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法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选择在本院血液科诊治的6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根据输血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对照组给予非洗涤红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记录两组输血效果。结果:治疗后4 w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vs.87.5%,P0.05)。两组治疗后4 w的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都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吸氧、机械通气、住院时间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的过敏反应、发热反应、紫癜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1%vs. 21.9%,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能促进机体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与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2.
为了阐明血竭对背根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的调制作用并探求其相应的药效物质,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上观察血竭, 和其化学成分剑叶龙血素A, 剑叶龙血素B, 龙血素B以及它们的组合对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的影响; 根据所建立的中药药效物质的操作型定义, 判别血竭调制背根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的药效物质; 应用Greco等人建立的模型分析化学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血竭对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峰值有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 并影响通道电流的激活过程; 剑叶龙血素A, 剑叶龙血素B和龙血素B的组合能产生类似于血竭的对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的调制作用; 3种化学成分单独作用也能调制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 但在所产生的对电流峰值的抑制率相等时, 3种化学成分单独作用时各自所需的浓度高于组合作用时各自所需的浓度; 剑叶龙血素A, 剑叶龙血素B和龙血素B在调制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时具有协同作用. 上述结果说明血竭调制背根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 干预痛觉信息传入, 也是血竭产生镇痛作用的原因, 其药效物质是剑叶龙血素A, 剑叶龙血素B和龙血素B这3种化学成分的分子有效组合.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耐药性变化、血清学分型及相关疾病特点,以配合院内感染监控工作的开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与传播,保护易感人群.方法回顾分析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995~2002年感染菌的实验室与临床病历资料.结果临床分离2 050株感染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首位为65.5%,其中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为35.0%.PA位居第1位,分别占全部革兰阴性杆菌的15.8%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45.1%.PA主要来自呼吸道(53.0%)与尿道(22.0%),以ICU病房多见(36.8%).在临床分离的感染菌中,PA检出率为0.35%,排列于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克雷伯菌属之后,位居第4位.PA对抗菌药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常用广谱抗生素耐药已升高至19.0%~42.9%,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依次为亚胺培南(81.0%)、阿米卡星(78.6%)、头孢他啶(77.4%)、哌拉西林(77.4%)、妥布霉素(76.2%)、头孢哌酮(75.0%)与环丙沙星(72.6%).PA血清型以1、3、6型为主,11型次之.感染者多有原发病及诱发因素,入侵途径以呼吸道与创伤为主,临床表现与预后随入侵途径与基础疾病不同而有异.结论 PA是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医疗器械消毒与医院环境卫生,控制易感人群感染,是预防PA感染、延缓菌株耐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4.
为获得二倍体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粉’人工诱导2n花粉用于现代月季杂交育种,该研究在了解‘月月粉’花粉母细胞发育过程的基础上,使用秋水仙素注射结合包裹法处理幼嫩花蕾,成功获得了可正常萌发的2n花粉,并通过观察诱导获得的花粉离体及其在雌蕊上的萌发特征,初步评估2n花粉用于杂交育种的性能。结果表明:(1)秋水仙素药棉包裹造成部分花蕾在采粉前死亡,花蕾存活率随秋水仙素浓度提高和处理时间延长均极显著降低。(2)2n花粉诱导率在秋水仙素浓度为2.5、5.0、7.5和10.0 g/L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处理时间为24、48和72 h间无显著差异;最佳诱导处理为5.0 g/L秋水仙素处理24 h,诱导率可达15.83%,该处理获得的2n花粉经亚历山大染色检验活力为27.2%。(3)‘月月粉’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存在异常落后染色体和平行纺锤体,在四分体时期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二分体和三分体,最终产生2n花粉。(4)所诱导的2n花粉的体外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与天然花粉无显著差异,且都可以在母本柱头上萌发并长出花粉管进入子房,表明可用于进一步的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25.
ADAM19 在小鼠睾丸发育中的时空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阐明含有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结构域的跨膜蛋白19(ADAM19)在小鼠睾丸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两种实验方法,分别检测ADAM19 mRNA和蛋白质在小鼠睾丸发育中的时空表达.结果 ①最早在胚胎发育的15.5 d才能检测到ADAM19 mRNA的表达,后其表达随着胚胎发育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到围产期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出生后,ADAM19 mRNA的表达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到成体睾丸中就几乎检测不到ADAM19的表达.②和其mRNA表达变化趋势一样,ADAM19蛋白也是首次在胚胎发育的15.5 d被检测到,一直持续存在到出生后一周,一周后则几乎检测不到;阳性表达信号主要定位在睾丸的曲细精管(睾索)中.结论 ADAM19 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发育依赖性.  相似文献   
26.
大港孔店油田水驱油藏微生物群落的分子分析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温度梯度凝胶电泳(PCRTGGE)和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两种方法对比研究了大港油田孔二北断块注水井和采油井的微生物群落结构。16S rDNA V3区PCR扩增产物的TGGE图谱分析表明,这两个油井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很大。注水井样品的TGGE图谱中有6条主要条带,而采油井样品中只有一个条带占绝对优势。同时,建立了两个样品的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从中分别挑选了108和50个克隆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样性分析(ARDRA)。注水井样品有33个操作分类单元(OUT),其中6个OUT是优势类型;而采油井样品只有8个OUT,有1个OUT在文库中占绝对优势。克隆文库和TGGE的研究结果一致,均表明注水井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比采油井丰富很多。每个OUT的代表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注水井样品中的细菌主要属于α、β、γ变形菌纲和放线菌纲,尤其是红细菌亚纲(47%)。采油井样品的细菌主要属于α、β、γ变形菌纲,尤其是假单胞菌属(62%)。油藏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子分析可为开展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7.
滇西南耿马弄巴剖面的晚古生代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滇西南耿马弄巴剖面的硅质岩层中,存在大量放射虫化石,计有12属28种,时代跨越晚古生代,可建立两个组合和三个化石带:晚泥盆世Entactinia-Entactinosphaera组合;早石炭世杜内期中期Albaillellaparadoxa带,杜内期晚期—维宪期早期Albaillellaindensis带,维宪期中期Albaillellacartalla带;晚二叠世Entactiniaitsu-kaichiensis组合。弄巴剖面是由7个主要地层断片组成的断片型地层体,放射虫的研究为地层断片的时代归属问题提供了准确的微体古生物证据。  相似文献   
28.
PCR-DGGE方法分析原油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种群多样性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使用基于 16 S r DNA的 PCR- 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图谱分析结合条带割胶回收 DNA进行序列分析 ,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注水井 (12 # 9- 11)和与该注水井相应的两个采油井 (12 # 9- 9S、13# 11- 8)井口样品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鉴定了部分群落成员。 DGGE图谱聚类分析表明注水井与两油井微生物群落的相似性分别为 30 %和 2 0 % ,而两油井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为 5 4 %。DGGE图谱中优势条带序列分析表明注水井样品和油井样品中的优势菌群为未培养的环境微生物 ,它们与数据库中 α、γ、δ、ε变形杆菌 (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 (Bacteroidetes)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DGGE与分子克隆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研究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机理 ,以及指导 MEOR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大连市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IV病毒载量和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开始抗病毒治疗,治疗时间满一年的HIV/AIDS 60例,分别在进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0、6、12月用全自动病毒载量分析仪(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检测HIV病毒载量,同时用流式细胞计数仪(FACSCalibur)检测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结果60例HIV/AIDS中治疗前仅有9例患者有检测数据,都是高病毒载量(VL1 000),在治疗6个月后,病毒载量抑制比例为73.33%(44/60)、治疗12个月后,载量抑制比为81.67%(49/60)。两组治疗后比治疗前病毒载量抑制比显著升高(Z=12.85,P0.001;Z=16.35,P0.001)。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CD4~+T淋巴细胞数和CD4~+/CD8~+比值都有所上升,差异有显著性(F=72.73,P0.001;F=53.83,P0.001)。病毒载量越低,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越高,呈负相关,有显著性差异(F=21.66,P0.001;F=8.53,P0.001)。结论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提高CD4~+T淋巴细胞数,改善HIV/AIDS免疫状态。细胞免疫指标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0.
一株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软化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蚕业生产的流行病,其病原为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Bombyx mori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BmIFV)。本实验室在浙江省收集到具有软化病症状的家蚕幼虫,并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病毒。电镜观察到病毒粒子为直径26nm左右、无包涵体的球状颗粒。病毒添食四龄起蚕和五龄起蚕,分别在3~4d和5~7d出现明显症状和病变。纯化病毒SDS-PAGE条带与BmIFV蛋白相仿。病毒核酸鉴定为RNA,并可用套式RT-PCR扩增出特异性片段,测序发现片段序列和BmIFV日本坂城株的同源性为99.5%。由此可确定该病毒为BmI-FV,这是我国首次分离到该病毒,暂命名为BmIFV-CHN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