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风险=危险×机露的原理,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价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节肢动物影响时,所选择的代表性非靶标生物通常是在农田系统中较高地关露于转基因外源杀虫蛋白的节肢动物种.为了弄清Bt稻田主要节肢动物暴露于Cry蛋白的程度,选择合适的非靶标节肢动物,用于转基因抗虫水稻的风险评价,本文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了水稻不同生长期从转cry2Aa基因水稻田采集的不同节肢动物体内Cry2Aa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节肢动物种体内的Cry蛋白含量差异显著.一些节肢动物体内不合Cry蛋白,而一些节肢动物体内含有较高的Cry蛋白;相对于花期后采集的节肢动物,在Bt水稻花期采集的节肢动物,特别是捕食性节肢动物体内的Cry蛋白含量较高;寄生性节肢动物体内未检测到Cry蛋白.这为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价转基因水稻对农田非靶标节肢动物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为了明确单季稻-小麦轮作区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的发生规律,采用灯诱法、盘拍法、盘刮法、黄盘诱集法对灰飞虱周年发生,特别是在寄主转移时的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灰飞虱主要在适宜藏匿的场所越冬,其中常规耕翻田主要在田边田头的禾本科枯死杂草或其它密生植物、稻套麦田主要在田中稻残桩中,灰飞虱的越冬效率为50%60%。稻套麦田灰飞虱夏冬寄主间的转移效率约为10%是常规耕翻麦田的20倍,其冬后基数分别是机械浅旋耕和常规耕翻田的35倍和77倍。灰飞虱周年只有一个迁移扩散高峰期,与小麦收割时间基本吻合。移栽后水稻上灰飞虱数量锐减,大田前期灰飞虱主要来源于秧苗带入的未孵化卵块。通过比较发现稻套麦优化了灰飞虱的越冬环境,是近年来灰飞虱大发生及其传播的水稻病毒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压低灰飞虱越冬基数是灰飞虱水稻病毒病能够得以有效控制的前提这一新观点。  相似文献   
23.
自然情况下的捕食是以植物为中介发生的。作者采用植物模型作为捕食环境,测试了单纯的物理因素(避难所)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捕食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难所的存在能造成七星瓢虫捕食量和捕食率极显著下降,对雄虫的影响显著比雌虫强,且在中等猎物密度时影响更为突出。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七星瓢虫雌虫和雄虫无论避难所是否存在,功能反应类型均为HollingⅡ型。避难所不存在的情况下,雌、雄成虫的圆盘方程分别为N a=1.0259 N0/(1+0.003078 N0)和N a=0.9246 N0/(1+0.002127 N0),避难所存在的情况下,其圆盘方程分别为N a=0.9500 N0/(1+0.00342 N0)和N a=0.6463N0/(1+0.002262 N0)。避难所的存在能导致两性成虫瞬时攻击率极显著下降,但仅雄虫处置时间极显著延长,说明雄虫在环境异质性较高时捕获猎物更困难。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胸窗萤Pyrocoelia pectoralis Oliver 4龄幼虫捕食灰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 Benson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解剖幼虫消化道进行观察,发现幼虫的食道在与上颚基部骨化结构相连处分为2支,呈Y型结构,分别与2个上颚的中空管道相通;无毒腺结构存在。将幼虫头部及消化道各部分提取液注射到灰巴蜗牛体内后发现中肠提取液对蜗牛的致死效果显著高于头部和消化道其它部分提取液对蜗牛的致死效果(df=68,P<0.05),比较不同浓度中肠提取液对蜗牛致死效果的差异后发现,浓度为5 mg/mL的中肠提取液对蜗牛的致死时间(15.96±4.48)min与幼虫正常捕食的时间(14.47±2.32)min最为相近。  相似文献   
25.
线虫是一类低等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因为线虫通常生活在土壤或寄生物中,没有适宜的视觉或听觉系统,接收环境信号的重要途径就是借助于其精细的化学感受系统。研究表明,线虫能够通过识别挥发性物质来引导一系列行为:取食、交配、产卵和驱避有毒物质、避免高种群密度等。目前,对线虫化学感受机制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综合近年来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发育调控机制、寄主识别机制、化学感受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系统的总结,并对未来研究和线虫防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
不同生物型棉蚜对夏寄主葫芦科作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云丽  印象初  刘同先 《生态学报》2013,33(12):3706-3711
于2008、2009年连续两年采用模拟田间自然扩散法,系统地研究了棉花型棉蚜和甜瓜型棉蚜有翅蚜对11种夏寄主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棉花型棉蚜对杂交葫芦、小西葫芦表现出强选择性及适应性,而对香瓜、黄瓜、西瓜及甜瓜均不选择,或即使选择其若蚜在其上也不能存活;甜瓜型棉蚜对甜瓜、香瓜、南瓜、黄西葫芦、大西葫芦、杂交葫芦等均表现较强选择性,而对棉花及小西葫芦表现不选择.但是,甜瓜型棉蚜在小西葫芦上也能产若蚜并存活.从而证明小西葫芦是两种寄主型棉蚜的共同寄主,有可能成为两者相互转换的桥梁寄主.  相似文献   
27.
农田景观格局对害虫天敌生态控害功能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提升农田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是当前景观生态学和害虫防治学的前沿研究热点.基于区域农田景观格局可显著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基础,本文系统概括总结了农田景观格局及其变化对农田重要天敌多样性与生态控害功能的影响.从不同天敌类群的角度,分析了农田景观格局对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有益微生物及其生态控害功能的调控作用.同时,对优化农田景观作物布局、采取合理的植被生境管理策略进行了展望.本文可为应用植被生境管理提升农田景观中天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区域生态农业响应"化学农药减量施用"的战略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8.
黄俊  智伏英  吕要斌 《昆虫学报》2019,62(12):1427-1434
【目的】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伴迁性天敌,迄今已知该寄生蜂只能寄生扶桑绵粉蚧,但是我们发现该寄生蜂还能成功寄生另一种外来有害生物——石蒜绵粉蚧P. solani。本研究旨在明确班氏跳小蜂对该新寄主资源的寄生适合度,为今后充分开发、利用该寄生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作为粉蚧的寄主植物,测定了班氏跳小蜂对不同龄期石蒜绵粉蚧的寄生适合度,并在非选择条件下测定了上述两种寄主上僵蚧形成时间以及该寄生蜂羽化时间、寿命、后足胫节长度、寄生率、羽化率及子代性比。【结果】班氏跳小蜂可寄生石蒜绵粉蚧的雌成虫及2龄和3龄若虫,但只有寄生雌成虫才能正常羽化出蜂。分别以石蒜绵粉蚧与扶桑绵粉蚧为寄主时,最适合的蜂蚧比分别为2∶15和2∶20。不同寄主对僵蚧形成时间及班氏跳小蜂的羽化时间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班氏跳小蜂的寿命以及雌蜂后足胫节长度,尤其是扶桑绵粉蚧上羽化的寄生蜂的寿命比以石蒜绵粉蚧上的长约20 d。而且,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率(54.0%)显著高于对石蒜绵粉蚧的(25.3%),但班氏跳小蜂在这两种寄主上的羽化率均在90%以上,差异不显著;寄生扶桑绵粉蚧的雌蜂比例高于寄生石蒜绵粉蚧的雌蜂比例。【结论】班氏跳小蜂能寄生石蒜绵粉蚧,且只在雌成虫上完成世代发育;与在更适寄主扶桑绵粉蚧上比较,石蒜绵粉蚧上羽化的班氏跳小蜂在寿命及雌蜂个体大小上有劣势。  相似文献   
29.
小蠹虫对针叶类寄主树木的选择危害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蠹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也是近年来小蠹虫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文章对国内外小蠹虫寄主搜寻、寄主识别,以及适宜寄主选择等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报道。  相似文献   
30.
不同抗性品种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3个类型稻田早、晚稻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调查,结果表明:共有捕食性节肢动物67种,丰富度以蜘蛛高于捕食性昆虫类;早稻高于晚稻;中抗品种高于抗虫和感虫品种。早稻以皿蛛科Linyphiidae的食虫沟瘤蛛UlmmeliatainsecticepesBoes.etStr.占优势,晚稻则以狼蛛科Lycosidae的相对丰盛度最高。早稻捕食性天敌数量动态以中抗品种峰期最长;感性样田中天敌平均密度与中抗样田差异不显著,与抗虫品种差异显著;捕食性节肢动物多样性随着品种抗性的增强呈降低趋势,优势度随着品种抗性的增强而增强。晚稻3个品种样田中天敌的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各品种样田的多样性明显高于早稻,且波动幅度小于早稻,品种之间多样性差异较小,晚稻群落可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