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H值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生物废弃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废弃物为底物,采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对生物废弃物进行处理,研究阳极液初始pH值对生物废弃物CODcr、TOC去除率的影响,以及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阳极液pH值为6时,CODcr去除率达72.1%,TOC的去除率达44.5%,其输出电压最大为1.27 V,平均电压797 mV,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36.6 mW/m2。  相似文献   
2.
以硅藻土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化,研究了固定化条件对固定化脂肪酶的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固定化条件:给酶量为33374U/g,固定化温度为35℃,pH值为7.5,时间为4h,此时固定化酶的活力约为5833U/g载体。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较游离酶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在80℃以下能保持80%以上的酶活,而游离酶60℃残余酶活仅为5%。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值也分别由游离酶的40℃上升至50℃和由7上升到7.5。对固定化中的中性脂肪酶在生物柴油合成中的应用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废旧变压器周围采取的土样中分离出一株多氯联苯降解菌,实验证明该菌株能以联苯作为唯一的碳源生长,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枯草杆菌,编号为WF1。分别研究温度、pH值、底物浓度等因素对2,3’,4’,5—四氯联苯降解率的影响,确定其最佳产酶条件为发酵温度35℃、pH值7.0、装液量100 mL以下、接种量4%、PCBs起始浓度0.2 mg/L,250 mL三角烧瓶中150 r/min下振荡培养3 d。酶促反应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pH值7.5。  相似文献   
4.
晋松  吴克  俞志敏  杨红  储玲 《生物学杂志》2010,27(4):22-25,30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重金属Cu递进胁迫对白茅幼苗生理生态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浓度的增加,平均根长、平均株高、鲜重、干重以及叶片色素含量等指标先增后降,分别在Cu浓度500 mg/kg处达到峰值。最长根长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在1000 mg/kg处达到峰值。说明低浓度Cu(〈500 mg/kg)对白茅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Cu(〉1000 mg/kg)则对植株生长产生抑制作用。Cu胁迫还导致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增高,表现为叶片MDA含量随Cu浓度增加而持续上升,其最大值达到对照的5.3倍。抗氧化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也随Cu浓度增加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均在Cu浓度为1000 mg/kg时达到峰值,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持续上升,故系统受到高浓度Cu胁迫而失衡,不能有效清除植物体的自由基和过氧化物,使植物产生受害症状。  相似文献   
5.
一株产电菌Nitratireductor sp. WJ5-4的筛选及产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生物垃圾燃料电池阳极淋洗液中分离一株产电菌WJ5-4,研究其产电特性。【方法】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及16S r RNA基因测序分析确定其种属,以该菌株为产电菌,以生物垃圾为底物,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研究在不同接种浓度和底物固含量条件下菌株的产电性能。【结果】菌株WJ5-4被初步鉴定属于Nitratireductor属,当接种量200 m L时可获得最大功率密度135.16 m W/m2、稳定电压370 m V和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降解率41.46%。当底物固含量为23%时,可获得最大功率密度163.69 m W/m2、稳定电压434 m V和TOC降解率46.29%。【结论】WJ5-4菌能够利用较高固含量的生物垃圾产电,产电周期较长,为下一步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生物垃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物垃圾堆肥的过程研究及腐熟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静态强制通风发酵工艺对合肥市农贸市场的生物废弃物进行好氧堆肥处理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腐熟效果。方法:分析发酵过程中温度、含水率、挥发分含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等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结果:一次发酵中堆肥的温度在55℃以上的有3d,经过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堆肥中挥发分含量由85.4%降低到51.2%。纤维素的含量由20.90%减少到15.48%,半纤维素的含量由7.20%减少到1.36%,,纤维素、半纤维素在二次发酵中降解率比一次发酵的小,木质素虽在一次发酵中基本没有降解。但在二次发酵中得到有效降解,木质素含量由8.30%减少到5.38%。堆肥后物料在70d堆肥后,基本上达到腐熟程度。结论:温度、含水率、挥发性物质、淀粉实验、生物可降解度实验等指标检测可以评价静态强制通风发酵工艺对合肥市农贸市场的生物废弃物进行好氧堆肥处理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腐熟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产谷胱甘肽酵母菌株的选育及其代谢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UV和HNO2及其复合诱变处理S.cerevisiae 的原生质,筛选得到ZnCl2和半胱氨酸抗性菌株S.cerevisiae YZM-14(ZnCl2r,Cysr),其谷胱甘肽(GSH)产量(84.72mg/L)、生物量(7.63g/L)及胞内GSH含量(11.10mg/g)分别是出发菌株的2.79倍、1.63倍和1.71倍,且性状稳定。根据细胞比生长速率和GSH得率变化曲线,将GSH生物合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二阶段诱变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PP途径代谢通量增加8.1 mmol/(g·h),GSH前体合成途径通量增加,且诱变菌株的有机酸分泌通量减少,提高了细胞的碳源利用效率,增大了GSH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不同颗粒度干式厌氧发酵处理生物废弃物,对发酵过程有着重要影响,试验表明:不同颗粒度对pH值变化影响较大,较小颗粒度发酵初期下降较快,较大颗粒度pH值变化不显著,而ORP差异比较明显,颗粒度越小,ORP下降越快;蛋白质和还原糖在匀浆状态下初期含量很高,而中后期无太大差异;纤维素酶在高破碎的情况下具有很强的活性,中后期减弱,而果胶酶活力在处理1中初期上升较快,随后变化不显著;VS和CODcr的去除率为处理2效果最好;从产气总量和产气速率比较,处理2为最佳,所产甲炕含量也为最高。  相似文献   
9.
巢湖蓝藻与农业废弃物共热解制取生物质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蔗渣、玉米秸秆和棉花秸秆3种废弃物与蓝藻进行混合共热解试验,考察废弃物的加入对蓝藻热解液体产率及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种废弃物均使共热解液体产率呈下降趋势。当蓝藻与废弃物以1∶1混合共热解时,以蓝藻和玉米秸秆共热解液体产率最高,为61.8%,且除苯酚类以外,液体产物组分与单一蓝藻热解产物组分相近,含氮化合物含量明显降低,相对含量由18.49%降至8.15%。与其它2种废弃物相比,蓝藻与玉米秸秆在适当比例下的共热解有利于改善热解油品质。  相似文献   
10.
生物垃圾处理过程中渗滤液混凝处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混凝剂(PAS)用量、酸度、温度对垃圾处理过程中渗滤液混凝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聚合硫酸铝进行混凝处理时,对渗滤液的氨氮处理效果不佳,对CODcr和浊度处理效果甚佳.根据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得出处理过程中三个因素对CODcr去除率影响的主次关系为:pH>聚合硫酸铝的用量>温度.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剂加入量15mL(10%)、pH为6.7、温度为50℃时为最优化工艺条件,CODcr去除率达到7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