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大沽夹河清洋河段生态健康的干扰因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沽夹河清洋河段生态健康的生物学评价结果为“很差”。大沽夹河清洋河段生态健康的干扰因子识别,旨在为清洋河段的生态健康的恢复决策提供科学指导。通过文献调查与现场考察、观测和采样,获得相关证据。利用备选干扰因子列举、备选干扰因子排除和证据力度分析的识别方法,获得下列结论:(1)清洋河段生态健康损伤的主要干扰因子是径流改变引起的适宜栖息地丧失、营养过剩引起的总氨增加、营养过剩引起的藻类适度生长和径流改变引起的藻类适度生长;次要干扰因子是TSS增加引起的藻类适度生长和TSS增加引起的沉积增加。(2)调控过闸、过坝径流,使河道径流量及其变化贴近自然过程,对入河污水进行预处理,降低NH3-N和悬浮物含量,是恢复清洋河段生态健康的主要对策。(3)今后,应重视发展干扰因子识别过程中的定量技术,增强识别过程的客观性,以更加准确地识别干扰因子。  相似文献   
22.
目的应用心导管介入方法封堵冠状动脉制备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兔,先行冠状动脉造影,利用导引钢丝将微导管置于左前降支远端,将高分子栓塞剂与碘油混合配制成封闭胶,经微导管注入血管,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术前、术中和术后l周记录心电图变化。实验终点切取心肌组织标本分别行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造模动物20只,存活16只。冠脉造影显示封闭胶持续滞留于左前降支远端,提示血管完全堵塞。心电图提示存在动态变化,ST段抬高,病理性Q波逐渐形成。心脏大体观测提示左心室前侧壁呈灰白色为梗死区。E染色提示梗死区局部纤维组织增生、疤痕形成、钙盐沉积,缺血区肌束变性、炎症细胞浸润,符合典型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NBT染色后测定梗死面积为28.32%±5.21%。免疫组化染色提示缺血区CD34阳性面积和血管新生密度明显高于梗死区及正常组织区(P〈0.05)。结论通过心导管介入方法制备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成功,避免了开胸损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更符合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23.
工业发酵科学致力于实现高产量、高转化率和高生产强度的相对统一。通过从分子、细胞和反应器进行发酵过程多尺度解析与调控,实施全局与动态的优化与控制能够确保发酵过程高效、转化定向、过程稳定和系统有序。本文从发酵微生物代谢途径动力学模型、细胞代谢特性、发酵提取相耦合与反应器设计四个方面,总结和讨论发酵过程多尺度解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整合分析发酵过程不同尺度特征并且针对性地开展多尺度整合调控是实现高效工业微生物发酵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4.
目的构建白念珠菌ORF19.6012-MYC融合菌株。方法利用In-Fusion试剂盒构建插入片段,采用醋酸锂转染法将片段同源重组至SN152基因组DNA中,采用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行验证,对验证为阳性的菌株进行生长曲线的测定及菌丝诱导实验。结果经验证,成功构建ORF19.6012-MYC融合菌株,且ORF19.6012-MYC融合菌的生长增殖能力、液体菌丝形成能力与亲本菌一致。结论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稳定表达的ORF19.6012-MYC融合菌株。  相似文献   
25.
目的构建白念珠菌SIM1基因缺失菌,初步考察SIM1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SIM1基因双臂缺失菌,通过测定生长曲线、菌丝诱导、黏附上皮细胞等实验考察SIM1基因缺失菌表型。结果成功构建SIM1基因缺失菌,SIM1基因缺失后没有显著影响白念珠菌生长繁殖、菌丝及被膜形成,但白念珠菌对Caco-2细胞和KB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下降,对部分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结论白念珠菌SIM1基因缺失导致细胞壁成分改变,并影响白念珠菌对宿主的黏附。  相似文献   
26.
外源一氧化氮对镉胁迫下绿豆幼苗根尖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培法研究外源一氧化氮对镉(Cd)胁迫下绿豆幼苗根尖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1mmol/L和0.1mmol/L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显著促进上胚轴生长,1mmol/LSNP则抑制绿豆幼苗生长。Cd单独处理抑制根尖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而刺激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和过氧化物酶(guaiacol peroxidase,POD)活性上升。0.1mmol/LSNP预处理能够明显缓解Cd对根生长的抑制,降低根尖中MDA含量,提高根尖APX和SOD活性,降低LOX和POD活性,但不影响GST和GR活性。  相似文献   
27.
张晓龙  沈冰  权全  董樑  田开迪 《生态学杂志》2016,27(8):2551-2560
基于对半湿润易旱区的渭河平原农田2013—2014年冬小麦生长期土壤呼吸(SR)及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的观测,研究了冬小麦土壤呼吸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综合分析了温度(T)、土壤含水量(W)、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叶面积指数(LAI)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 冬小麦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型,呼吸速率变化范围为1.5~6.94 μmol CO2·m-2·s-1,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日变化的驱动因子,其中地表温度(Ts)能解释土壤呼吸时间变异的80.9%;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的昼夜变化对应关系呈顺时针近椭圆曲线.冬小麦土壤呼吸速率从出苗后到冬季呈下降趋势,在冬季时保持较低水平,进入返青期后迅速增加,在抽穗期和灌浆期达到最大,成熟期后有所下降,变化范围为0.65~4.85 μmol CO2·m-2·s-1;土壤呼吸季节变化与温度、土壤含水量、GPP、LAI均呈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土壤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使用复合模型SR=e(a+bT5 cm+cW10 cm+dW10 cm2),可以解释土壤呼吸时间变异的82.6%,比单因子模型(不超过65.7%)的解释能力显著提高.经模型计算,该区域2013—2014年冬小麦生长期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1.67 μmol CO2·m-2·s-1.  相似文献   
28.
由鹌鹑分出的124株空肠弯曲菌,经鉴定,其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以及生化反应、生长与抑制生长试验的特点等均与人源空肠弯曲菌基本一致,但半数以上菌株具有a型溶血性能。按Lion生物学分型,主要为Ⅳ型(占75.8%),其次是Ⅲ型、Ⅱ型(分别占17.7%、6.5%),互型缺如。研究证实,氯化镉对全部菌株均能抑制生长,而0/129无此作用。药敏试验表明,鹌鹑空肠弯曲菌依次对氟哌酸、麦迪霉素、氯霉素、呋喃妥因、丁胺卡那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呈现高敏,但均有少数菌株例外;对青霉素类和菌必治则大多数菌株表现耐药。  相似文献   
29.
【摘要】为了探讨黄河三角洲盐地碱蓬和芦苇种子萌发阶段在不同盐胁迫条件的竞争关系, 以及氮添加对其竞争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床法, 分析了不同浓度氮、盐及混合培养等条件下两种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的响应。结果表明, 盐胁迫对盐地碱蓬和芦苇种子发芽率均有显著性影响, 盐浓度低于300 mmol·L-1时盐地碱蓬发芽率并未有显著降低, 而芦苇种子发芽率随着盐浓度增加而呈现显著降低趋势; 低盐条件下, 氮添加未对两物种发芽率产生显著影响, 但高盐胁迫条件下适度的氮添加显著增加了种子发芽率。混合培养显著增加了低盐环境中芦苇的发芽率, 当盐胁迫浓度升高时, 培养模式对两物种发芽率影响程度降低。对于发芽速度而言, 低盐处理下单独培养盐地碱蓬的发芽速度显著高于混合培养, 氮添加对盐地碱蓬发芽速度未产生显著影响; 而低盐条件(0、100 mmol·L-1)下芦苇的发芽速度则是在混合培养高于单独培养方式, 当盐浓度升高(400 mmol·L-1)时, 混合培养抑制了芦苇的发芽速度, 此时, 高氮(40 mmol·L-1)添加处理则能够显著缓解混合培养对芦苇发芽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三角洲滨海典型物种生态适应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讨五倍子抗白念珠菌的作用机制,提取4 μg/mL五倍子提取液作用后的白念珠菌(SC5314)总蛋白,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分析和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经LC-MS/MS鉴定出3 721种蛋白质,其中,差异表达蛋白104种,包括57种表达上调蛋白和47种表达下调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上述差异蛋白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过氧化氢分解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五倍子抗白念珠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磷酸化,进而影响菌体能量代谢和物质生成,最终导致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