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21年底,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Omicron变异株迅速取代Delta突变株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其S蛋白具有36个位点突变,导致致病力和传播力发生明显变化,并且具备了免疫逃逸的能力。疫苗接种是目前疫情防控最普适的手段,研究发现,现有疫苗针对Omicron突变株的保护效果明显下降。新的免疫策略或特异性疫苗/多价疫苗针对Omicron有效性的评估均需要动物模型的支撑。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动物模型进行活病毒攻击实验,是在体内验证保护性中和抗体、疫苗有效性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将从动物模型方向综述国内外针对Omicron变异株的疫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2.
椎间盘退变是一种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显著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目前,缺少椎间盘退变的有效干预和治疗手段,部分原因是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构建对于阐明该疾病的病理机制至关重要。椎间盘退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机械应力、结构损伤、生物化学与基因表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应用异常机械应力、结构损伤、生物化学或化学诱导和基因敲除等方式构建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生物力学是维持椎间盘稳态的重要因素,异常的机械应力会导致椎间盘退变。同时,椎间盘退变常伴随结构性损伤,椎间盘结构破坏也会导致椎间盘发生退变。此外,生物化学或化学诱导和关键基因敲除也会导致椎间盘退变。本文按照造成异常机械应力的因素将机械应力模型分为加压模型和失稳模型;按照椎间盘结构将结构损伤模型分为髓核与纤维环损伤模型和软骨终板损伤模型。总结了生物化学或化学诱导模型以及新型的基因敲除模型。讨论了不同类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可能应用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3.
应用体内诱导抗原技术筛选结核分枝杆菌体内表达基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寻找新型抗结核药物靶标 ,采用体内诱导抗原技术筛选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内诱导基因。首先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质粒表达文库 ,库容量为 1 0 2× 1 0 5CFU。再用经过结核分枝杆菌和大肠杆菌的裂解产物吸附过的结核病人血清 ,通过原位免疫印迹来筛选基因组表达文库 ,共获得 1 6个阳性克隆。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发现该 1 6个阳性克隆可能包含 2 2个开放阅读框 (ORF)。按照功能将其分为 7类基因 :脂类代谢 2个、信号途径 5个、PE/PPE蛋白家族 2个、中间产物与能量代谢 6个、细胞壁与细胞处理 1个、假想蛋白 4个和与牛型分枝杆菌定向进化同源的 2个 ,其中部分基因可能与毒力相关 ,可以作为候选药物靶标  相似文献   
24.
通过RTPCR方法扩增小鼠41BBLcDNA,以pEGFPN1为载体,构建融合蛋白41BBLGFP重组表达质粒p41BBLGFP.采用基于流体力学原理建立的裸DNA体内转染技术,从小鼠尾静脉快速(15s)注射质粒p41BBLGFP进行体内转染.荧光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见小鼠肝、脾、肾及肺中均有报告基因GFP表达,尤以肝细胞中荧光最强.进一步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确定肝细胞表面表达41BBL,用Hsp70H22细胞抗原肽皮下免疫小鼠,同时尾静脉注射质粒p41BBLGFP,检测血清中IL2和IFNγ的分泌.结果显示,质粒注射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IL2和IFNγ的浓度分别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加了3倍和4倍;脾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率则由单独免疫组的45.74%±3.27%增至86.74%±9.36%.结果表明,体内(主要在肝脏)转染质粒p41BBLGFP可以成功表达,表达产物具有41BBL的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体内转染41BBL用于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小孩子玩耍时,有时会不小心吞下个硬币或者大头针之类的东西,父母此时会非常着急,唯恐硬东西伤着孩子内脏,甚至危及生命。现在,英国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金属探测器,也许可以给父母和医生们帮不少忙。  相似文献   
26.
祁国荣 《生命的化学》2002,22(4):394-394
五月某一天,李院士给我来电话说:200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的医药、健康专版上,用三整版(10~12版)篇幅介绍治疗乙肝新药——甘必康,‘甘必康’的“原始组方是由当归、丹参、香橼等13种名贵中药……精制而成”的。文中提到,该药“一经被人服用,便可在人体环境作用下产生大量能够  相似文献   
27.
将缺少编码信号肽序列的人白细胞介素-11(hIL-11)546核苷酸cDNA,重组于质粒pBacPAK8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BacIL-11,与经线性化修饰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BacPAK)DNA共转染家蚕培养细胞株BmN,获得了插入hIL-11基因的重组病毒。Southern杂交表明重组病毒基因组中含有hIL-11基因片段,RNA斑点杂交表明hIL-11基因得到了转录。重组病毒感BmN细胞株、家蚕幼虫和蛹,在细胞培养上清、细胞抽提物、幼虫和蛹的体液样品中,SDS-PAGE电泳分析都能检测得到表达产物的特异性条带;采用IL-11依赖细胞株B9-11和MTT法测定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表明rIL-11基因分别在培养细胞和蚕体内得到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28.
姚潇  黄留玉  杨伯伦  苏国富 《遗传》2002,24(6):721-726
信号标签诱变技术是以整个基因组为基础的研究病原体致病机制,可在体内对毒力基因进行高通量筛选的一种新方法。近几年应用该技术已对十多种病原微生物进行了筛选。这些筛选中除了找到已知的毒力基因外,还都鉴定到了未知的毒力因子。本文就该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应用的必要条件、技术的改进及应用该技术鉴定到的毒力基因等作一综述。 A Novel Approach to Study Pathogenesis of Pathogens in vivo——Signature-tagged Mutagenesis YAO Xiao1,2,HUANG Liu-yu1,YANG Bo-lun2,SU Guo-fu1 1.Beijing Institute of Biotechnoloy,Beijing 100071,China; 2.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 Abstract:Signature-tagged mutagenesis (STM) is a novel approach to study pathogenesis of pathogens and to screen virulence genes with high throughput in vivo,which is based on whole genome of pathogen in question.In resent years,more than ten species of microbial pathogens have been screened with this technology.There are also unknown virulence factors being identified with exception of known virulence genes identified in all these screen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inciple,advantages and current limitations,the requirements,modifications of STM,and to date virulence genes identified by this technology. Key words:signature-tagged mutagenesis;virulence genes;pathogens;in vivo  相似文献   
29.
朱冬琴  张云  刘晓玫  张春 《生物工程学报》2014,30(11):1720-1732
AAV-ITR单链DNA微载体是一种基于腺相关病毒(AAV)倒置末端重复序列(ITR)的基因表达载体(AAV-ITR ss DNA mini vector)。前期研究已证明AAV-ITR单链DNA微载体在HEK 293T细胞中具有较高的转染、表达效率。本文中将相同拷贝数的AAV-ITR单链DNA微载体、3?-ITR末端错配的AAV-ITR单链DNA微载体(AAV-ITRmm ss DNA mutant vector)、AAV-ITR双链DNA和质粒分别用Turbo Fect转入小鼠骨骼肌中,比较检测AAV-ITR单链DNA微载体与其他基因表达载体在小鼠体内1周、1个月及3个月的表达效率。组织切片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及荧光灰度值分析表明,相同分子摩尔数的AAV-ITR单链DNA微载体比AAV-ITR双链DNA和质粒在不同时期表达效率都要高且更稳定。提取注射3个月后的肌肉组织的DNA,用荧光定量PCR分析比较各载体的存留分子数。RT-PCR的结果显示AAV-ITR单链DNA微载体在注射3个月后的存留分子数较其他载体高。综合结果显示AAV-ITR单链DNA微载体在动物体内具有表达效率高和长久稳定的优势,有可能开发为基因治疗的一种高效、稳定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30.
The RecFOR DNA repair pathway is one of the major RecA-dependent recombinatorial repair pathways in bacteri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ouble-strand breaks repair. RecO, one of the major recombination mediator proteins in the RecFOR pathway, has been shown to assist RecA loading onto single-stranded binding protein (SSB) coated single-stranded DNA (ssDNA). However, it has not been characterized whether 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between RecO and SSB contributes to that process in vivo. Here, we identified the residue arginine-121 of Deinococcus radiodurans RecO (drRecO-R121) as the key residue for RecO-SSB interaction. The substitution of drRecO-R121 with alanine greatly abolished the binding of RecO to SSB but not the binding to RecR. Meanwhile, SSB-coated ssDNA annealing activity was also compromised by the mutation of the residue of drRecO. However, the drRecO-R121A strain showed only modest sensitivity to DNA damaging agents. Taking these data together, arginine-121 of drRecO is the key residue for SSB-RecO interaction, which may not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SSB displacement and RecA loading process of RecFOR DNA repair pathway in viv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