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比较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与胃肠营养两种喂养方式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0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结合静脉营养方案,胃肠营养组先采用静脉营养,患儿吞咽功能协调后经口喂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喂养效果、喂养不耐受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患儿每日体重增长显著高于胃肠营养组,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患儿生理体重下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达到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均低于胃肠营养组(P<0.05);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患儿呕吐、胃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胃肠营养组(P<0.05);两组腹胀、腹泻发生率没有差异(P>0.05);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胆汁淤积发生率显著低于胃肠营养组(P<0.05);两组高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没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喂养效果良好、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该方式是一种针对早产低体重儿良好的营养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粪菌移植联合乳果糖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胃肠功能、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55)。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治疗,研究组则采用粪菌移植联合乳果糖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胃肠减压引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PAC-QO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粪菌移植联合乳果糖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和心理状态,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枳术宽中胶囊联合益生菌对老年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H.pylori阳性的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包含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胶体果胶铋的标准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将四联疗法中的胶体果胶铋替代为枳术宽中胶囊,并在此基础上加用益生菌。7天为1个疗程,全部患者治疗2个疗程。停药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率、H.pylori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及H.pylori根除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术宽中胶囊联合益生菌可明显缓解老年CAG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同时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临床治疗CAG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隐匿性冠心病(或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围术期的心血管功能异常及与年龄的相关性,探讨围术期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和转归。方法:180例择期手术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年龄≥51岁者130例,按年龄将其分为51~60岁组、61~70岁组和71~80岁组,其余50例年龄≤50岁者为对照组。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患术前24h、术后24h、术后48h心电图信息,专业医师分析统计s11段下移及弓背样抬高的幅度、时间,各型心律失常、各时间段心律失常发生率等,同时记录临床治疗、效果及转归。结果:随年龄增加,ST段改变幅度及持续时间增大(P〈0.05,P〈0.01);71~80岁组ST段弓背样抬高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5);61~70岁组ST段下移时间、71~80岁组ST段下移时间及弓背样抬高幅度大于51~60岁组(P〈0.05)。61~70岁组的加速性室性自主心率(A巩)发生率和71。80岁组的窦性的心动过缓(SB)、室性早搏(VPB)、室性心动过速(vT)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5,P〈0.01);61~70岁组的房颤(AF)发生率和71~80岁组的VP、VT及AF发生率大于51-60岁组(P〈0.05,P〈0.01)。各组术后24h心律失常发生率大于术后48h及术前24h(P〈0.01);随年龄增加,排除诱因后可逆转的心律失常明显减少,需药物逆转和电学逆转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高龄SMI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高发,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术后24h是心功能异常高发时段。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小鼠主动脉狭窄后不同时期心室肌细胞后除极和触发活动的变化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复制小鼠主动脉狭窄模型后,取小鼠心脏,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左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早后除极(EAD)、迟后除极(DAD)和触发活动情况,以及灌流低钾或异丙肾上腺素溶液后,所诱发后除极触发活动的变化。结果:①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小鼠乳头肌动作电位APD90模型组2周和5周组保持不变,9周和13周明显延长。②在记录的30min时间内,模型组9周和13周动物出现EAD和DAD,而对照组以及模型组2周和5周动物未出现EAD和DAD。③低钾或异丙肾上腺素诱发EAD和DAD的发生率,模型组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并且模型组动物的发生率随着时间进行性增加。结论:小鼠主动脉狭窄后,心肌细胞EAD、DAD以及触发活动逐渐增多,心肌细胞的电不稳定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孕妇的异常心电图变化和妊娠结局。方法:妊娠晚期孕妇按年龄分为35岁以上组和35岁以下组,行心电图检查,统计各型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记录妊娠、分娩结局及是否出生低体重儿。结果:妊娠晚期35岁以上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组(P〈0.05);其中,卵段改变、心律失常发生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各型心律失常中,前者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而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心电图异常者35岁以上组妊娠丢失率明显高于35岁以下心电图正常和异常组(P〈0.05);35岁以上孕妇心电图异常组早产发生率高于心电图正常组(P〈0.05);心电图异常35岁以上组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显著高于心电图正常35岁以下组(P〈0.05)。结论: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高龄孕妇易发生妊娠丢失、早产及分娩低体重婴儿。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青少年I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为I型糖尿病的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6月间石家庄地区各医院收治的49例青少年T1DM患者为观察组,及同期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即时指尖血免疫测定仪分析受试者HbAlc水平;应用RT—PCR技术检测血液中CpnDNA;应用ELISA方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Cpn特异性抗体水平,对CpnDNA的检出情况及HbAlc水平与CpnDNA和特异性抗体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CpnDNA的栓出率为46.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pn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再次感染或慢性感染Cpn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Alc与IgG/IgA抗体水平显著相关,血糖控制较差0qbAlc〉9%)的糖尿病患者CpnIgG/IgA抗体阳性率与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HbA1c〈7%)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相比,青少年T1DM患者更容易感染Cpn,且更容易由急性感染状态进展为慢性感染形式,良好的血糖可能降低患者发生与代谢控制有关的慢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28.
摘要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辅助性T细胞(Th)2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1例DLBCL患者(DLBCL组)和7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Th22细胞百分比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2、IL-13、 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比较DLBCL组和对照组及不同AnnArbor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Hans免疫分型以及疗效的DLBCL患者外周血Th22百分比及血清IL-22、 IL-13、 IL-6、TNF-α水平差异。结果:DLBCL组外周血Th22细胞百分比、血清IL-22、IL-13、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期组、高中危组和高危组、非GCB型组治疗前外周血Th22细胞百分比、血清IL-22、IL-13、IL-6、TNF-α水平分别高于I~Ⅱ期组、低危组和低中危组、GCB型组(P均<0.05)。121例患者中判定治疗无效者有39例,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无效组(39例)和有效组(82例),无效组治疗后外周血Th22细胞百分比、血清IL-22、IL-13、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且无效组治疗前、后高于有效组(P<0.05)。结论:DLBCL患者外周血中Th22百分比以及血清IL-22、IL-13、IL-6、TNF-α水平升高,且与高AnnArbor临床分期、高IPI评分、非GCB型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较差有关。临床可通过监测上述指标水平以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后小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ACE2平衡的变化及肠淋巴液引流(PHSML)的作用。方法:BALB/c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休克组、休克+引流组(n=6)。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行液体复苏;休克+引流组液体复苏后,引流肠淋巴液。在液体复苏后6 h或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对照组于麻醉后,留取心肌组织,qRT-PCR法检测ACE、ACE2、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1型受体(AT1R)、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Mas1R)的mRNA表达,ELISA方法检测Ang Ⅱ和Ang (1-7)含量。结果:休克组小鼠心肌组织ACE与AT1R mRNA表达、Ang 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ACE2与Mas1R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Ang (1-7)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ACE/ACE2、Ang Ⅱ/Ang (1-7)、AT1R/Mas1R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PHSML引流显著抑制了失血性休克对这些指标的作用。结论:失血性休克上调心肌ACE-Ang Ⅱ-AT1R轴、下调ACE2-Ang (1-7)-Mas1R轴表达,引起ACE/ACE2失衡;PHSML引流下调ACE-Ang Ⅱ-AT1R轴、上调ACE2-Ang (1-7)-Mas1R轴表达,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ACE/ACE2平衡。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血清炎性细胞因子、风湿因子、双手平均握力和体能的差异,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因子、握力和体能的相关性。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IL-18、IL-6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120,-26.930,-18.790,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RF阳性率和Ig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握力和体能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745,38.580,p0.001);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8、IL-6和hs-CRP水平与RF阳性和IgA阳性正相关,与握力和体能指数负相关。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高,且与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和体能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检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