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桂东,桂乐南晚泥盆世一个弗拉斯期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生代放射虫十年来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老挝西北部和泰国东北部黎府构造带6个层状硅质岩考察点进行了放射虫化石调查研究,其中有5个点发现可供鉴定的放射虫化石,共鉴定放射虫化石9属23种,包括典型的晚泥盆世放射虫化石Helenifore robustum和早石炭世放射虫化石Albaillella cartalla,Al.undula,Al.paradoxa等,5个层状硅质岩考察点地质时代类似,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该调查成果表明,黎府构造带从泰国东北部延续到了老挝西北部万荣地区,其深海盆地演化历史应该在早石炭世晚期结束。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的放射虫化石新材料发现于藏南桑单林剖面中部灰绿色硅质岩和硅质泥岩层段,共计21属33种,含5个未定种。通过与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古新世放射虫化石带进行对比,该放射虫动物群可归为晚古新世RP6 Bekoma campechensis带和RP7 Bekoma bidartensis带,时代为Selandian期至Thanetian晚期。综合剖面岩相、构造特征和已报道的放射虫化石组合,本文认为桑单林剖面是一套构造成因的混杂堆积,可能代表了新特提斯洋俯冲和后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的增生杂岩系。区域上,仲巴-萨嘎-江孜一带发现的晚古新世放射虫动物群和海相玄武岩表明,在晚古新世最晚期(大约56 Ma),西藏南部还存在着较大规模的深海沉积。  相似文献   

5.
滇西南孟连曼信地区早石炭世磷结核中的放射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南昌宁-孟连构造带下石炭统平掌组火山岩之硅质岩夹层中,存在大量结核,X衍射分析证明,这些结核全部为磷结核。其中一块磷结核经分析,获得放射虫化石7属9种(其中包括一未定种):Albaillella paradoxa Deflandre,Archocyrtium sp.,Robotium validum Cheng,Triaenosphaera sicarius Deflandre,Entactinia herculea Foreman,Entactinia parva Won,Astroentactinia multispinosa(Won),Entactinosphaera inusitata Foreman,Entactiosphaera palimbola Foreman,均属杜内期中期Albaillella paradoxa带。这些磷结核应该沉积在上升洋流形成的洋岛环境,而不是裂谷中。  相似文献   

6.
西藏丁青蛇绿岩带中一个晚三叠世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西藏丁青地区晚三叠世Carnian期放射虫动物群共描述19属35种(7个未定种),归于16科(亚科)中,以Capnuchosphaera,Palaeosaturnalis,Perispongidium,Spongostylus,Annulotriassocampe,Poulpus,Xenorum,Veghicyclia,Tetraporobrachia,Canoptum,Xiphotheca等属为主的这个动物群被命名为Capnuchosphaera triassica组合带,由于Capnuchosphaera属在全世界广泛分布,无论在特提斯生物大区还是环太平洋生物大区,以这个属为主的放射虫动物群已成为国际间Carnian期至Norian早中期放射虫地层学对比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云南西部中-晚泥盆世硅质岩相地层及其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论述的中晚泥盆世放射虫产于滇西阿里、回库、南雅、里拉、太尔市、晒经坡和长育村等地的硅质岩中,包括15属18种10相似种8未定种,其中有3新种。共发现3个泥盆纪放射虫动物群,它们是Eoalbaillella lilaensis动物群(D2);Helenifore laticlavium动物群(D^1 3);Holoeciscus foremanae动物群(D^23)。文章讨论了3个问题①Eoal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古生代放射虫研究取得三方面成绩:1.研究地域涉及全国大部分省区。除东北三省、河北、山西、山东、海南、台湾外,古生代放射虫巳在我国19个省区发现。时代从晚寒武世至晚二叠世长兴期;2.研究领域逐步扩大,确立了三种不同的放射虫岩相类型,洋盆相区以广西钦州板城最为典型,从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晚二叠世长兴早期共建立18个化石带;岛孤相区以云南西部昌宁-孟连地体作代表,从中泥盆世吉维持期-晚二叠世长兴期发育12个化石带;台盆相区以苏皖地区中二叠世孤峰组放射虫研究得较好,建立3个化石带,这些放射虫化石带,与洋盆相区,岛弧相区同时代的带基本上相似和相同;3.中国4条主要蛇绿岩带都发现了放射虫硅质岩和放射虫动物群。这对蛇绿岩带的形成时代和板块碰撞时间和确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最后,文中还提出了新世纪里我国古生代放射虫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桂东、桂东南晚泥盆世一个弗拉斯期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系统描述了广西玉林、贺县等地晚泥盆世榴江组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化石4属14种,其中有1新属2新种。这个放射虫动物群的多数分子曾见于苏联南乌拉尔地区和澳大利亚的弗拉斯阶。  相似文献   

10.
首次报道贵州紫云晚二叠世晒瓦群顶部硅质岩中Neoalbaillella动物群,计12种,5未定种,归属于12属9科4超科2亚目,其中1新属(Spongosphaeradiscus gen.nov.),2新种(Spongosphaeradiscus chaiwaensis sp.nov.和Copicyntra shaiwaensis sp.nov.)。根据这个动物群建立Neoalbaillella ornithoformis-Spongosphaeradiscus shaiwaen-sis带,与东亚和美国西海岸长兴期的Neoalbaillella ornithoformis带对比。  相似文献   

11.
作者描述了分布在保山、施甸、宁蒗和永胜等地的滇西北地区的化石苔藓动物共18属32种.其中包括10个新种,它们是:Helopora ninglongensis sp.nov.,H.hastifera sp.nov.,Rhabdomeson pristinus sp.nov.,Streblascopora quadriata sp.nov.,Fenestella shidianensis sp.nov.,Semicoscinium eifelia sp.nov. Minilys petalina sp.nov.,Fistulipora turbalis sp.nov.,Leptotrypa adhaerens sp.nov.和L.lamellata sp.nov..这些苔藓动物的时代主要是巴什基尔期、艾菲尔期,其次是埃姆斯期、吉维特期、亚丁斯克期和罗德-沃德期.滇西北横断山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东、冈瓦纳古陆北缘陆棚区,形成一个独特的生物地理区.艾菲尔期早期的苔藓动物群与我国北方地槽区的关系密切,经过法门期、杜内期,到巴什基尔期,而且范围扩大至我国西藏区以及特提斯区北、中、南三个分区、美洲区、俄罗斯地台区,并可持续至中二叠世的罗德-沃德期(茅口期),但与我国华南区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了在云南省路南县路美邑地区发现的五种始新世化石獏类。这是西南地区该类动物最集中的一次发现。另外,本文对当时獏类在我国的分布以及它们与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化石獏类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云南景谷盆地晚第三纪介形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首次报道景谷盆地介形类化石13属30种(其中19新种,1未定种)并建立3个介形类化石组合,三号构组以Potamocypris-Candoniella为代表的介形类化石组合,时代为中新世早期;回环组以Herpetocyprella-Metacypris为代表的组合,时代为中新世中晚期;大红猫村组以Leucocythere-Ily-ocypris组合为代表,时代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14.
彭金兰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17(4):388-398,T009,T011
云南鹤庆盆地晚第四纪(15 000-12 000aBP)HQ钻孔剖面建立介形类2新属6新种,即玻璃介科的Candona parua sp.nov.,Yunnanicandona oblonga sp.nov.,Lineocypris granulosa sp.nov.,L.gibba sp.nov.以及湖花介科的Parachinocythere reticulata gen.et sp.nov.,  相似文献   

15.
云南鹤庆晚第四纪介形类生态特征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云南鹤庆盆地晚第四纪钻孔剖面分析出介形类13属,32种,多为地方性属种,根据介形类丰度,分异度,百分含量及组合分子在剖面中的分布情况,结合剖面同步分析的总有机碳含量(TOC),碳-氮比(C/N),碳酸盐含量,孢粉等数据,并利用已有相关的介形类生态资料,对介形类生态特征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矿化度,水流动态,水循环状况,pH值,深度,湖泊流域生产力等环境因素对介形类组合面貌,定量数据,壳饰等特征均有一定影响,其中,介形类丰度,分异度与温度,矿化度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数十年来中国晚古生代轮藻化石研究成果。与全球其它地区相比较,中国古生代轮藻化石较为丰富,可归纳为九个轮藻化石组合及三个轮藻化石层位。依据轮藻植物组成特点、演化特征以及伴生其它门类化石,论证各组合的地质时代,其中两个组合地质时代相同,属于不同的生物地理区系。  相似文献   

17.
18.
记述了云南禄丰晚中新世石灰坝古猿地点发现的松鼠科化石。禄丰石灰坝动物群的松鼠动物共有 7属 7种 :地松鼠Sciurotamiaswangisp .nov .,树松鼠Tamiopssp .、Callosciurussp .、Dremomysprimitivussp .nov .和飞松鼠Miopetauristaasiaticasp .nov .、Hylopetodondianensegen .etsp.nov.、Pteromyinaegen.etsp .indet.。该动物群松鼠类动物的组成以树松鼠和飞松鼠为主 ,反映了较为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森林环境。在动物地理上 ,其成员几乎局限于东南亚分布 ,具有浓厚的现代东洋界色彩  相似文献   

19.
藏南泽当雅鲁藏布缝合带中的三叠纪放射虫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西藏南部泽当西金鲁村附近发现的一套硅质岩含有两个放射虫化石组合:Capnuchosphaera triassica组合和Pseudostylosphaera nazaroui组合。这些放射虫化石可以同中三叠世拉丁期至晚三叠世卡尼期放射虫动物群对比,这套硅质岩为一外为岩体,包括在由高劈理化泥岩组成的混杂岩基质中,这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三叠纪放射虫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