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51.
双峰驼卵泡发育过程中卵泡液差异蛋白质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双峰驼卵泡发育过程中卵泡液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将卵泡按照直径分为6 类,运用双向电泳技术构建双峰驼卵泡液蛋白质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凝胶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用PDQuest 8. 0 检测差异蛋白,结果表明在6 类大小不同的卵泡中共检测到13 个差异蛋白点,这些蛋白点经LC -MS/ MS 鉴定出7 种不同的蛋白质,它们分别是:血红蛋白、toll-like 受体9、抗凝血酶、聚泛素、γ 纤维蛋白原、重组活化蛋白1 和跨膜与卷曲螺旋域3。基于这些蛋白的功能和表达模式,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这些蛋白质在生殖中的功能,发现toll-like 受体9、聚泛素、γ 纤维蛋白原和重组活化蛋白1 可能与卵泡发育或卵母细胞的成熟有关。这些蛋白质的发现为了解双峰驼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的生理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宁杞1号和宁杞5号枸杞(Lycium barbarum)果皮和种子内源激素(玉米素(ZT)、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脱落酶(ABA))含量与果实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 宁杞5号果实横纵径和单粒重均大于宁杞1号, 果实发育前期, 尤其是缓慢生长期, 是宁杞5号果实大小和重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宁杞1号种子中的生长素含量与果实横径和果实单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果实纵径呈显著正相关。宁杞5号果皮中玉米素含量与果实横径和单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 种子中生长素含量与果实横径和单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玉米素促进细胞的分裂, 而细胞数目比细胞体积对决定果实大小的作用更大; 在缓慢生长期(开花后8–25天), 宁杞5号果皮和种子中的脱落酸含量均显著小于宁杞1号。以上两点可能是宁杞5号的横纵径和单粒重均大于宁杞1号的主要原因。宁杞1号果皮中的GA3与半纤维素酶(Cx)活性的变化相反, 说明宁杞1号果实发育前期和中期果皮中高含量的GA3对细胞壁中Cx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从而表现出果实膨大。宁杞5号果皮中的IAA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酯酶(PE), ZT与PE, ABA与Cx, 种子中的ZT与PE的变化均相反, 说明宁杞5号果实发育前期和中期果皮中高含量的IAA、ZT、ABA及种子中的ZT可促进果实的膨大。推测这可能是宁杞5号果实单粒重大于宁杞1号的主要原因之一。宁杞5号果皮中的ZT和种子中的IAA可以增强Cx的活性; 宁杞1号果皮中的ABA可以增强PE的活性, 进而促进果实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3.
蒸散发是生态水文过程的关键环节,掌握蒸散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荒漠草原多年生植物针茅群落和一年生植物猪毛蒿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型蒸渗仪开展了连续3年监测,分析了蒸散组分的日、月和年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蒸散组分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晴天时,多年生和一年生植物群落蒸散组分呈先增加后减小的抛物线型,夜间蒸散活动较弱,累积蒸散量较低,不足全天总累积蒸散量的20%;阴天时各蒸散组分无明显峰值,且日累积量均较小,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群落的蒸散量、蒸发量和蒸腾量无显著差异;10.64 mm/d及以上降雨对蒸散和蒸发的日变化具有明显影响,随着降雨量的增多,蒸散量和蒸发量也呈增大趋势,但蒸腾量则相对较小。从月动态来看,7—9月占全年蒸散量和蒸发量的一半左右,冬春季蒸散量和蒸发量维持在全年最低水平。年蒸散量与年降雨量接近,而蒸腾量占蒸散量的比例低于10%。总体来看,多年生植物群落蒸散量较一年生植物群落多。采用Mantel检验方法分析不同时间尺度影响蒸散组分的主要气候因素,在小时尺度上太阳辐射与蒸发量和蒸腾量显著性水平较高(P<0.01),但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4.
沟眶象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Olivier)是臭椿林木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宁夏银川地区该虫1年发生1代,世代不整齐,以成、幼虫越冬。卵期7~10d,幼虫共有6龄,化蛹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蛹经过10~14d羽化为成虫。成虫主要啃食椿树枝条幼芽和韧皮部,幼虫危害衰弱木,有时危害生长健旺的幼树韧皮部或木质部。成虫具有假死性,喜光,活动高峰在11~17时。雌、雄虫间的单次交配时间可持续10~20min;有重复交配现象,交配的时间间隔大约是20~40min;交配结束后,雄虫仍伏于雌虫背上达20~30min。雌虫蛀孔产卵,每产1粒卵约需15min左右,每雌平均产卵40粒左右。  相似文献   
155.
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年7—9月在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取5个不同样地,主要以巴氏罐诱法结合网捕等采集方法对各样地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共获得甲虫标本1 896号,分属17科,其中拟步甲科数量最多,占25.58%;叶甲科次之,占20.99%;肖叶甲科、芫菁科和瓢虫科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它们共同构成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白芨滩样地地表甲虫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最丰富;长流水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最高;马鞍山样地的物种数、个体数量和与此相应的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最低。通过聚类分析显示白芨滩样地和大泉样地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长流水样地与磁窑堡样地相似性程度较高,马鞍山样地与其他4个地点差异最大。表明生境类型差异性与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似性密切相关;荒漠化环境治理使地表甲虫栖息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增大,从而增加了地表甲虫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6.
黄河湿地银川段昆虫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5~10月,通过对银川市黄河湿地保护项目区内昆虫群落的调查表明,宁夏银川市黄河湿地的昆虫共有9目81科233种.在12 297号标本中,双翅目、直翅目个体数量较多,而双翅目和膜翅目的物种数较多.样地昆虫种-多度曲线符合对数级数模型,表明黄河湿地银川段环境质量较差.昆虫群落季节动态变化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说明7月份昆虫个体数量和种类数最多,同时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群落最稳定.  相似文献   
157.
在宁夏灵洲区牛心朴子、甘草自然生境条件下,采用土壤控水措施,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两种优势旱生植物牛心朴子(Cynanchumkomarovii)和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叶片中的叶绿素;根、茎、叶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C/N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长期胁迫,导致了这两种旱生植物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及Chla/Chlb、Car/Chl比值等的显著变化(P<0.01);2甘草Chla的含量和Chla/Chlb的比值始终大于牛心朴子,相反牛心朴子Chlb、Car的含量和Car/Chl比值却又始终大于甘草;3土壤水分长期胁迫引起了两种植物根、茎、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和淀粉含量的降低;4土壤水分长期胁迫引起了两种植物根、茎、叶C/N比值的降低,但牛心朴子C/N比值在处理的各个时期均大于甘草;5土壤水分长期胁迫引起牛心朴子和甘草Chla、Chlb、Car含量及Chla/Chlb、Car/Chl的比值、可溶性糖、淀粉和C/N比值的增加或减少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8.
为了明确沙障材料差异性对固沙林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规律,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2013年布设的麦草、尼龙网两种沙障模式下的固沙林地为研究样地, 于2018年春、夏、秋季, 研究了沙丘底部和顶部不同沙障模式下的固沙林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发现: (1)沙丘底部, 2种沙障林地地面节肢动物优势类群除了均包括蠼螋科、步甲科、叶甲科外, 麦草方格林地还包括拟步甲科和鞘翅目幼虫2个类群, 而尼龙网方格林地还包括鳞翅目幼虫1个类群; 但在沙丘顶部, 2种沙障林地地面节肢动物优势类群均为蠼螋科、步甲科、叶甲科和拟步甲科。(2)沙丘底部和顶部, 优势类群步甲科、叶甲科个体数在2种沙障林地间均无显著差异; 但优势类群拟步甲科个体数表现为麦草方格林地显著高于尼龙网方格。在沙丘底部, 蠼螋科个体数表现为2种沙障林地间无显著差异; 而在顶部, 蠼螋科个体数表现为麦草方格林地显著高于尼龙网方格。(3)沙丘底部和顶部, 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均表现为麦草方格林地显著高于尼龙网方格, 但Shannon指数、优势度指数2种沙障林地间均无显著差异。(4)RDA和偏RDA分析结果表明, 花棒冠幅与高度、油蒿冠幅是不同微生境中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分布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5)研究表明, 沙障材料对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个体数和类群数分布均产生显著影响, 而且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分布亦受到沙丘微地形的影响, 但沙障材料对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分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9.
赵宏亮  倪细炉  侯晖  谢沁宓  程昊 《广西植物》2022,42(7):1150-1159
为揭示长苞香蒲(Typha domingensis)对盐生湿地生态系统中Na+和K+的吸收与转运特征,探讨长苞香蒲对盐生湿地的生态修复效果,该研究采用人工模拟盐生湿地的方法,设置CK(对照)、T1(浇灌100 mmol·L-1盐水)、T2(浇灌200 mmol·L-1盐水)及T3(浇灌300 mmol·L-1盐水)4种不同盐浓度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并分别于5月5日(开始盐胁迫处理,S0)、5月30日(S1)、6月30日(S2)和7月30日(S3)测量其株高和干重、植株地上与地下部分Na+和K+的含量以及底泥和水体中Na+和K+的含量以分析长苞香蒲对盐碱湿地的脱盐作用。结果表明:(1)各处理的长苞香蒲的株高和干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但与CK 相比,各处理生长量随盐浓度升高出现下降趋势。(2)高浓度盐处理(T3)使长苞香蒲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Na+分别增加了2.56倍和1.75倍,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的K+含量分别降低了34.1%和35.8%。(3)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Na+/K+在处理和对照间均随处理时间延长呈增加的趋势,选择性转移系数与Na+和K+转移系数总体随处理时间延长呈降低的趋势。(4)在S0至S3期间,长苞香蒲对处理组土壤Na+和K+的去除率为10.6%~15.8%和2.3%~12.8%,对处理组水体Na+和K+的去除率为55.0%~65.1%和1.6%~67.0%。综上表明,盐胁迫能影响长苞香蒲体内的Na+和 K+平衡,长苞香蒲能够有效地吸收Na+,并在一定盐浓度下能通过K+的交换将Na+从根部吸收转运至地上部分。因此,长苞香蒲可通过离子转运的形式完成对盐离子的吸收,可作为盐碱湿地生态修复的优良植物。  相似文献   
160.
王灵娟  蒋鹏  徐得甲  王锐  孙权 《西北植物学报》2022,42(12):2133-2142
宁夏枸杞在中国北方广泛分布,重建宁夏枸杞的历史地理分布格局,确定其环境分布限制,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植物形成与进化趋势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为代表,采用MaxEnt模型对该物种228例野生有效分布点和19个环境变量进行评估,以明确影响其分布的相关环境因子;并对末次间冰期以来不同时期的地理分布格局进行建模分析,以揭示在气候变暖条件下宁夏枸杞适宜分布区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2050s和2070s)在RCP2.6、RCP4.5和RCP6.0三种CO2排放情景下宁夏枸杞的潜在地理分布变化。结果表明:(1)温度对宁夏枸杞的分布至关重要,其中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是影响该物种分布最重要的气候因子。(2)所建模型对宁夏枸杞的适宜分布区的模拟结果与当今实际分布一致,但分布区域比实际分布区域大。(3)宁夏枸杞的适宜分布区面积在末次冰盛期进行了收缩,而在末次间冰期分布区面积明显扩大(最大为4.23×106 km2),并呈现出向北推进和向南退缩的趋势。(4)在未来3种气候情景下宁夏枸杞的适宜分布区面积均趋于缩小;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宁夏枸杞适宜分布区将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迁移,且生境破碎化现象比现在更加严重。(5)在RCP2.6 2070s情景下,宁夏枸杞质心向西迁移108.66 km;在RCP6.0 2070s情景下,宁夏枸杞质心向东北迁移30.23 km。研究认为,宁夏枸杞的分布格局对气候变化具有强烈响应,随着气候变暖,宁夏枸杞的适宜分布区将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