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电工学"培训包的演变历程,内容和在电子和通信文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2.
记述了产于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基干肺鱼形动物一新属、新种--多孔弓鱼(Arquatichthys porosus gen.et sp.nov.).新材料包括一件较为完整的下颌和鳞片若干.与基干肺鱼形动物相近的特征有:第四下齿骨水平凹线呈"L"形;下颌表面可见许多不规则排列的感觉管开孔;具三块冠状骨;冠状骨侧部为宽阔的小齿带;侧联合齿骨附着区较小;颌收肌窝大;菱形鳞片具明显的前腹突.鉴别特征包括下颌背缘明显隆起,以及后缘具加长的被覆压区.多孔弓鱼的发现为探讨肉鳍鱼类的早期分化提供了新的资料,在早期肉鳍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框架下讨论了鳞片的特征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对大鼠离体工作心脏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灌流不给药);不同浓度LPA组(0.5μmol.L-1、5μmol.L-1、50μmol.L-1);LPA受体阻断剂(ki16425)10μmol.L-1+LPA5μmol.L-1组。用钝器击昏大鼠,立刻取出心脏置于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上,待离体心脏稳定工作后通过RM-6000八导生理记录仪监测心脏表面心电活动,并观察各组室性早搏的发生情况。结果:LPA三个浓度组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室性早搏,且呈明显浓度依赖性,和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1),而且这种作用可以被ki16425阻断,和给药组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LPA可以诱导大鼠离体工作心脏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对虾—罗非鱼—缢蛏封闭式综合养殖的水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研究了对虾,罗非鱼和缢蛏封闭式综合养殖的环境状况,结果表明,混养各组环境状态总体要优于单养组,实验期间混养组DO的波动幅度略小于单养组,最低值则高于单养组;各混养组COD值和水层细菌数量相互差异不显著,但各混养组均显著低于单养组(t-检验,α<0.05),混养围隔水体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单养;混养各围隔组中浮游生物生物量,Chl.a均低于且,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的压制作用明显,在底泥中,混养组N,P的积累量比单养组低39.76%和51.26%,混养组细胞总数则比单养组低7.63%,本研究表明,封闭式综合养殖可以大大减少注入近海的养殖污水的排放量,从而降低对近海水质的污染。  相似文献   
25.
铜绿微囊藻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水华微藻,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生防微生物可通过非核糖体肽合成酶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因此,枯草芽孢杆菌fmb60非核糖体肽(Non-ribosomal peptide,NRP)类产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在水华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基因组挖掘技术从枯草芽孢杆菌fmb60中分离鉴定出bacillibactin、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和芬芥素(Fengycin)3种NRP类产物,进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RP类产物研究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其对铜绿微囊藻4 d的半效应浓度值EC50.4 d为26.5 mg/L,且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枯草芽孢杆菌fmb60的NRP类产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增强。当向其分别加入50 mg/L的样品时,培养4 d的铜绿微囊藻Fv/Fm、Fv/Fo、Yield参数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8%、1.7%、2.0%。表明枯草芽孢杆菌fmb60 NRP类产物能够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及代谢合成,从而为枯草芽孢杆菌抑藻剂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
内源性甲醛异常蓄积与记忆衰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期,本实验室报道了内源性甲醛浓度与认知功能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Neurobiol Aging,2011,32(1):31-41).观察到转基因痴呆小鼠(APP、APP/PS1)及衰老加速型(SAMP8)小鼠脑内甲醛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参照痴呆鼠脑内甲醛浓度,实验人员对正常成年小鼠进行注射,导致其视觉空间记忆能力减退.注射甲醛消除剂可以降低老龄大鼠体内甲醛浓度、减少APP痴呆模型小鼠脑内的老年斑,且能观察到记忆功能的改善.临床观察显示,老年痴呆患者尿甲醛浓度与认知功能损伤程度之间呈正相关.甲醛的过量蓄积造成脑慢性损伤,可能是散发性老年记忆衰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7.
木榄为红树科木榄属植物,其在广西沿海地区有用作食物的传统,同时有消炎、治疟疾和清热解毒等功效。该研究以采自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胚轴为对象,应用现代色谱方法(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及制备薄层色谱等),从中分离获得1个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运用光谱分析技术(HRMS、~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HSQC、HMBC)鉴定其化学结构,发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Gymnorrhizin A。运用MTT法,发现该化合物在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50%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4.37 mmol·L~(-1)和4.89 mmol·L~(-1),治疗指数(TI)分别为2.68和2.40。通过对红树木榄胚轴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阐明其中抗乙肝病毒活性物质基础,为相关新药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小拉的故事     
卢静 《化石》2006,(1):33-36
故事背景:拉蒂玛鱼(Coelacanth),是在四亿年前就已经存在的一种古老鱼类,当它在海底漫游了一亿年之后,印度洋才出现。它本该在八千万年前与恐龙一并消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却从那场大劫难中成功逃脱,并且生活到了今天。我们知道,所有的四足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包括我们人类)都是从鱼类进化来的,古生物学家通过发掘出来的大量化石证据得出这样的结论:四足类的祖先应该是由硬骨鱼类肉鳍鱼亚纲中的某一支进化而来(其实就这一点,古生物学家之间还存在着分歧:一部分古生物学家认为是从肉鳍鱼亚纲的总鳍鱼目进化而来;另一部分则认为肉鳍鱼亚纲的肺鱼目才是四足类的正宗祖先)。不管怎么样,拉蒂玛鱼藉着它“出色的”外表:四条长得像极了四足类四肢的鱼鳍,还有一条像小狗一样的“尾巴”———向人们暗示着它与第一条登上陆地的鱼之间亲密的关系。尽管拉蒂玛鱼离登上陆地还差那么少许,但是人们还是可以从它的身上看到当年那条陆地开拓者的影子———因为活化石拉蒂玛鱼,今天依然保留着它四亿年前的模样,几乎没有一点变化。它来自亘古,生活在深邃的海底,悄无声息的见证这海中、陆上生命的发展、繁盛、衰亡,谁也不知道在过去的四亿年间它都经历了些什么,也没有人会知道在以后的岁月中它还将经历些什么……如此古老而又神秘的拉蒂玛鱼,愿它继续畅游深海四亿年!  相似文献   
29.
一定浓度的甲醛可以引起蛋白质的异常修饰、功能丧失、细胞死亡。虽然甲醛的细胞毒性已见报道,但甲醛影响神经细胞周期及其分子机制等尚不明确.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甲醛与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共孵育,观察到甲醛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取决于甲醛的浓度.当甲醛浓度([FA])≤0.1 mmol/L(细胞培养48 h),细胞周期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当甲醛浓度增加(0.1 mmol/L <[FA]≤0.2 mmol/L),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当[FA] = 0.3 mmol/L时,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大量细胞滞留在S期(46.28%),G2/M期细胞仅占16.05%.将细胞同步到G2/M期,用0.1~0.3 mmol/L甲醛孵育,尽管G2/M期细胞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S期细胞显著增加;将细胞同步化到S期,与0.1 mmol/L甲醛孵育,则G2/M期细胞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与0.3 mmol/L甲醛孵育,表现为G2/M细胞显著减少,S期细胞极度增加.在相同条件下,Sprague-Dawley (SD)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也表现出G2/M期细胞比例随甲醛浓度升高而降低,S期细胞比例随之增加的现象.当0.1 mmol/L≤[FA]≤0.2 mmol/L时,细胞出现明显的早期或晚期凋亡;当[FA]≥0.3 mmol/L时,DNA损伤明显,细胞出现凋亡和部分坏死.以上结果提示,低浓度甲醛(0.1 mmol/L≤[FA]≤0.2 mmol/L)主要通过引起DNA超甲基化而抑制S期DNA的合成,高浓度甲醛([FA]≥0.3 mmol/L)则造成DNA的损伤,从而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30.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是我国2010年新发现的新布尼亚病毒,可导致人类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新布尼亚病毒全基因组已解析,但病毒分子生物学结构蛋白特征及功能尚需更多研究。本文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确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HB29株)病毒颗粒的沉降密度及超离纯化条件,得出该病毒颗粒在蔗糖中的沉降密度为1.135g/mL。利用PCR方法扩增SFTSV病毒株HB29株病毒RNA聚合酶(RdRp)、糖蛋白前体蛋白(M)、包膜糖蛋白(Gn)、包膜糖蛋白(Gc)、核蛋白(NP)及非结构蛋白(NSs)的编码区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5/FRT或VR1012,在293T细胞上获得上述基因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纯化病毒颗粒和重组蛋白,并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IFA)确定蛋白活性和分子量。本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对新布尼亚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的认识,为后期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