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葛根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简述了我国葛根资源的分布、葛根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化学成分及医疗作用和营养保健功能以及葛根资源的利用现关,对葛根生物技术产业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葛根的加工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2.
本文用RP-HPLC法测定了黄芪和黄芪毛状根中四种大极性异黄酮成分,同时比较了硅胶处理法和溶剂萃取法制备样品对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极性较大的化合物用前法更精确、可靠、快速、误差小,将为生产工艺提供质量检测的可靠依据.色谱柱采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YMG C_(18)柱(250mm×4.6mmID;10μm)流动相为:①MeOH:MeCN:H_2O=40:5:60,②MeOH:MeCN:H_2O=28:5:67,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30nm.  相似文献   
153.
以3,4-二甲氧基苯乙酸和3,4,5-三甲氧基苯酚为原料,通过一条包括酯化反应、Fries重排、以及Vilsmeier-Haack反应等5步反应的路线合成了天然产物5,6,7,3′,4′-五甲氧基异黄酮。根据3,4,5-三甲氧基苯酚计算目标产物的总收率为76%,利用NMR及元素分析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4.
野葛花异黄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野葛花中分离得到7个异黄酮类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鉴定分析为:尼泊尔鸢尾异黄酮(1)、尼泊尔鸢尾异黄酮7-0-β-D-葡萄糖苷(2)、葛花苷(3)、染料木素(4)、刺芒柄花素(5)、大豆甙元(6)和8-C-芹菜糖(1→6)-葡萄糖大豆甙(7).  相似文献   
155.
大豆异黄酮的微生物转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艳  庄逢源   《微生物学通报》2005,32(5):147-150
大豆异黄酮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大豆营养成分。综述了微生物对大豆异黄酮的转化过程,对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指出在富含大豆异黄酮类制品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微生物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56.
以一年生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连续干旱胁迫12 d及恢复浇水对2种黄芪生理状态及其根、茎、叶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毛蕊异黄酮2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明显抑制了2种黄芪地上部生长,对其根系生长则无明显影响;土壤相对含水量在连续干旱处理4 d后就下降,但2种黄芪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只有在中度干旱胁迫(连续干旱8~12 d)下才下降,且膜荚黄芪的下降幅度大于蒙古黄芪。(2)干旱胁迫下,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根和叶中的SOD和P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蒙古黄芪根和叶中的SOD和POD活性均低于膜荚黄芪。(3)干旱胁迫下,膜荚黄芪不同器官中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表现为叶茎根,而蒙古黄芪根、茎和叶之间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差异不明显;膜荚黄芪中的毛蕊异黄酮含量表现为叶大于茎,在蒙古黄芪中则表现为茎大于叶;而且2种黄芪的黄酮类成分在同一器官中的积累也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认为,蒙古黄芪的抗旱性高于膜荚黄芪,适度的干旱胁迫能够促进黄芪器官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毛蕊异黄酮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7.
大豆异黄酮微波干法辅助提取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游  邓泽元  叶志刚  喻国贞 《广西植物》2011,31(2):266-269,238
考察大豆异黄酮的微波光波组合无溶剂提取方法,发现微波光波提取干法仅用9.4%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能量传递介质,功率800 W(微波55%与光波45%)加热6 min后,乙醇萃取得总黄酮.大豆苷元的提取率为0.14%,与相应的常规提取法接近,该法有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利用高倍荧光显微镜FM...  相似文献   
158.
戎嵘  韦红梅  周静  朱俊东 《生物磁学》2011,(6):1025-1029
目的:探讨两种大豆异黄酮主要成分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和大豆苷元(daidzein,DAI)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信号途径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MCF-7细胞的PPARγ表达情况,PPARγ介导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大豆异黄酮和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对MCF-7细胞PPARγ的激活作用,MCF-7细胞分别经8×10-5mol/L GEN、DAI和1×10-5mol/L的ROS单独或联合1×10-5mol/L的PPAR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联合处理24、48和72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MCF-7细胞存在有PPARγ表达,GEN、DAI呈剂量依赖性增强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且这种作用可被GW9662明显阻断;GEN、DAI和ROS呈时间依赖性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P〈0.05),而GW9662可以显著削弱GEN、DAI和ROS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可通过激活乳腺癌MCF-7细胞的PPARγ信号途径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159.
对采自美国的8个野葛种群的异黄酮类物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含量分别为0.0950、0.698、0.110 mg/g,但不同产地大豆苷和大豆苷元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在整个生长季节中,3种异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均在8月份最高。根中3种异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分别为3.664、1.0302、0.3689 mg/g,但不同产地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美国种群中异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已报道的中国种群。本研究为充分利用国内外野葛资源,确定合理采收时间,挖掘野葛叶片的利用潜力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葛藤新药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0.
本文以近8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文献为依据,总结了从桑科柘属新发现的Xanthone化合物40个、黄酮类及异黄酮化合物32个,其中34个为新化合物,并对新报道的柘属化合物的生理活性进行了综述,为柘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