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西藏蕨类植物增补(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8种蕨类植物为西藏新记录,并讨论了西藏蕨类植物的区系特点和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22.
西藏蕨类植物增补(II)(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 8种蕨类植物为西藏新记录 ,并讨论了西藏蕨类植物的区系特点和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23.
澄清海南有鳞始蕨属Lindsaea Dryand.植物11种和1变种,其中碎叶鳞始蕨L. chingii C. Chr.为海南分布新记录。讨论了团叶鳞始蕨L. orbiculata (Lam.) Mett. ex Kuhn和钱氏鳞始蕨L. chienii Ching的形态变异。4个学名, 即L. annamensis K. U. Kramer、海南鳞始蕨L. hainanensis Ching、封开鳞始蕨L. fengkaiensis B. S. Wang &; S. H. Shi和海岛鳞始蕨L. orbiculata var. commixta (Tagawa) K. U. Kramer处理为异名。列出了分种检索表, 在每一分类群下列有文献引证、标本引证、生境及分布资料。  相似文献   
24.
新疆植物区系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采自新疆阿尔泰山地区的1个中国新记录属假糖芥属Rhammatophyllum O. E. Schulz, 6个中国新记录种--渐尖岩蕨Woodsia acuminata (Fomin) Sipl.、短命繁缕Stellaria alsinoides Boiss. &; Buhse、假糖芥Rh. erysimoides (Kar. &; Kir.) Al-Shehbaz &; O. Appel、克氏鹤虱Lappula krylovii Ovczinnikova, A. I. Pjak &; A. L. Ebel、肝色柳穿鱼Linaria hepatica Bunge和佐氏新缬草Valerianella szovitsiana Fisch. &; Mey.。  相似文献   
25.
从形态学和解剖学、细胞染色体、植物化学及分子系统学等方面入手,综述了膜蕨科植物系统学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膜蕨科植物系统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江西省资溪县马头山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头山蕨类植物区系由 3 0科 62属 1 42种组成。区系地理成份复杂 ,科属的地理成份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 (2 5种 )、水龙骨科 (1 8种 )、金星蕨科 (1 5种 )、卷柏科 (1 1种 )、蹄盖蕨科 (1 1种 ) ,5科占总种数 5 6.3 4%。主要的属是鳞毛蕨属 (1 6种 )、卷柏属 (1 1种 )、凤尾蕨属 (8种 )、铁角蕨属 (8种 )、复叶耳蕨属 (5种 )、假瘤蕨属 (4种 )占总种数 3 6.62 %。马头山蕨类植物区系属的地理成份可分为 8个 ,主要是泛热带 (1 9属 )、热带亚洲 (7属 )、世界广布 (1 9属 )成份 ,占总属数 72 .5 8%。而种的地理成份则以亚热带山地成份为主 ,本区东亚成份突出 ,加上中国特有成份共占总种数的 66.2 1 %。显然应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掌叶假瘤蕨为江西省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7.
云南产8种卷柏科植物的孢子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观察了云南产8种卷柏科(Selaginellaceae)植物:钝叶卷柏Selaginella amblyphylla Alston;双沟卷柏S.bisulcata Spring;勃固卷柏S.kwrzii Baker;疏穗卷柏S.laxistrobilis K.H.Shing;微齿钝叶卷柏S.ormata(Hook.et Grev.)Spring;耳叶卷柏S.pseudopaleifera Hand.-Mazz;高雄卷柏S.repanda(Desv.ex Poir)Spring;泰国卷柏S.siamensis Hieron.的大、小孢子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卷柏科植物大、小孢子为辐射对称、三裂缝,其表面纹饰复杂,8种卷柏植物的大、小孢子在孢壁纹饰上存在着较明显差异。为卷柏科形态学和系统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8.
海南岛吊罗山蕨类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保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海南岛吊罗山的蕨类植物进行了专题研究。吊罗山有蕨类植物 4 3科 10 0属 2 13种及 4变种 ,其中 5种为海南新记录。蕨类物种密度高达 5 5 .8种 / 10 0km2 ,为海南蕨类多样性中心之一。该地蕨类植物区系以水龙骨科和膜蕨科为优势科 ,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性质 ,热带分布的科、属、种分别达到 10 0 %、93.2 %和 95 .3%。在垂直分布上 ,蕨类植物的生态特点与植被类型相关 ,随着海拔升高 ,阳生性蕨类减少 ,阴生性蕨类、附生与石生蕨类增多 ,蕨类物种多样性在海拔 6 0 0~ 10 0 0m地段最为丰富。按照 2 0 0 1年IUCN红色名录等级及标准评估 ,在海南岛范围内 ,吊罗山有 36种受威胁蕨类植物 ,其中 6种为极危物种 ,13种为濒危物种 ,17种为渐危物种 ,这 36种受威胁蕨类中有 8种属于国家II级保护植物。导致这 36种蕨类植物受威胁的原因主要有 :人为直接破坏、生境旱化和分布区限制  相似文献   
29.
张梦华  张宪春 《生物多样性》2021,29(12):1607-66
卷柏属(Selaginella)是石松类植物中最大的属, 也是分类难度较大的类群之一。该属的物种划分主要基于形态特征, 但许多近缘种在形态上很难区分。近年来, 已有大量分子证据被用于各植物类群的分类学研究, 但目前未发现一套适合卷柏属物种鉴定的分子标记。薄叶卷柏复合群(S. delicatula group)是卷柏属下鉴定较为困难的类群, 包括了薄叶卷柏(S. delicatula)、黑顶卷柏(S. picta)和瓦氏卷柏(S. wallichii) 3个物种,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了探讨薄叶卷柏复合群内物种的亲缘关系和评估不同分子标记在卷柏属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对该复合群物种进行广泛取样, 共收集到73个个体, 并选取3个叶绿体基因(rbcL, psbAatpI)和2个核基因(26S nrDNA和pgiC)片段进行系统树的构建及叶绿体单倍型分析。研究发现, 基于叶绿体和核基因构建的系统发生关系存在冲突: 叶绿体基因树上薄叶卷柏个体分为两个分支(A和B), 薄叶卷柏B分支与薄叶卷柏A-S. picta分支呈姐妹关系, 并且rbcL单倍型分析结果也表明薄叶卷柏A和B两个分支存在明显分化; 而核基因结果则支持该复合群3个物种各自的单系性, 其中, S. delicatula分支与S. picta分支为姐妹群, S. wallichiiS. delicatula-S. picta分支为姐妹关系。在对复合群分布区大量标本的观察以及野外群体调查的基础上, 评估了植株茎和枝的分枝方式、孢子叶、营养叶(侧叶、中叶和腋叶)和孢子表面纹饰等形态性状的分类学价值。结果表明, 薄叶卷柏A和B分支的样本仅在植株分枝方式和大孢子表面纹饰上存在差异, 但无法依靠小孢子表面纹饰、孢子叶穗和营养叶形态等特征进行区分。基于现有证据, 薄叶卷柏复合群至少可划分为薄叶卷柏、黑顶卷柏和瓦氏卷柏3种, 但彻底澄清该复合群的物种划分还需要获取模式标本产地的材料和细胞学证据。最后, 建议在未来卷柏属的分类学研究集中于该属分类复杂的复合群, 结合使用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同时使用核基因和叶绿体分子标记)及地理分布等整合证据来进行物种划分。  相似文献   
30.
综述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系统发育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研究表明传统的蕨类植物概念(包括石松类和蕨类)需要修订, 一个关于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也已经发表。中国的植物多样性很丰富, 包括了世界上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主要类群的代表。我们利用rbcL基因序列(包括国产蕨类63科中的62科179属184种)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基于rbcL序列分析所获得的石松类和蕨类各主要类群间的系统演化关系同以往对各个特定类群开展的较为密集的类群取样和多性状分析(形态学+分子序列证据)的结果基本一致。在参考Smith等人系统的基础上, 我们尝试性地对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了科级水平上的系统发育重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