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DNA甲基化与脂肪组织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在维持正常细胞功能、遗传印记、胚胎发育以及人类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最重要的作用是调控基因表达,它是细胞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表观遗传机制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在脂肪组织生长发育以及肥胖症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NA甲基化通过调控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转录辅助因子以及其他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该文综述了脂肪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脂肪组织DNA甲基化的研究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2.
通过RACE技术从陇油6号油菜中克隆得到了一种新的BnHMGB2基因的cDNA,全长823 bp,其中包括438 bp的开放阅读框,131 bp的5′非翻译区(5′UTR),253 bp的3′非翻译区(3′UTR)。与拟南芥AtHMGB2的同源性达到了87.4%,因此命名为BnHMGB2(GenBank登录号:JN807314)。该基因编码14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15.9 KDa,等电点为5.6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油菜根、茎、叶、下胚轴均有表达,根中表达量最高。同时,该基因的表达受低温胁迫的诱导,表明该基因在油菜适应低温胁迫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3.
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杰  王宁  苏展  李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0):1992-1994,1941
椎体成形术是通过向椎体病损部位注入骨粘合剂,达到缓减疼痛、增强椎体稳定性的目的。由于椎体成形术的治疗原理、远期疗效、并发症均与其生物力学密切相关,其生物力学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椎体强化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及椎体强化后的生物力学特性,总结影响椎体强化效果的因素及影响程度,并对椎体强化生物力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研究WFS1在胰腺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和细胞定位.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WFS1在大鼠胰腺发育不同阶段的蛋白表达水平;运用免疫荧光检测不同时期WFS1在胰腺的定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WFSl的蛋白表达量胚胎后期高于新生期,成年期表达量上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不同发育时期WFS1与胰岛β细胞共表达.结论:WFS1在胚胎发育中后期的高表达可能与胰岛形成及功能完善有关,并且可能参与了胰岛重塑.  相似文献   
26.
王尚彦  王宁 《古生物学报》1995,34(3):375-380
记述2个新遗迹属──Biconcavichnus和Fasciarichnus,并讨论了它们的形成方式和形成环境。化石产于贵阳市南约20km的孟关附近的下三叠统安顺组上部。  相似文献   
27.
采用黄土丘陵区多年生C3草本植物长芒草为对象,模拟“枯落物-土壤”转换界面,进行了为期512 d的室内分解试验,对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界面土层微生物残体和土壤碳组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形成在分解早期和中期由真菌主导,而在晚期由细菌主导。真菌残体碳对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贡献率(38.7%~75.8%)明显高于细菌(9.2%~22.5%),是细菌残体贡献率的3~4倍。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呈下降趋势。植物碳源的输入调动了微生物对土壤碳组分的利用。颗粒态有机碳分解早期和晚期持续下降,成为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的直接原因;而微生物残体碳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的波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降低只起到间接作用。一次性外源添加枯落物引起的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增加并没有直接贡献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28.
从退役铀矿区土壤中筛选获得耐铀促生菌株,为铀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提供优良菌种资源,以解决退役铀矿区污染治理问题。梯度稀释某退役铀矿区污染土壤,涂布含铀培养基,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耐铀性能菌株B2。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比较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在铀胁迫下的生长曲线和培养基铀含量,分析其耐铀能力和铀吸附或吸收能力。通过平板法测定其固氮、解磷、产纤维素酶、合成铁载体能力。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其产吲哚乙酸(3-indole acetic acid, IAA)能力及产量。通过种子萌发和盆栽实验,验证该菌株的促生能力。综合形态观察结果、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序列的进化分析,确定菌株B2为微枝形杆菌属细菌(Microvirga makkahensis sp.),在铀浓度为0-400 mg/L时,其生长曲线符合S型生长曲线模型,当铀浓度达到600 mg/L后生长受抑制,其对培养基中的铀无吸附或吸收作用。菌株B2具有固氮、解磷、产纤维素酶、合成铁载体和产IAA的促生特性,培养48 h后IAA产量可达到24.39μg/...  相似文献   
29.
猪瘟病毒石门株NS2-3基因片段的序列测定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 couple of CSFV specific primer (PF 5648 and PR 6604) was designed with the aid of computer primer designation software and synthesized based upon the relative conserved regions of published sequences of C strain. NS2-3 gene (p125 gene) fragment of CSFV Shimen strain was amplified successfully by RT-PCR from the anticoagulant blood of infected pig. The product length is 957 bp, located in the central of NS3, a putative NTPase and helicase domain. The obtained PCR product was cloned and then sequenced. The sequence showed that this fragment contained all of seven typical conserved segments of helicase superfamily, including two common NTP-binding motifs, namely, “A” site (GXGKT/S) and “B” site (3hy, 2x) D. Sequence homolog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himen strain had the highest homology with Japanese strains (ALD and GPE-), and slightly lower homology with other three CSFV strains (C, BresciaandAlfort). Shimen strain had also significant homology with two BVDV strains (NADL and SD-1).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homology of Shimen strain with five CSFV and two BVDV strains was all upper than 90%. It is further confirmed that this fragment is the most conserved in pestivirus amino acid sequence. It is consistent with its essential function in replic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virus genome and in processing of polyprotein precursor.  相似文献   
30.
【背景】梨火疫病是由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对苹果、梨、山楂等40余属220多种植物危害极大。近年来,与中国毗邻的中亚多国相继暴发梨火疫病。梨火疫病菌成为国内特别是对新疆地区的特高风险有害生物,梨火疫病已被中国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目的】从新疆本土材料以及实验室现有菌株中进行梨火疫病菌拮抗菌株的筛选,为梨火疫病的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新疆香梨种植区土壤及实验室现有菌株中分离、筛选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菌株,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16SrRNA基因测序等方法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并采用牛津杯扩散法对抑菌效果进行复筛。利用两年生盆栽杜梨苗对拮抗菌进行温室内保护型和治疗型防效测定。【结果】筛选获得11株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9株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2株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平板对峙实验结果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JE7、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1和植物乳杆菌LP2拮抗作用较强,其次为贝莱斯芽胞杆菌JE4。生理特性实验结果表明:JE4、JE7可在NaCl浓度为1%-7%时生长,JE4、JE7在pH 4.0-9.0时生长,LP1可在NaCl浓度为1%-9%时生长,在pH 5.0-9.0时生长良好。温室防效测定结果显示,贝莱斯芽胞杆菌JE4防效最佳,可达到73%以上。【结论】筛选获得一批梨火疫病拮抗菌,其中部分菌株在温室内防效显著并具有较强的盐碱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