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乌鳢组织内三种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乌鳢9种组织内的LDH、MDH和ATPase同工酶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鳢各组织内的LDH、MDH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LDH由两个基因编码。骨骼肌中的s-MDH也有两个基因编码。ATPase同工酶存在于乌鳢的多种组织中,其基因编码数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
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Cantor)腹水病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新华  刘红旗 《生命科学研究》1998,2(2):147-150,155
乌鳢腹水病的主要眼观病变是眼球突出,竖鳞,皮下积水,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肝严重脂肪变性;脾小体细胞疏松,淋巴细胞向外迁移,肾间质增生;心肌纤维显得有些松散,心腔积血;骨骼肌纤维的均质化;小肠固有层高度充血;粘膜下支水肿,鳃上上皮有较多的大单核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23.
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斑鳢、乌鳢和杂交鳢(斑鳢(母本)与乌鳢(父本))共85个个体(其中斑鳢、乌鳢各30个,杂交鳢25个)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1对引物组合共检出了459个不同的扩增片段,扩增出的多态谱带数350条,多态性比例为76.25%,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31.8条多态条带。乌鳢与斑鳢种群间存在稳定的、可以简单地借以进行群体鉴别的标记条带169条,其中父本(乌鳢)特异性条带78条,72条能够稳定地遗传给杂交鳢;母本(斑鳢)特异性条带89条,71条能够稳定地遗传给杂交鳢。杂交鳢另外出现了3条非双亲的条带。遗传差异的分子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斑鳢与乌鳢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5161,杂交鳢与斑鳢和乌鳢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相近,分别为0.7189和0.7476,斑鳢与乌鳢之间以及杂交鳢与斑鳢和乌鳢之间的种群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6615、0.3300和0.2909,即AMOVA分析显示斑鳢、乌鳢和杂交鳢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个体间,斑鳢与乌鳢能区分成两大类,杂交鳢则分散于斑鳢和乌鳢种群中;在群体间,杂交鳢首先与乌鳢聚类,然后与斑鳢相聚,表明杂交鳢种群总体上更偏向于父本乌鳢。研究结果表明,杂交鳢与斑鳢和乌鳢发生混杂的可能性很大,应该对杂交鳢进行隔离养殖。本文结果将为斑鳢、乌鳢和杂交鳢的遗传分析提供实验依据,也为其种质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乌鳢产吲哚金黄杆菌的鉴定及其胞外产物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鳢(Channa argus)俗称乌鱼、黑鱼、火头等,因其骨刺少,肉味鲜美,且具有去瘀生薪、生肌补血、滋补调养等多种生理功能,一直广受国内外消费者的亲睐。近十多年来,为顺应国内外贸易市场的需要,我国人工养殖乌鳢迅速发展。但由于高密度养殖、种质退化、环境恶化及人为因素干扰等多种原因,使得养殖乌鳢病害日趋增多,新的病原也不断出现。2013年5—6月,在浙江宁波部分乌鳢养殖池塘出现了批量死亡事件,病鱼主要症状为体表鳞片大面积脱落,有的烂眼、烂鳃、腹部膨胀、皮肤变黄并伴有少量体表出血现象;解剖发现其肝脏颜  相似文献   
25.
乌鳢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夏立群  王庆堂 《动物学研究》1994,15(4):36-36,35
乌鳢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夏立群,王庆堂(同济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武汉430030)关键词乌鳢,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PAP方法IMMUNOCYTOCHEMICALSTUDYOFTHEENDOCRINECELLSINTHEGASTRO...  相似文献   
26.
网湖乌鳢的鳞径与体长关系为:L=0.2423 13.6935S,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0.01387L~(3.1694)。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为:L_∞=72.8cm,W_∞=11064.1g,k=0.2263,t_0=-0.8014,拐点年龄t_i=4.30a,拐点体重W_i=3331.9kg。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现行捕捞应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7.
根据1997年3月—1998年2月在梁子湖取得的672尾乌鳢标本研究了其种群动态及最大持续渔获量。用鳞片鉴定年龄,鳞径与体长的关系为L=2.7683 9.0184S;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126L~(3.0197),体长与体重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_t=81.03×[1-e~(-0.1755(t 0.5690))];W_t=7310×[1-e~(-0.1755(t 0.5690))]~(3.0197)。种群的年总死亡率为0.5232,自然死亡率为0.3049,捕捞死亡率为0.2182。通过比较各种捕捞强度和最小捕捞规格的不同的总渔获量和群体的相对数量,提出获得持续渔获量的捕捞强度F=0.40和最小捕捞年龄t_c=4。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乌鳢(Channa argus)养殖池塘和对照水体即排水区和南阳湖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乌鳢养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乌鳢养殖池塘的浮游动物物种数24种,密度1 032 ind/L,均明显低于周边水体(排水区64种,密度1 995 ind/L;近湖区65种,密度2 569 ind/L),而其生物量达4.65 mg/L,高于周边水体(排水区3.10 mg/L,近湖区2.85 mg/L),这主要是由于养殖池塘浮游动物生物量以枝角类、桡足类和无节幼体等大型浮游动物(95.70%)为主体,原生动物和轮虫所占比例(4.30%)相对较小,而周边水体则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体;养殖池塘优势种为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亦不同于周边水体的优势种;综合分析浮游动物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的评价结果,池塘水体呈中度污染,排水区水体呈轻度-中度污染,近南阳湖水域达到了轻度污染水平,这表明乌鳢养殖对周边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污染。  相似文献   
29.
养殖乌鳢诺卡氏菌病及其病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6年6月至7月,浙江萧山的部分乌鳢养殖池塘出现大规模死鱼现象,发病率达35%,死亡率100%。病死鱼鱼龄多在18个月左右,体长30-35 cm。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鳍条充血,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出现直径1-5 mm的乳白色结节。从病鱼的肝脏和肾脏中分离到菌株W060622,经光镜、电镜观察,在形态上均表现为长或短的分支状杆菌。回归感染试验证实W060622即引起此次乌鳢结节病的病原菌。通过16S rRNA基因的全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发现W060622与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 JCM3360T (Z36925)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9%。结合菌株回归感染、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及16S rRNA分子鉴定,确定W060622为鰤鱼诺卡氏菌。  相似文献   
30.
乌鳢结节病病原-诺卡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鳢(Ophiocealus argus)又称黑鱼、乌鱼、才鱼,隶属于硬骨鱼、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我国分布于除新疆、西藏外的各大水系,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营养、药用和经济价值较高,具有生长快、疾病少、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价格稳定,深受养殖户喜爱,已成为淡水名特优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