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基因库中派琴虫和折光马尔太虫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和两条用不同荧光基团标记的TaqMan探针。对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派琴虫和折光马尔太虫的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对派琴虫和折光马尔太虫的检测敏感性达到40个模板拷贝数;对派琴虫和折光马尔太虫不同浓度模板进行组合,该方法仍可有效地同时检测出这二种原虫。研究建立的派琴虫和折光马尔太虫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上派琴虫和折光马尔太虫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2.
印尼新几内亚巴布亚省豕蛙属4新种(两栖纲:姬蛙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蛙科豕蛙属(Choerophryne)已知5种,几乎都分布于新几内亚岛东部地区,已有物种的描述多基于较少数量的标本,由于标本贫乏,迄今无 后续研究.本文针对采集于1998-2003年的50号标本,对该属进行了再研究,并描述了分布 于新几内亚岛的巴布亚西北地区鲜为人知的4新种.与同属已知物种比较,新种的有效性得 到来自形态、声谱以及分子数据的综合分析结果的支持.在新几内亚岛西部地区豕蛙属4新 种中,至少有3种的种群密度很高,从而极大增加了对该属的了解  相似文献   
23.
蛙卵的采集     
青蛙产卵期一般在3-6月.受精卵产出后落入水中呈球形,卵外胶质膜吸水膨胀,而且彼此相联组成了卵块,卵块浮在水面.刚产出的卵上半部由于色素颗粒多,呈黑色,称动物极;下半部由于卵黄极多.呈乳黄色,称植物极.  相似文献   
24.
生境分析与预测是受威胁物种有效保护的基础。本研究通过ArcGIS技术平台,利用MaxEnt模型,结合野外调查获得的海南臭蛙(Odorrana hainanensis)66个分布点数据和17个30 m×30 m分辨率的环境变量数据,对该物种在海南岛内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海南臭蛙的潜在分布区主要位于海拔200~1 200 m的地区,最适宜的海拔范围是600~1 000 m,总分布面积约2 179 km2。海南臭蛙空间分布具有不连续性,其分布区分为三个斑块,尖峰岭所在地为斑块Ⅰ,霸王岭、鹦哥岭和黎母山所在地为斑块Ⅱ,五指山和吊罗山所在地为斑块Ⅲ。适宜生境分析显示,斑块Ⅰ适宜生境面积为218.4 km2,主要分布在尖峰岭中部的三分区、五分区和南部的南崖;斑块Ⅱ适宜生境面积为963.5 km2,主要分布在霸王岭北部的牙琼、南美岭以及鹦哥岭东部的鹦哥嘴、什寒、秀寨岭和黎母山主峰西侧的四分场;斑块Ⅲ适宜生境面积为997.1 km2,主要分布在五指山西部的那罗岭、南部的好定岭和吊罗山中部的度假村、白水岭以及研究区东部的牛上岭。环境变量分析显示,海拔是影响海南臭蛙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坡度、距水源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年降水量,温度、湿度和日照对海南臭蛙的分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5.
新型抗菌肽研究有助于解决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本研究用SMART技术构建了景东湍蛙Amolops jingdongensis皮肤的全长cDNA文库。通过单克隆和测序获得一个抗菌肽cDNA序列,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其属于jindongenin-1家族,命名为jindongenin-1d。其cDNA序列全长321bp,编码含6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该多肽包括1个信号肽和1个前肽序列。成熟jindongenin-1d多肽包含24个氨基酸残基,理论分子量为2 709.38,等电点为9.24。对人工合成的jindongenin-1d蛋白进行了抗菌和溶血活性分析,结果表明jindongenin-1d对所选的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有弱溶血活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两栖动物皮肤分泌物活性物质的多态性和新型抗感染药物的设计。  相似文献   
26.
对蛙病毒(TFV)核糖核酸酶Ⅲ基因序列进行分析.TFV基因组中 含有完整的核糖核酸酶Ⅲ基因序列,全长为1 113bp,GC含量为56.63%.其推定蛋白质的分子 量为40.47kD,等电点为\{7.99\}.序列结构分析发现在编码区的下游有可形成茎环的反向重复序 列和形成发夹结构的回文序列.与其它物种相比,TFV与虹彩病毒的LCDV-1和CIV的核糖核 酸酶Ⅲ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与酵母、线虫等物种的相应基因的同源性较低.  相似文献   
27.
《植物杂志》2009,(11):87-87
箭毒蛙亦称毒标枪蛙或毒箭蛙,属於毒蛙科。是世界上最毒的两栖动物,也是现在世界上已知的最小的两栖类动物,某些种类成年蛙的身长仅1.5厘米,但也有少数种类可以达到6厘米。也就是说箭毒蛙至少持有两项世界之最。它们很有可能还是世界上最美的蛙。它们通身鲜明多彩,多半带有红色、黄色或黑色的斑纹,四肢布满鳞纹。  相似文献   
28.
《植物杂志》2009,(7):78-78
巴拿马金蛙,学名为泽氏斑蟾。它们虽然被称为蛙,但是只有光滑的皮肤像蛙的外貌,在分类学上属于蟾蜍。巴拿马金蛙体长4~5.5厘米,吻很尖,鼓膜不明显。有苗条的身躯和修长的四肢,内侧及外侧“手指”或脚趾特别短。皮肤光滑,体色呈鲜艳的黄色或橘色,有明昆的黑色斑点,具有警告色的功能。它可以分泌神经毒素来保护自己。春季与夏季为它们的繁殖期,将卵产于雨水造成的暂时眭积水或泛滥区,卵和蝌蚪的成长都很快,卵孵化成蝌蚪仅需24小时。  相似文献   
29.
棘胸蛙繁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棘胸蛙繁育特性进行研究,发现棘胸蛙有不滴水不产卵的习性,通过营造滴水环境可以诱导棘胸蛙年产卵次数达6~7次,年产卵量达1960粒;另外,设计了一种新方法,可使棘胸蛙卵的孵化率和蝌蚪的变态率达96.1%和96.8%.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不同分泌信号对豹蛙酶(ONC)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分泌效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已知天然ONC的氨基酸序列,结合酵母偏爱密码子,设计并合成了ONC基因序列,通过融合PCR获得了不同分泌信号与ONC的融合基因,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PIC9k中,然后将线性化的重组表达载体电击转化GS115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通过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表达量。结果:糖基化ONC表观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103,且其糖基化不均匀,非糖基化蛋白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103;采用不含EAEA结构的α交配因子作为分泌信号时ONC没有表达,利用含EAEA结构的α交配因子和α交配因子的pre肽作为分泌信号时均能够显著提高其表达量。结论:采用含EAEA结构的α交配因子和α交配因子的pre肽作为分泌信号均能够显著提高ONC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