阿奇霉素的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病人体内TNF-α、IL-6及HMGB1浓度水平,且其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5.
目的:系统比较野生甘草无性繁殖的甘草根和人工甘草种子有性繁殖的甘草根中药用成分的积累速度差异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影响甘草药用成分积累的基因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基于HPLC和UV等分析方法,比较野生甘草和人工甘草在甘草酸、甘草苷和甘草总黄酮以及其他类成分的含量差异。基于HPLC指纹图谱技术,全面分析不同繁殖模式下甘草根的化学信息和内在质量的差异情况。结果:除甘草素和异甘草素外,野生甘草不定根中其他三种药用成分和总黄酮的含量均高于人工甘草实生根,经SPSS分析,除异甘草素外,其他成分在两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根据HPLC指纹图谱,两种甘草药用成分之间差异显著,相似度为0.647。结论:野生无性繁殖的甘草根和人工有性繁殖的甘草根中主要药用成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野生甘草具有快速积累药用成分的功能。本研究结果对于今后人工调控生产优质甘草药材,实现甘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46.
2013年8至12月,对陕西省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野生猕猴的种群数量及其社会结构进行调查,并估测该物种栖息环境的偏好性。通过在预先选取的样区域内采用"V"型路线调查法调查,发现该区域生活12群,共有460—500只野生猕猴。结合对其中5个猴群长时间的持续跟踪观察,统计得出成年个体占45.93%,未成年个体占34.45%,幼仔占19.61%,成年与未成年比例为1.33,成年雄雌的比例为0.36。并证实猕猴倾向于选择海拔700—1600m裸露的悬崖峭壁、平缓山坡农田带上缘、灌丛-森林带和半山中部及以上区域的阔叶林带下缘活动。  相似文献   
247.
从广西北海、桂林地区11个柑橘品种溃疡病材料上分离得到13株致病菌,进行菌系分化研究表明:在所测试的35项生理特征中有25项(柠檬酸盐、丙二酸盐、36℃生长、耐盐性(1~3%)、吐温20、吐温80、水杨素、卫茅醇、葡萄糖、乳糖、纤维二糖、苯丙氨酸、棉子糖、松三糖、侧金盏花醇、菊糖、核糖、甘露醇、阿拉伯糖、海藻糖、蜜二糖、山梨糖、七叶苷、酒石酸盐、明胶)完全相同,10项(醋酸盐、果糖、枸橼酸盐、鼠李糖、木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淀粉、甘露糖)存在差异;16项生化特征测试中有12项(细胞色素C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甲基红试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水解七叶苷、果聚糖产生、硝酸盐还原、脲酶、苯丙氨酸脱氨酶、精氨酸双水解酶、卵磷脂酶、明胶水解)完全相同,4项(水解淀粉、吲哚产生、硫化氢产生、石蕊牛奶)存在差异;3种噬菌体鉴定试验能够区分出13个菌株菌系分化现象的存在,且分为6种敏感型,而菌株细胞脂肪酸成分分析则不能区分菌系分化情况。  相似文献   
248.
垂柳雌花蜜腺一枚,位于于房与花序轴之间,多呈扁平广卵形,由分泌表皮、泌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雄花蜜腺呈基部相连的两枚突起,一枚位于花丝与花序轴之间,基部宽扁,上部棒状;另一枚位于花丝与苞片之间,棒状,仅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雌、雄花蜜腺均起源于花托表面2—3层细胞。在蜜腺发育过程中,雌、雄花蜜腺泌蜜组织细胞的液泡发生规律性变化.雌花蜜腺为淀粉型蜜腺,而雄花蜜腺为非淀粉型蜜腺。雌、雄花蜜腺的原宜汁分别由蜜腺维管束韧应部或花丝维管束韧皮部提供,其蜜计最后均由分泌表皮细胞和变态气孔排出。  相似文献   
249.
一种快速有效纯化DNA序列分析模板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宪春  罗锋 《生物技术》1998,8(5):44-45,F003
介绍一种DNA序列分析模板的快速、有效的纯化方法。该法对DNA模板的回收率可达95%以上。多次测序结果表明,此法与其他常规纯化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有效、可靠等优点,其测序结果电泳带清晰,无模糊带及“鬼带”出现,重复性及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50.
白色种皮花生皮色及农艺性状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育成白色种皮的高产花生品种,了解白色种皮的遗传规律,用自育的白皮1号品种与在福建省生产上推广的红皮良种粤油116、汕油对和泉花10号进行杂交,杂种F1植株的种皮全为红色.F2红皮植株与白皮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15:1的分离规律,红皮F2代的F3代株系中,有4/15株系符合红:白为3:1的分离比例。由此推断白皮性状是两对隐性基因控制,白皮性状与产量性状没有连锁。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顺序为: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重和生物产量>单株饱果数。经F3代、F4和F5代的株系鉴定,选出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重组类型;再经过产量鉴定和多点比较试验,选出了丰产性较好的二个品种参加福建省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