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金不换鲜三七液对哺乳动物致突变和致畸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金不换鲜三七液特殊毒理学效应的致突变性。以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睾丸减数分裂染色体畸变及小鼠致畸试验为指标, 研究金不换鲜三七液的安全性。结果: (a)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低、中、高3 个剂量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0-7 % 、0-2% 和0-9 % ,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阳性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率大大增高。(b) 小鼠睾丸减数分裂细胞染色体畸变: 在本实验条件下, 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率[ 包括性染色体单价体(X- YU) , 常染色体单价体(AU)] 在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 小鼠致畸试验: 小鼠口服金不换鲜三七液的累积剂量达15 g/kg 体重的1/10、1/5 和1/2 , 小鼠致畸试验也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 金不换鲜三七液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52.
【背景】三七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与其土传根腐病害密切相关,而针对自然林下根腐三七的相关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比较分析自然林下与田间根腐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结合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分析,为三七根腐病害防治与仿野生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自然林下与田间根腐三七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结果】自然林下与田间根腐三七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具有明显差异,自然林下根腐三七根际土壤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较高,而田间根腐三七根际土壤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较高。在属分类水平,镰刀菌属(Fusarium)是自然林下根腐三七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群,相对丰度为17.30%,而癣囊腔菌属(Plectosphaerella)是田间根腐三七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群,相对丰度为22.55%;Candidatus Ba...  相似文献   
153.
本文首次对民间药太白三七[Tongoloa silaifolia(de Boiss)Wolff]的来源,药材性状、显微组织结构和粉末特征、理化成分定性、薄层层析定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并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其所含铜、锌、铁、锰等8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从而为太白三七的鉴别、品质评价、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4.
三七胚培养中的胚胎发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七成熟胚培养于MS 1 mg/l IAA或NAA或2,4-D的培养基上。二月后,在MS 1mg/l IAA或NAA的培养基上由外植体可诱导产生胚状体,但在含2,4-D的培养基上只产生愈伤组织而无器官分化。胚状体转入MS GA_3 1mg/l IAA0.5 mg/l培养基上可发育成具胚根、根芽的小植株。  相似文献   
155.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黄芪三七复方经本草提取机器快速制备的汤液(HSQ)与传统煎煮汤液(HS)的活性组分、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活性,探索传统中药复方汤药制备新技术。方法:采用粒度分析仪对黄芪和三七复方本草提取液HSQ和传统汤液HS提取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并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总多糖和总皂苷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腹腔注射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和灌胃地塞米松分别在NIH小鼠上诱导两种免疫功能紊乱的动物模型。同时,灌胃给予HSQ和HS 连续4周,并通过计算其胸腺和脾脏指数来评估其对免疫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HSQ和HS与NIH小鼠脑组织匀浆液体外孵育后MDA(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与传统汤液HS相比,黄芪三七复方本草提取液HSQ的颗粒平均粒径约为HS的32.7%,尺寸更小、更均一,而且HSQ中总多糖与总皂苷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提升27%和50%。在抑制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引起的小鼠胸腺萎缩,以及激素地塞米松引起的脾脏萎缩等免疫系统紊乱方面也具有更好的活性。另外,黄芪三七复方本草提取液HSQ在体外对MDA生成的抑制率比传统汤液HS高47%,其抗氧化活性更优。结论:相对传统汤液HS,黄芪三七复方本草提取液HSQ拥有更好的微纳形态,具有更高水平的总皂苷与总多糖等活性成分,并且表现出更好的免疫调控与抗氧化活性,该研究对传统汤液制备技术的创新具有较好的示范研究与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56.
 比较研究了不同光强下生长的(透光率分别为12.5%、36%、50%、100%)两种入侵性不同的外来种——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和兰花菊三七(Gynura sp.)的生物量分配、叶片形态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 1)两种植物叶片形态对光环境的反应相似。弱光下比叶面积(SLA)、平均单叶面积(MLS)和叶面积比(LAR)较大,随着光强的升高,SLA、MLS、LAR和叶根比(LARMR)降低。2)100%光强下紫茎泽兰叶生物量比(LMR)、叶重分数(LMF)和叶面积指数高于低光强下的值,也高于兰花菊三七,支持结构生物量比(SBR)则相反。强光下紫茎泽兰叶片自遮荫严重,这可能是其表现入侵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兰花菊三七分枝较多,避免了叶片自遮荫,较多的分枝利于种子形成对其入侵有利。3)随生长环境光强的升高,两种植物的净同化速率(NAR)、相对生长速率(RGR)和生长对NAR的响应系数均升高(但100%光强下兰花菊三七RGR降低),平均叶面积比(LARm)和生长对LARm的响应系数均降低,但不同光强下LARm对生长的影响始终大于NAR。4)随着光强的减弱,两种植物都增加高度以截获更多光能,但它们的生物量分配策略不同,紫茎泽兰根生物量比(RMR)降低,SBR增大,而兰花菊三七SBR降低,RMR增大。紫茎泽兰的生物量分配策略更好的反应了弱光环境中的资源变化情况。结论:紫茎泽兰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于兰花菊三七。  相似文献   
157.
三七是中国云南省的"第一药材",云南文山三七三七的道地药材。三七块根的横截面为黄白色至紫色。紫色块根约占研究块根总数的28 .21 %,其中柱鞘、内皮层、皮层或表皮为紫色。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表明:三七块根紫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可能含有酚性邻位二羟基,不含类胡萝卜素、查耳酮、噢哢、异黄酮、儿茶素。花色苷和/或其苷元花色素奠定了紫色块根着色的基础,其他的非红色的黄酮类化合物起共色素的作用。块根的平均花色苷含量和平均总皂苷含量均以纯紫色块根的为最高,其次是黄紫混合色块根的,纯黄色的最低。块根的花色苷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总皂苷含量差异却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每个块根都含有不同量的花色苷,随花色苷量的增加,块根的紫色一般逐渐明显。块根的花色苷含量与其总皂苷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 .355。本文可为三七块根颜色呈现的机理探索及其色素的分子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8.
采用生物技术对三七的种植废弃物--三七茎叶中的抗肿瘤成分人参皂苷化合物K(C-K)进行转化.比较β-葡聚糖苷酶、纤维素酶和甘蔗镰孢霉(Fusarium sacchari)对三茎叶废弃物中总皂苷的转化作用,以C-K为检测目标,优选转化活性强、C-K生成量高的转化方法.结果表明,三七茎叶经甘蔗镰孢霉转化后,C-K的产量是原皂苷中含量的215倍,是经B-葡聚糖苷酶转化的2.3倍、纤维素酶转化的3倍.  相似文献   
159.
5种药用植物对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菊叶三七(GnuradivaricatiumO.Hoffm.)、仙鹤草(AgrimoniapilosaLedeb.)、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女贞子(LigustrumlucidumAit.)和枸骨(IlexcornutaLindl.etPaxt.)的降糖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菊叶三七鲜样的水提物(0.2和0.4g kg)及95%乙醇提取物(0.2和0.4g kg)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干样95%乙醇提取物(0.5、1.0和2.0g kg)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其中鲜样95%乙醇提取物(0 4g kg)的降糖作用优于优降糖,干样95%乙醇提取物(2.0g kg)的降糖作用与降糖灵(0.1g kg)相当。仙鹤草的水煎液(30和60g kg)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有显著的降低作用,95%乙醇提取物(30、60和120g kg)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夏枯草的95%乙醇提取物(30、60和120g kg)和女贞子的95%乙醇提取物(11.25和22.50g kg)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枸骨的正丁醇提取物(30和60g kg)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的血糖均没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菊叶三七是一种值得开发的降糖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究类黄酮组分对小鼠代谢综合征模型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NFD)、模型组(HFD)、类黄酮组(HFD+fla),每组6只。采用高脂饲料和高果糖建立代谢综合征模型,处理8周。类黄酮组用100mg/(kg·d)藤三七类黄酮灌胃。记录动物进食量和饮水量,测空腹血糖和体重。第8周处死动物,解剖获取肝脏和附睾脂肪组织。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小鼠肝脏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取小鼠粪便,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结果模型组小鼠T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类黄酮组TC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7)。模型组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1),类黄酮组LDL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但有降低趋势。肝脏脏器系数与脂肪系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91,P=0.185),但类黄酮组与模型组相比,有降低趋势;模型组小鼠血清TG较对照组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38,P=0.005)。模型组小鼠HDL较对照组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621,P=0.052);肝脏病理学结果显示,类黄酮组肝细胞水肿得到了明显改善。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拟杆菌属细菌低于对照组;类黄酮组相比于模型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拟杆菌属细菌有所恢复,嗜胆菌属细菌增加。结论藤三七类黄酮组分能促进肠道主要益生菌的生长,可以显著降低BALB/c小鼠TC水平,并有降低血清LDL-C的趋势。类黄酮明显改善小鼠肝细胞水肿,促进肠道菌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