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干旱区胡杨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阿拉干样区内,距河道不同距离选取40棵胡杨树(Populus euphratica)采样,使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胡杨叶片相对含水量(fuel moisture content,FMC)、等效水厚度(equiv-alent water thickness,EWT)、叶绿素含量随距河道距离的空间差异,以及随地面温度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FMC、EWT和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MC、EWT、叶绿素含量与河道距离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距河道越远,3项指标均随距河道距离的增加极显著的减少,其中EWT与距河道距离的相关性最大(-0.577)。温度变化对FMC和EWT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但对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P>0.05)。因FMC、EWT的物理含义不同,它们的平均值在胡杨树个体尺度/水平上极显著相关,但在单片叶子尺度上FMC和EWT之间无显著相关(P>0.05),而胡杨树个体平均和单片叶子的EWT与叶绿素含量均极显著相关(P<0.01)。由于EWT与距河道距离和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极显著,而且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因此,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潜力,建议将EWT作为干旱区河岸生态系统植被含水量遥感监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2.
新疆塔里木马鹿沙雅种群的生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沙雅种群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和库车县境内。为了评估该马鹿种群的生境现状、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利用GIS和RS技术,分别解译了当地过去4个年份(1972~2006年)夏季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得到了塔里木马鹿生境变化数据:①2006年的农田面积为27082.24hm2,高盖度植被面积22616.25hm2,中盖度植被面积66703.62hm2,低盖度植被面积64470.62hm2,水体面积39735.89hm2,荒漠面积63497.26hm2,沙漠面积40308.45hm2;②过去的34年间农田面积增加了89.2%(12768hm2),高盖度植被面积减少60.1%(34125hm2),中盖度植被面积增加了17.2%(9791hm2),低盖度植被面积增加了37.3%(17520hm2),水体面积减少26.6%(14429hm2),荒漠面积增加6.9%(4123hm2),沙漠面积增加12.6%(4523hm2);③高盖度植被的斑块数量增加了20.9%,平均斑块面积下降了48.3%,最大斑块指数下降了33.3%;景观丰富度并没有变化,但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分别增加了2.5%;④高盖度植被面积变化分别与当地的人口数量和畜牧存栏数呈显著负相关(r=-1.000),而农田、沙漠和荒漠面积分别与当地人口数量及畜牧存栏数呈显著正相关(r=0.800,r=1.000,r=0.800)。表明塔里木马鹿沙雅种群生境的丧失及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生境丧失及破碎化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明确物种生境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对了解该物种的生境需求和适宜生境空间分布至关重要。生境评价和预测是对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以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为研究对象,以其重要栖息地新疆博州艾比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15个鹅喉羚分布点数据和23个环境变量因子,应用MAXENT模型分析其生境空间分布及主要影响因子,划分了鹅喉羚在研究区域的适宜生境,并对它的栖息地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鹅猴羚生境选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气温日较差是影响鹅喉羚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植被类型,坡度和最干月降水量对艾比湖鹅喉羚的生境选择影响不大。除了温度和降水在内的19项生物气候变量是鹅猴羚选择生境的重要因素之外,海拔和坡向等地形特征也影响鹅猴羚的生境选择性。鹅喉羚的高度适宜生境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北部和东部,中度及低度适宜生境区则分布于高度适宜生境区的边缘,而非适宜生境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研究不仅提供了鹅喉羚在艾比湖的实际分布状况及其栖息地特征,也为鹅喉羚在栖息地方面的研究,即鹅猴羚的栖息地选择和环境因子的关系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4.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和田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促进人类福祉。了解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能为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与针对性指导。基于和田地区201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系统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随后,修改等效系数,并在评估模型中引入支付意愿与支付能力来衡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2010-2018年,和田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较为显著,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均呈增加趋势,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2)在研究期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减少了5.89×108元。各地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减少趋势,其中水体构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体。区域生态功能的调节服务 > 支持服务 > 文化服务 > 供给服务,水文调节与废物处理是最主要的单项服务功能。(3)在空间尺度,各县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民丰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和田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4)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研究不仅可以为区域生态补偿提供基础数据,还可以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线粒体DNA作为理想的分子遗传标记被广泛应用于马鹿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该文阐述了mtDNA在马鹿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马鹿mtDNA序列的研究概况及其多态性在马鹿物种识别、起源和进化、地理分化、遗传多样性和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6.
采用GIS技术,结合实地考察数据和历史数据,通过对信息加工与处理,对1973-2003年间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马鹿塔里木亚种(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分布区的生境动态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影响塔里木马鹿栖息地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73-2003年在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中各种生境类型的变化比较显著,其中(1)水资源严重缺乏,水量剧烈减少,水域面积大幅缩小(2)沙漠面积和低盖度植被面积略有减少,高盖度植被面积减少强烈,保护区内耕地面积快速增加,荒漠化趋势明显,总体上马鹿塔里木亚种分布区的各种生境类型处于变化状态,栖息地环境趋向恶化。  相似文献   
27.
目的: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为马鹿的新疆特有亚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现已隔离成3个孤立的小种群,即沙雅种群、尉犁种群和且末种群.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濒危野生动物.方法:基于塔里木马鹿线粒体控制区部分序列对3个种群的控制区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在34个序列比对中得到342bp的片段,含变异位点12个,占分析序列长度的3.51%,由此定义了6个单倍型.显示出3个种群总的核苷酸多样性较低(0.01351±0.00063),单倍型多样性较高(0.693±0.051);就单个种群而言,且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低,而沙雅种群最高.从Tajima's D和Fu and Li's D值的估算结果来看,塔里木马鹿尉犁和沙雅种群相对于中性进化的歧异度并没有明显的偏离(P>0.1),且末种群则出现了明显的偏离(分别为P<0.05和P<0.02),这预示着3个塔里木马鹿种群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平衡选择.分子变异分析表明,沙雅和尉犁种群间基因流Nm大于4,说明这2个塔里木马鹿种群间存在着非常丰富的基因流,且末种群分别与沙雅、尉犁种群间基因流Nm均小于1,而且末种群分别与沙雅和尉犁种群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Fst分别为0.409;0.718,P值均小于0.001),以及3个塔里木马鹿种群单倍型间的序列差异为0.012.结论:以上数据都显示了3个塔里木马鹿种群的单倍型间已经出现了明显分化.结合系统发生关系分析,应将沙雅种群和尉犁种群联合建立管理单元进行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28.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粘蛋白1(MUC1)、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SCD-1)、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与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8月到2021年7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8例作为病例组(包括轻度组患者50例与中重度组患者28例),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7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MUC1、SCD-1、NLRP3水平与凝血指标,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三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红蛋白(HGB)对比无差异(P>0.05)。中重度组与轻度组的血清MUC1、SCD-1、NLRP3含量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中重度组与轻度组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组与轻度组对比也存在差异(P<0.05)。在病例组中,Pearson 分析显示血清MUC1、SCD-1、NLRP3表达水平与凝血指标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显示MUC1、SCD-1、NLRP3等都为影响患者病情活动度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伴随有血清MUC1、SCD-1、NLRP3的高表达,也多伴随有凝血功能异常,MUC1、SCD-1、NLRP3表达与凝血功能异常存在相关性,也是影响患者病情活动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园林植物叶面微结构会影响其截留大气颗粒物的能力。选取乌鲁木齐市主干道10种常见落叶阔叶树种,采用水洗滤膜法测定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大颗粒物(PM>10)、粗颗粒物(PM3—10)和细颗粒物(PM1—3)的滞纳量,探究不同粒级颗粒物含量及其占总颗粒物含量的百分比;用高倍电子显微镜观察叶表面微形态特征(绒毛长度、气孔半径、凹槽宽度等),分析叶表面在微观结构下各形态特征与其不同粒级颗粒物吸附能力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颗粒物滞纳量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榆树总颗粒物滞纳量最高(53.38±0.71)μg,是红瑞木总颗粒物滞纳量(4.90±0.64)μg的10倍;PM>10颗粒物平均含量占TSP约80%。榆树的PM3—10、PM1—3滞纳量最高,达(9.14±1.08)μg和(7.75±0.05)μg,是其他树种的3—5倍。气孔数量与TSP、PM>10颗粒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30.
流域水文变化对胡杨荒漠河岸林林窗及形成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窗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能够促进森林的自然更新与演替、优化森林结构和养分循环,从而提高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塔里木河中游历年径流量、耗水量与地下水埋深等水文数据,利用回归模型、拟合优度t检验与种群结构动态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水文条件对胡杨荒漠河岸林林窗数量及其形成木种群结构与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0年前塔里木河中游水量较为充足,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胡杨生存发育的需水量。自1980年来,塔里木河中游年径流量(R2=0.785,P < 0.01)与耗水量(R2=0.524,P < 0.01)呈明显减少趋势、地下水日益匮乏,其埋深呈直线下滑趋势(R2=0.8618,P < 0.01)。这导致河道两岸的胡杨林生态用水日益紧缺,从而引起胡杨林林窗现象频繁出现,尤其是在1997-2006年期间。2)随着中游年径流量与耗水量逐渐减少、地下水埋深逐渐增加,林窗内胡杨形成木数量则变为增长趋势。3)林窗形成木除1957-1966、1967-1976年属衰退型外,1977-1986、1987-1996、1997-2006和2007-2016年均呈现增长型特征。特别是林窗内胡杨形成木Ⅱ级幼龄树大幅度增加,其表现出胡杨林年龄结构的老龄化特征。4)由模型显示,林窗及其形成木数量与径流量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径流量降至17.81×108 m3时,林窗内的胡杨将面临高峰死亡。由此可知,在干旱区水文条件是决定胡杨生死的主导因子,也是塔里木河中游荒漠河岸林林窗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