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3 毫秒
21.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手部湿疹的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疗效观察IFN-γ、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手部湿疹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尿素乳膏涂于患处,观察组采用NB-UVB皮损局部照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表现、EASI评分、血清IFN-γ、IL-4,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2.50%(P〈0.05),EASI评分均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且观察组E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WN-γ水平降低,几4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手部湿疹具有较高的临床总有效率,改善了手部湿疹的皮损状况,调节了Th1/Th2细胞因子趋于平衡,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手部湿疹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在硝态氮存在或缺乏的条件下,测定了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子萌发和子叶发育过程中子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活性的变化。在子叶发育初期,无论外源氮存在与否,每对子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GS、NADH—GDH、NAD^ -GDH活性随发育上升。在外源氮存在下,第4d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虽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恒定;第6d后,GS和NADH—GDH活性逐渐降低,NAD^ -GDH却相反增高。但在无外源氮条件下,于第4d后,可溶性蛋白质水平以及GS、NADH—GDH和NAD^ -GDH活性都逐渐降低。在子叶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外源氮对GS和NAD^ -GDH活性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子叶发育的后期对NAD^ -GDH活性的促进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3.
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复方胃炎宁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处方的功能主治和药物成分的性质,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多指标综合评分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经三批中试研究,中试产品质量符合复方胃炎宁颗粒质量标准的各项规定,其成品收率达95%。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连续生产的稳定性好,工艺条件合理可行,能够满足工业大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
为了建立脑康颗粒的制粒方法,以葛根素含量和制粒情况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喷雾干燥——一步制粒联合流化制粒技术对制粒条件进行优化。将经提取、浓缩所得浸膏的2/3进行喷雾干燥,得干燥粉末,并以之为一步制粒的母核,余下1/3量的浸膏作为粘合剂进行一步制粒。结果表明,所得产品质量可控性强,同时该法具有速度快,生产工序简单等优点,可用于进行脑康颗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25.
蛋白质交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共价交联不但存在于一些生理过程 ,还与一些神经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相关。本文综述国内外 3种观点 ,阐述蛋白质由功能体 /单体转变成交联的二聚体 /多聚体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26.
中药复方保肝作用的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观察活血化瘀类保肝中药复方对肝损伤的保肝作用,并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化学酶显示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经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对照组、模型组、预防组、治疗组和自然恢复组各组动物标本中琥珀酸脱氢酶,5-核苷酸酶及热休克蛋白70活性与表达程度.结果琥珀酸脱氢酶、5-核苷酸酶活性和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模型组与对照组比P<0.01;自然恢复组、预防组与模型组比P<0.01;治疗组与自然恢复组比P>0.05.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复方具有一定的保肝功效.肝星形细胞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是否提示细胞凋亡的发生,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7.
谷氨酰胺对低剂量电离辐射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小剂量电离辐射条件下大鼠补充谷氨酰胺(Gln)对体内谷胱甘肽(GSH)代谢的影响。SD雄性大鼠受照射后经饲料补充2%Gln。照射源为60Co;剂量率6×10-2Gy/h,1h/d,5d/周,累积剂量1.5Gy。与对照组相比,受照射大鼠睾丸重量降低,精子畸变率增高,肝脏GSH含量降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血清Gln及Glu+Gln含量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补充Gln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表明小剂量电离辐射导致大鼠出现可逆性损害,机体的Gln需求有所增加,补充Gln对大鼠的GSH代谢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28.
转谷氨酰胺酶的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来源于微生物特别是轮枝链霉菌的转谷氨酰胺酶是一种重要的酶制剂,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综述了近年来对转谷氨酰胺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以及对其进行基因工程改造的最新进展,讨论了其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方向。笔认为采用基因工程生产重组转谷氨酰胺酶是解决目前酶价高昂和来源困难问题的一个大有希望的办法。  相似文献   
29.
复方五倍子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渔用抗菌剂复方五倍子有效成分进行薄层色谱与柱层析分离检测,以鉴定出复方中的各种有效成分;选用几种水产动物常见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和联合用药试验,以确定各有效成分抑菌活性强弱和各成分间的药物关系,为分析复方五倍子抗菌剂的药物作用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用薄层析硅胶GF254制板,以苯:乙醇:甲酸(7:3:1)为展开剂,用氨熏-三氯化铁显色,日光下观察层析结果;通过干法装硅柱,以苯:乙醇:甲酸(7:3:1)作为洗脱液进行洗脱,分离得到各单体,参照理化性质分析及薄层分析,鉴定出复方五倍子抗菌剂总有效成分。结果表明;复方五倍子抗菌剂有效成分为鞣质、没食子酸、槲皮素、黄芩苷、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1,8-二羟基蒽醌,其中没食子酸含量最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为10.47%。用复方的各有效成分别对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菌和柱状黄杆菌进行抑菌试验,以温和气单胞菌为菌种将复方主要有效成分两两配对进行体外联合抑菌试验,得出复方五倍子各有效成分抑菌活性顺序为:没食子酸>蒽醌(含1,8-二羟基蒽醌、大黄素、芦荟大黄素)>黄芩苷>槲皮素>鞣质。没食子酸和蒽醌具有协同作用,没食子酸和黄芩苷、没食子酸和槲皮素、蒽醌和黄芩苷三组同属于累加作用。    相似文献   
30.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处理茂源链霉菌(Streptoverticillium mobaraense)菌株HS47的孢子,选育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高产菌株。菌株的致死率强度和正突变率高低结果表明,在电源功率为120W,处理距离2mm,工作气流量10slpm时,等离子体氦气对茂源链霉菌HS47孢子的最佳处理时间为30s。将诱变后的孢子液稀释涂布后,利用96孔板高通量筛选方法对单菌落进行初筛,选出高产的突变株进行两轮试管复筛,筛选过程中保持对菌株的分离纯化,最终获得一株高产菌株M-8,其MTG酶活由2.8U/ml提高到5.1U/ml,较出发菌株HS47提高了82%。该菌株的摇瓶发酵实验证明,其酶活的提高是单位菌株分泌的MTG有所增加的结果。经过8次传代,证实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这为谷氨酰胺转胺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菌种支持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