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小偃麦附加系Z1和Z2中外源染色体2Ai-2的结构组成@张增燕$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辛志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陈孝$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小偃麦;;附加系;;染色体  相似文献   
22.
组织培养与普通小麦异源易位系选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惠君  辛志勇 《遗传学报》1996,23(5):377-381
以中国春小麦品种中8601、澳大利亚栽培小麦品种Sunstar、Millewa作母本,与抗大麦黄矮病毒病(BarleyYellowDwarfVirus,简称BYDV)的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L1杂交,取杂种的幼胚和幼穗作离体培养,获得大量再生植株。经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染色体数目的检查和田间抗性鉴定,在再生植株回交后代中获得了抗BYDV的杂合易位株,经自交和花药培养纯合,选育出D1091、D1094、D1658、TC5、TC6、TC7等一批抗性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普通小麦选系。以白黑麦6R二体附加系为抗源,与严重感染白粉病的陕7859杂交,经幼胚培养在再生植株回交后代中筛选到白粉病免疫的普通小麦杂合易位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远缘杂交中,组织培养可以作为导入外源基因产生易位的手段之一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3.
以偃麦草 (Ag .pulcherrimum)为抗源 ,以圆锥小麦 (T .turgidum)×偃麦草的双二倍体———CPI113 5 0 0 ( 2n =70 )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自交得到的衍生系为基础材料 ,利用黄矮病抗性追踪、形态学标记、细胞遗传学分析 ,筛选到 2个抗黄矮病新种质 96S16 11,96W 14 9.通过测交分析、原位杂交和同工酶电泳分析等技术 ,对以上材料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 :96S16 11为普通小麦 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 ,96W 14 9为普通小麦 偃麦草 1D( 1Ap)二体异代换系 .  相似文献   
24.
25.
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YW443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附加系L1衍生抗病系PP9-1为抗源,与小麦推广品种陕7859.丰抗8号杂交并自交,在F6代中选到农艺性状优良的高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YW443。对YW443及其亲本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YW443高抗大麦黄矮病毒GPV、GAV株系。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RFLP分析和RAPD分析,研究诉遗传构成及其抗病基因染色体归属。结果表明:YW443(2n=43)的遗传构成了40条(2  相似文献   
26.
一、国外情况从细胞水平上进行遗传操作已在作物育种领域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这方面较为常用和有希望的技术有花药培养、体细胞变异的筛选、幼胚培养和试管受精等几项。花药培养自1964年Guha等获得曼陀罗的花药单倍植株以来,在国际上引起很大重视,纷纷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先后在水稻、麦类、油菜、苜蓿、果树等70个属206个种中  相似文献   
27.
通过白粉病抗性鉴定、生化标记及分子原位杂交相结合的方法,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胚培养组合T240 (普通小麦×小麦-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Lam.) 6D/6V异代换系)的32个SC2代株系中,筛选出T240-6株系,其所有的抗白粉病单株均缺失簇毛麦6V染色体长臂上的谷草转氨酶位点GOT-V2,而具有短臂上的醇溶蛋白位点Gli-V2.细胞学染色体观察表明,该株系的所有抗病单株均具有1~2个端体,这些端体不能与小麦染色体配对,双端体之间可以配对.经原位杂交分析,端体杂交呈阳性,表明它们均为簇毛麦6V染色体短臂(6VS).  相似文献   
28.
用天花粉蛋白基因转化小麦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普通小麦品种京411未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10天左右,对820个胚性愈伤组织用含有35S启动子的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基因轰击。2周后,将这些被轰击的愈伤组织转到含潮霉素50mg/L的筛选培养基上,经分化和生根,获得了33棵再生植株,经接饲毒蚜虫抗病性鉴定和PCR、Southern杂交分析,从中筛选出4株含有编码TCS的转基因小麦植株。转化频率为0.49%。 Abstract:Wheat immature embryo calli of 10 days culture from Jing 411,a common wheat variety, Triticum aestivum, were used as the receptor of Trichosanthin gene droven by 35S promotor to be bombardmented.Two weeks after bombardment, 820 embryonic calli were transferred onto selection medium containing 50mg/L hygromycin,and 33 plantlets with healthy roots were regenerated finaly from the calli. By the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resistance test of inoculating the wheat aphids carrying the virus on the plants, PCR analysis, and Southern blotting analysis, 4 plants were identified to be the transgenic wheats, containing the alien DNA that ecodes TCS gene. The transformed efficiency was around 0.12 percent.  相似文献   
29.
差异显示和RACE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差异显示是一套快速有效克隆差异表达基因的新技术 ,综述了该技术的原理及其技术改进、应用与展望。“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AmplificationcDNAEnd)技术即RACE技术 ,是获得全长cDNA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阐述了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30.
抗病基因Bdv2抑制大麦黄矮病毒复制和运动的分子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YW642含有一个源于中间偃麦草7X染色体的抗性基因Bdv2,对大麦黄矮病毒GAV株系具有高度抗性。为有效控制该病毒和阐明抗黄矮病机制,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研究了大麦黄矮病毒GAV株系在YW642及其感病姊妹系YW641中积累浓度的差异。分别在接种病毒不同时间、不同部位上取样,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来检测GAV的积累浓度。在接种部位,抗病植株中病毒的浓度远远低于感病植株。在侵染的前5d,抗病植株YW642中病毒会有一定程度的复制和积累,但随后病毒浓度开始下降,接种14—16d时没有检测到病毒;而在感病株系中,病毒积累的浓度远远高于抗病植株,并一直维持一个较高的浓度。在未接种部位.感病植株中可检测到较高浓度的病毒,说明病毒能从接种点很快运动到未接种部位,并大量复制。而在抗病系YW642中,未接种部位始终未检测到病毒。实验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在抗病植株中BYDV的复制和运动均受到了极大的抑制:这是抗病基因Bdv2与BYDV互作后,激活了一系列防御基因的结果。另外还确定了防御基因诱导表达的时间,为从抗病植株中分离抗病相关基因、研究抗黄矮病机制提供了取样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